陳麗玲
摘要:在幼兒園開展有效的科學探究活動不僅能啟發(fā)幼兒的科學思維,還能提高幼兒探究科學的能力。因此,在幼兒園開展科學探究活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將從選擇有效的科學探究材料,合理組織探究活動,重視科學探究活動的外延等方面進行闡述。
關(guān)鍵詞:幼兒園;科學探究活動;策略
在幼兒園開展有效的科學探究活動應(yīng)從平時的教學活動和生活中抓起。只有在教學活動和生活中重視幼兒的科學探究活動,才能真正提高幼兒的科學探究能力。
一、有效選擇科學探究材料
我們常說:好的科學探究材料勝過一個好的老師,這句話符合幼兒園孩子們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征。因此,在有效選擇探究材料時,首先要選擇符合幼兒心理特征的材料。比如,在教學幼兒園大班的小朋友“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時,我先讓孩子們自己從家里帶來了一個長方體的玩具,讓孩子們在觀察具體事物時感受這兩種物體。當然,這個活動就不適合幼兒園小班的小朋友們,因為幼兒園小班的孩子們年齡小、心理不成熟,太難的問題只會扼殺孩子們的探究欲望。其次,有效的探究材料還要有探究和探索的空間。我們接著講“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在第一步的教學中,孩子們從具體的實物中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接下來我就提出了一個探究問題:孩子們,你們自己能不能用紙片做一個長方體或正方體呢?一句話激起千層浪,孩子們紛紛陷入了思考,思考過后,大家都拿出紙張來自己去探究,去做一個長方體或者正方體。這個環(huán)節(jié)不僅能提高孩子們的動手能力,還能打開孩子的探究思路和思想。因為正方體和長方體有不同的制作方法,這就有效地激發(fā)了孩子們的探究欲望。而且這樣的活動還給孩子們打下了認識幾何圖形的基礎(chǔ),可謂一舉兩得。
因此,作為教師我們在組織幼兒們開展科學探究活動時一定要慎重選擇有效的、科學的探究材料,這樣才能發(fā)揮材料的價值,才能挖掘幼兒們的潛力,才能提升幼兒們的探究和質(zhì)疑能力。
二、合理組織科學探究活動
要想組織幼兒進行科學的探究活動,就要求我們的教師必須先有探究活動的意識。有些教師認為幼兒們的年級小,不懂事,做了探究活動也沒有太大的意義,所以在幼兒園的教學過程中,往往忽略了這個環(huán)節(jié),但是這是不對的。孩子們的好奇心甚至比成年人都強,我們不能憑著自己的想法就扼殺了孩子們的想法。因此,要想合理組織科學探究活動,我們的教師先要有探究的意識。其次,在課堂活動中有效組織和開展科學探究活動。比如,在教學“如何使冰融化的更快一些”這個問題時,我是這樣組織幼兒們進行科學探究活動的:首先,我從冰箱里取出像棗一樣大的6塊冰,分給六個小組。然后,我告訴孩子們,現(xiàn)在這塊冰屬于你們了,你們能用什么辦法使冰融化的更快一些呢?現(xiàn)在孩子們你們在小組討論一下吧。五分鐘過去了有的小組的冰已經(jīng)消失不見了,問問原因才發(fā)現(xiàn)孩子們是這樣的聰明。有的孩子把冰放在了手里,有的孩子給冰吹氣,還有更聰明的孩子,直接把冰放在了嘴里。至于放在嘴里我是真沒有想到,不過孩子們很聰明,把放在嘴里的冰融化了以后,又吐在了實驗器皿里,真是可愛又聰明??吹胶⒆觽儾煌谋憩F(xiàn),我提出了最后一個問題:孩子們,經(jīng)過剛才的實驗,你們得出使冰融化的更快一些的方法了嗎?有的孩子說,放在嘴里化的最快,還有的孩子說如果我有一盆熱水,給它澆一澆,化的更快。還有的孩子說夏天化的快……聽到孩子們不同的表述,我知道這個活動完成的非常好,不管過程怎樣,孩子們都發(fā)現(xiàn)了,熱度高的東西能使冰融化的更快一些。
這個科學探究活動是教師精心組織并參與其中和孩子們一起完成的。教師在組織時也做了精心的準備,準備了冰、器皿,而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都是有針對性的一步步地做指導,讓孩子們在具體的步驟下順利完成了這次探究活動,而最后的結(jié)果也是令人欣喜的,因為孩子們發(fā)現(xiàn)了如何使冰融化的更快一些技巧和方法。這樣的科學探究活動就是有效的,就是科學的。
三、重視科學探究活動的外延
教育家陳鶴琴的“活教育”理論:“選擇幼兒在生活中看得見、摸得著、感興趣的科學教育內(nèi)容,將它們蘊含在科學區(qū),科技走廊、自然角等環(huán)境中,以滿足幼兒對周圍事物、現(xiàn)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指明了讓科學探究活動貼近幼兒生活的重要性。因此,我們的教師要重視重視科學探究活動的外延,將幼兒的探究活動和實際生活結(jié)合起來也是一種非常好的教學策略。比如,在教學“物體的沉浮”這一內(nèi)容時,我沒有讓學生進行實驗,而是直接提出了問題:孩子們,在平時的生活中,你發(fā)現(xiàn)哪些物品和可以漂浮在水面上,能說給大家聽一聽嗎?問題拋出以后,孩子們爭先恐后的說,積木可以漂浮在水面上,紙片可以漂浮在水面上,乒乓球可以漂浮在水面上。不過當大家說得津津有味的時候,有個孩子突然說,釘子可以漂浮在水面上。這時,其他的孩子都說,釘子不可以漂浮在水面上。面對這樣的教學意外,我沒有做評價,而是說了一句,孩子們,關(guān)于釘子可不可以漂浮在水面上的問題,我們回家做個實驗怎樣,實驗很簡單,拿出一個釘子和一盆水就能完成,我們回家做好不好,明天希望大家告訴老師正確的答案。
這一教學活動不僅從生活的實際出發(fā),還讓學生又回到了生活中去。由此可見,好的科學探究活動就是讓孩子們共同參與到生活中去,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科學,去拓展科學探究活動的外延。
參考文獻:
[1]林雯.幼兒園科學探究活動中教師有效性提問的實踐探索[J].幼兒教育研究,2019年04期.
[2]王冬雪.淺談開展幼兒園科學探究活動的有效策略[J].中華少年;2019年20期.
[3]徐燕.幼兒科學探究活動素材選擇的四原則[J].內(nèi)蒙古教育,2017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