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亞峰 譚鐵東 謝明輝
【摘 要】新時期,有效的開展高校黨建工作研究是必要的,在高校黨建工作開展過程,要重視引領立德樹人目標,科學將黨建工作與立德樹人教育融合,從而進一步提高高校學生綜合素質。本文在分析過程,從多方面對高校黨建立德樹人教育進行了探索,希望分析能進一步提高研究水平。
【關鍵詞】高校;黨建;立德樹人
堅持立德樹人,培育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新時期高校黨建工作開展的重要部分,作為教育工作者,要提高對于立德樹人的認識,從而有效的將立德樹人教育引入到黨建工作之中,以進一步推進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發(fā)展。
1.立德樹人的概念界定
當前立德樹人已經(jīng)成為高校開展教育活動的核心目標,也是高校在實施黨建工作的具體要求。立德與樹人是當前工作所需遵循的工作宗旨。在2018年教育專題會議上,總書記便指出教育需以黨和國家的發(fā)展需求為指引,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具有堅定的社會責任和專業(yè)能力的人才,遵守社會制度,不斷發(fā)揮個人力量推動社會發(fā)展。上述指導思想為全國高校在推進黨建和育人工作中指出了具體的奮斗方向,同時也是具體規(guī)劃教育活動的標準依據(jù)。對于立德樹人概念的理解和界定,是當前高校需首先解決的問題。
2.高校黨建引領立德樹人目標實現(xiàn)的策略
2.1狠抓黨的組織建設和思想建設,引領“立德樹人”方向
從加強黨組織的建設力度著手,為立德樹人提供方向性的指導。高校的黨委工作人員需以立德樹人作為主要的工作目標和任務,通過優(yōu)化職能和內部的結構設置,在立德樹人與創(chuàng)新之間形成有效融合,針對責任落實和效果評價等方面的問題進行統(tǒng)籌管理,促進各部門與黨員在行動和意識等方面達到一致。這樣在受到其他思想和價值觀念沖擊的情況下,黨員和高校學生便可以更為堅定的意識維護社會主義信念。每個學科教學活動的開展均具有不同層面的育人作用,各學科教師也均負有育人的嚴肅使命,應將社會主義價值觀念融入到教學的各環(huán)節(jié),此外還需配置價值觀念堅定的支部負責人,不斷堅定推動黨組織工作在全校范圍內有效開展。
黨建工作需以思想建設為引領,形成立德樹人的前提和基礎。黨建工作中的思想建設便是促進高校學生不斷提升對社會核心價值觀念的認同感,將核心價值觀念融為自身的思想意識。高??尚纬牲h員專門的責任區(qū),以提升黨員的修養(yǎng)和覺悟為主要目標,此外還需時刻提醒黨員保證思想的堅定性和先進性,充分發(fā)揮楷模作用,成為先進人員和學習的標桿,以黨員的身份有效帶動群眾加強思想意識的提升??梢娭挥性邳h組織的核心領導下,充分發(fā)揮黨員的核心職能,加強黨支部的帶動作用和楷模作用,這樣才能為推進立德樹人教育行動提供前提保障。
2.2“三維一位”育人體系提升立德樹人成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將立德樹人融入到高校各領域和環(huán)節(jié)的建設中,以樹人作為核心任務,將立德作為根本追求。高校需形成更為全面的育人體系,形成不同維度和體系的育人計劃,將思政工作滲透到育人的各環(huán)節(jié)中,全面提升課程、實踐、心理、資助等多方面的育人效果。
高校需形成“三維一體”的科學育人體系,其中“一體”為優(yōu)化立德樹人效果?!叭S”則指行政、教工和學工三個團隊維度的建設。其中行政團隊主要落實黨政會議,推動黨政協(xié)同發(fā)展,形成黨建和業(yè)務工作的網(wǎng)絡治理結構,全面提升團隊人員的工作效果。教工團隊則以落實黨支部工作和服務為主要內容,形成黨建帶動團建的模式,將學生作為教學工作的核心,形成更為理想的班級風氣和學習風氣。此外還需實施臺賬管理手段,將育人體系責任以清單形式明確列出,形成育人質量的評價標準,鼓勵全員參與全面的育人活動。通過實踐可知,高校形成的上述育人體系可大幅提升育人質量,為民辦高校的立德樹人工作提供了有益的經(jīng)驗指導。
2.3運用新媒體提升立德樹人教育水平
在信息技術支持下,以新媒體手段促進立德樹人育人活動的順利實施已經(jīng)成為當前的主要發(fā)展趨勢。高校在此環(huán)境背景下,也需有效發(fā)揮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作用,積極推廣和宣傳教育與媒體技術的融合實施,探索并總結出媒體技術對立德樹人的推動推進。首先,高校應迎合時代發(fā)展需求,形成利用媒體技術推動立德樹人工作的思想意識,倡導教師自主利用新媒體技術落實育人活動,豐富教育內容,以更為直觀的形式形成理想的育人氛圍。其次需形成網(wǎng)絡與黨建活動融合推進的模式,構建網(wǎng)絡與微信、微博等多元化的媒體渠道,通過學習強國App平臺實現(xiàn)新媒體技術在黨建工作中的效用,成為師生接受思政教育的新途徑。最后需結合學生頻繁使用的信息接收和傳輸途徑,利用新媒體技術向學生傳輸正向信息,為其提供更多高品質的文字和音視頻等資料,輔助學生形成更為積極和端正的品格,促進其意志的全面發(fā)展。新媒體技術為黨建和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開展形式和途徑,更能夠迎合當代高校學生的學習需求,具有更高的便捷性和先進性等特征。高校也需側重迎合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興趣,主動豐富立德樹人教育活動的實施途徑,全面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高效完成預期的育人目標。
2.4理論聯(lián)系實踐,實現(xiàn)黨建思想政治引領
高校在組織開展黨建工作時,需持續(xù)引領學生的政治思想向積極方向發(fā)展,同時為學生團體和個體起到正向的引導和促進作用。同時加大對實踐活動的開展力度,通過現(xiàn)實手段強化對政治理論的理解和運用,以此提升對政治思想的把握效果,提高學生的政治能力與素養(yǎng),從本質上引導學生對社會政治意識產生認同。
2.4.1開展以“黨建促團建”的黨建團建活動
高校內的黨建與團建工作具有更為緊密的內在關聯(lián)性,黨團結合、以黨促團的活動設置模式能夠切實發(fā)揮黨建工作的職能和價值,組織先進學生開展集中學習、主題班團會、觀看愛國主題影片、參觀愛國教育基地等豐富的教育活動,以端正的政治思想和意識引導學生,同時還可最大限度縮短黨建文化和學生生活之間的距離,同時消除學生對黨政理論的陌生感。
2.4.2校園文化活動促使師生“愛?!薄皹s校”
高校應基于黨建文化來組織設計更為豐富和活躍的校園文化形式,選擇對學生更有影響力和吸引力的活動形式,以此提升師生的參與積極性,并在活動中不斷提升向心力。如針對先進的典型人物和事件進行學習,深度挖掘和學習榜樣,通過典型事件的報道來傳遞正思想、正能量,在豐富黨建工作實施途徑的同時,也能夠促使師生產生愛國、愛校的意識,深化對母校的熱愛之情。
2.4.3通過社會實踐拓寬黨建領域和渠道
可在黨建工作推進的過程中深化學生的政治思想意識,充分發(fā)揮黨支部和黨員的模范作用,組織開展主題和內容符合當代高校學生思想建設的活動,引導學生骨干,如黨員、積極分子和團員、學生干部等在學生中發(fā)揮帶頭作用,從基層入手發(fā)揮勵志作用,帶動廣大學生共同參與到愛國和愛?;顒又?,不斷磨礪擔當意識和奉獻精神,基于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具實用性的展示平臺,不斷促進學生發(fā)揮潛能,最終實現(xiàn)思維和意識的不斷優(yōu)化提升。在實踐活動中,學生能夠切實得到改變意識和行為的機會,最大限度發(fā)揮黨建工作的價值,使高校黨建工作目標得以順利實現(xiàn)。
3.結束語
總之,高校黨建工作應在黨的正確領導下,將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結合起來,抓住機遇應對挑戰(zhàn),將工作落細落實,引領和保障高校黨組織健康科學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彥杰.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協(xié)同性探索[J].智庫時代,2019(13):16+19.
[2]黃建軍.基于新常態(tài)下高校黨建與思政教育協(xié)同創(chuàng)新研究[J].高考,2019(06):14.
[3]涂聰.淺談加強高校黨建德育工作的幾點思考[J].現(xiàn)代交際,2018(21):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