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媛
摘要:小學是學生發(fā)展出現差異的階段,許多學生往往受到成長環(huán)境、家庭教育、智力因素和性格特點等各方面因素的綜合影響,表現出學習成績的差異,尤其在小學數學這門需要邏輯思維的學科中更是展現出了巨大的成績差距。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做好小學數學教學的補差策略對學生的全面成長和教師獲得教學成果具有重要意義。對于小學數學學習中的后進生,教師需要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狀況,采取不同的補差策略,促進他們成績的穩(wěn)步提升。
關鍵詞:小學數學;補差策略;學生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0)-27-103
引言
后進生轉化工作是否到位,是衡量一個學校素質教育水平的標準之一。從事數學教學多年來,我對后進生進行了觀察與分析,發(fā)現他們雖然性格各異,但是在某些方面還是能找到一些共同點,即后進生普遍對數學學習缺乏興趣,甚至有抵觸情緒;他們由于成績不好,對自己缺乏信心;他們的自尊心非常強,表面上裝作對成績不在乎,但又害怕別人提及自己的成績。我們數學教師要做的就是深剖根源,努力解決。
一、實施補差策略的重要性
補差策略是教師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衡量教師教學效果的重要標準。小學階段往往是學生成長的重要時期,他們往往表現出心理內部穩(wěn)定性較差、自控能力不足等特點。在小學數學的學習中,學生們的數學成績往往表現出兩極分化的現象,甚至有些后進生因為成績落后而表現出對數學的厭惡,因此教師的幫助和引導對學生學習數學具有重要的意義。小學數學是一門開發(fā)智力、鍛煉思維、促進成長的重要學科,學生們往往可以在小學數學中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踐創(chuàng)新等多種形式,培養(yǎng)數學的核心素養(yǎng),實現各方面的提高和發(fā)展。對于一些厭惡數學、數學成績差的同學,如果教師放任自流,不加引導,沒有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基礎,將不利于學生未來的全面成長。學生是發(fā)展的人,是充滿未知和希望的人,不能因為學生在一定時期表現出的一定的特點就否定整個人的發(fā)展,這就需要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關懷全體學生并對后進生進行特別關心和幫助,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二、尋找最合適的補差策略
(一)用愛心、耐心和后進生進行溝通
對于學習成績差的后進生,教師要對他們給予愛心和耐心,并且要尊重學生,在平等交流的基礎上和這些后進生進行深入的溝通。溝通主要包括了解后進生學習困難原因,學習狀況,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等等。通過和學生建立良好的溝通,使學生信任自己,從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同時小學數學教師也要在和學生的溝通過程中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教師對學生的關心和愛護,讓他們知道老師是重視他們的,并沒有因為學習成績差而放棄他們;相反,教師對他們是充滿期望的,相信他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提升學習成績,形成良好的數學素養(yǎng)。
(二)委以重任,給予學習鞭策
小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一定的學習鞭策來幫助學生懂得數學學習是一個充滿挑戰(zhàn)的過程。在數學學習中,讓學生班級中委以重任,讓學生有事情可做,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好推動學生學習的正能量產生。在數學學習中,需要有學科的作業(yè)助手,或者是課堂實驗小助手或者是互幫小隊員。如在一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的學習中,我就注意讓一些暫差生先來自己做做長方形和正方形。在自己用紙板制作的過程中,有的暫差生往往會半途而廢,不能很好將長方形制作完整。這個時候教師再鼓勵這個學生先來做一次“小調查”,看看別的學生的制作過程,同時注意自己的模仿和經驗收集。再回到自己的團隊的時候,我讓暫差生中成績略好的一位學生來教其他的學生,形成一個團隊運作。在這種相互幫助下,形成一種合作力量的衍生。不斷讓暫差生感悟到自己的能力進步,原來自己也可以做做小老師來幫助別人的。
(三)利用集體的力量
教師可以組織數學興趣小組,按照學生水平進行分組,保證每個小組的學生有成績優(yōu)異的、也有暫時落后的。教師可將小組成員的整體成績作為評價標準。這樣能讓優(yōu)等生幫助后進生,也能讓后進生受到整個集體的熏陶,從思想上重視數學學習。同時,這也改善了學生之間的關系,消除了他們之間的隔閡。
(四)家校合作,增強轉好動力
在暫差生的轉化過程中,幫助學生在家校合作中找尋到屬于自己的學習路徑,是個充滿動力的學習過程。[2]在家校合作中,數學教師要要求學生的父母在家中做出一定的記錄,更好幫助學生找尋到數學中的困惑,從而幫助學生感悟到數學學習可以有家長的鼓勵,可以讓自己的信息倍增。同時家長可以來講述自己的學習經歷,來幫助學生感悟到數學學習中的“榜樣力量”。在學習數學中,更好幫助學生懂得自己要能自己來效仿爸爸媽媽的路。同時家長和老師的交流,更可以提供給老師一定的線索,讓教師感受到這個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點滴變化,從而不斷讓教師在自己的教學中“對癥下藥”,尋找到相應的方法來幫助學生獲得進步。
結束語
通過對暫差生進行多樣的訓練,在多樣的教學手段中激發(fā)學生更好來理解自己的學習能力,感悟自己的學習潛能,讓暫差生的學習得到更好的進步。
參考文獻
[1]王偉.小學數學教學中補差策略新探[N].西藏日報(漢),2019-12-27(007).
[2]岳新華.小學數學教學中差生的輔導策略研究[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年基礎教育發(fā)展研究高峰論壇文集(十二).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7.
[3]李先姬.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轉化差生[J].現代交際,2018(01):197+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