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 郝燕蓉 劉明 趙小靜
【摘要】目的:對不同階段糖尿?。―M)患者采用核素腎動態(tài)顯像技術對其腎臟血流動力學的變化及腎功能受損的評價效果。方法:本研究對90例DM患者予以選取,就診區(qū)間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按照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進行分組,將正常白蛋白尿患者且UAER<20μg/min;微量白蛋白尿患者且UAER為20~200μg/min;臨床蛋白尿患者即UAER>200 min分別納入DM1組、DM2組、DM3組,各有30例。并與正常對照組30例患者均予以 99Tcm-DTPA腎動態(tài)顯像檢測,分析對比各組腎臟血流動力學的變化及腎功能受損情況。結果:DM1組腎小球濾過率(GFR)及腎有效血漿流量(ERPF)(126.2±17.3)ml/min、(512±89)ml/min較NC組(83.9±10.8)ml/min、(421±56)ml/min顯然更高(t=16.066,6.703;P=0.000);但其腎功能曲線半排時間(T1/2)延長(P<0.05),20min殘留率(C20)增高(P<0.05);同比NC組,DM3組GFR、ERPF明顯下降,FF值明顯上升,腎功能曲線峰時(Tp)后延,T1/2延長,C20增高(P<0.05)。結論:。
【關鍵詞】糖尿病腎病;放射性核素顯像;腎臟血流動力學;腎功能受損;臨床效果
糖尿?。―M)患者往往會并發(fā)糖尿病腎?。―N)等慢性病。腎小球濾過率(GFR)和有效腎血漿流量(ERPF)作為腎臟血流動力學狀況的重要反應指標[1],早期檢測GFR、ERPF指標對DM患者的腎臟血流動力學狀況進行充分了解,有利于臨床對糖尿病腎病做出早期有效診斷[2-3]。本研究對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期間收治的不同階段DM患者90例,應用核素腎動態(tài)顯像進行腎動態(tài)顯像及GFR和ERPF測定,對腎臟血流動力學的變化及腎功能受損的效果進行評價。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對90例DM患者予以選取,就診區(qū)間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按照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進行分組,將正常白蛋白尿患者且UAER<20μg/min;微量白蛋白尿患者且UAER為20~200μg/min;臨床蛋白尿患者即UAER>200 min分別納入DM1組、DM2組、DM3組,各有30例。其男性、女性病例數量分別為48例、42例,年齡區(qū)間為27~65歲,均齡為(47.14±2.76)歲;并選取正常對照組30例。其男性、女性病例數量分別為17例、13例,年齡區(qū)間為27~68歲,均齡為(47.38±2.81)歲;納入患者中均無肝腎重要器官疾病、心血管疾病、內分泌系統(tǒng)疾病或合并有其他代謝性疾病史,經臨床腎功能檢查和腎B超檢查證實無異常。所有納入患者均自愿加入研究,并簽署研究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1.2.199Tcm-DTPA腎動態(tài)顯像:受試者于檢查前分別對其身高、體質量進行準確測量。檢查時指導并輔助患者取仰臥位,SPECT探頭表面朝上于檢查床下進行放置,探頭視野范圍主要包括雙腎區(qū)及腹主動脈。于肘靜脈“彈丸”注射顯像劑(1112~185MBq,體積在0.5ml及以內),啟動計算機采集,先后以1幀/s、 1幀/min采集60S、20min,采集時間總計21min,采集矩陣參數按照128X128進行設定。注射顯像劑前及采集后對注射器內放射性計數進行準確測量,并于采集后對雙腎深度進行精確測量。
1.2.2 GFR、ERPF測定:應用計算機感興趣區(qū)(ROI)技術在腎動態(tài)顯像圖上對雙腎輪廓進行勾畫,經軟件處理后獲得雙腎的時間一放射性計數功能曲線及左右腎(K)功能曲線的高峰時間(Tp)、半排時間(T1/2)和20min殘留率(C20),經身高、體質量及腎臟深度校正后對雙腎GFR及ERPF值進行準確計算。濾過分數FF=GFR/ERPF。
1.3統(tǒng)計學分析
將實驗所涉數據資料于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中錄入展開統(tǒng)計,計量相關資料在表述時應用()進行描述,施用t檢驗對結果進行獲取。P<0.05具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各組腎血流動力學參數對比
2.2各組Tp、T1/2、C20各項指標的比較
3.討論
DN是DM患者常見微血管并發(fā)癥,具有起病隱匿,難以控制等特點,多呈現為進行性惡化[3-4]。本研究中,表1顯示,DM1組GFR及ERPF較NC組顯然更高(P<0.05);DM2組與NC組的GFR、ERPF水平對比無顯著性意義(P>0.05);同比NC組,DM3組GFR、ERPF明顯下降,而FF值明顯升高(P<0.05)。證實核素腎動態(tài)顯像的血流動力學參數可對DM患者腎功能進行準確反應,可準確得出GFR、ERPF等血流動力學參數。表2顯示,同比NC組,DM2組T1/2延長,C20增高,對比差異具顯著性意義(P<0.05);同比NC組,DM3組Tp后延,T1/2延長,C20增高,對比差異具顯著性意義(P<0.05)。說明核素法測定腎功能可準確判斷DM患者早期的腎功能損害情況,而且靈敏度較高,可靠性較強,與患者生理狀況相符。本研究中還發(fā)現,隨著DM患者病程的持續(xù)進展,GFR呈下降趨勢,可見99Tcm-DTPA可對DM患者的疾病進程進行準確判斷。綜上,核素腎動態(tài)顯像可對糖尿病腎病進行早期有效診斷,同時可對其腎功能受損程度進行準確評估,可為臨床進一步治療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王思宇,任俊紅,馬娜,等.超聲造影評估老年糖尿病患者腎皮質血流灌注的臨床研究[J].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2018,37 (11):1251-1254.
[2]劉清巖.SPECT腎動態(tài)顯像在糖尿病患者早期腎損害中的評估價值[J].影像研究與醫(yī)學應用,2019,20(3):171-172.
[3]王闖.動態(tài)增強MRI與SPECT腎動態(tài)顯像測定GFR評估腎移植術腎功能的臨床價值比較[J].中國農村衛(wèi)生,2020,10(12):34.
[4]王建國,魏斌.99m Tc-DTPA腎動態(tài)顯像對高血壓患者腎損害的診斷價值[J].現代醫(yī)用影像學,2018,6(27):1888-1889.
聊城市人民醫(yī)院? ?25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