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鈺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體系中,最為重要的兩項教學內容分別是閱讀教學以及寫作教學。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語文課堂教學時應將教學重心放在讀寫結合的相關教學中,讓小學生能夠完全掌握讀寫結合的知識,這樣不單是可以提升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同時還可以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文將從四個方面對小學語文中段讀寫結合教學的有效性展開分析與探究,以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有效策略
前言:
通過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經驗的分析與總結,小學中段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應該努力的拓展閱讀的知識面,促使學生能夠對詞匯以及經典語句達到一定量的積累,為今后的寫作表達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采用有效的針對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與方法,從而提升中段學生的閱讀及寫作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一、提前預習課文寫讀后感
在小學中年級階段能夠提高學生讀寫能力的教學方法有很多,其中一項是引導學生提前預習課文編寫出讀后感。語文教師要求小學編寫讀后感的教學目的是,不僅可以提升小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能力,還可以提升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中年級讀寫結合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有方向性的指導學生寫讀后感。小學語文教師應將此項教學內容開展在講授課文之前,學生預習課文之后。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讓小學生在獨自閱讀的過程中,能夠對課文內容有了大致的了解,進而提升了小學生的感悟能力,同時也有益于小學生通過語文教師講解后,對課文內容有了更深層的理解。
例如,在講授《秋天的雨》這一課時,小學生自主預習后,語文教師布置給學生寫讀后感的任務,在審閱學生的讀后感過程中教師會發(fā)現,每個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都是不同的,有的學生關注秋天雨中不同景物的顏色,有的學生關注小動物們的各種行為;又如,在學習《翠鳥》這篇課文時,小學生的讀后感也是各有不同的,有的學生著重觀察翠鳥的樣貌特征,有的學生著重分析的是翠鳥捕魚時的一系列動作,而有的學生則將注意力放在了老漁翁對孩子們說的話有著怎樣深遠的意義上。因而可知,同樣的一篇文章,通過不同的人去讀,都會得出不一樣的觀點和看法,也印證了莎士比亞的那句至理名言“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小學語文教師采用預習后寫讀后感的教學方法,能夠顯著的提升小學生的讀寫水平。
二、重視總結和歸納小標題
小學中段語文教師應著重培養(yǎng)小學生對文章概括總結的能力以及對文章進行歸納小標題的能力,這也是小學語文中段教學中比較重要的教學內容,同時也是針對有效提升小學生讀寫水平的教學內容。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應鼓勵小學生試著根據所讀文章的內容對每一自然段歸納小標題。
例如,在學習《孔子拜師》這一課時,其中有一語段著重講述的是孔子在通往拜師的路程中所遭遇的艱辛與困苦,以及孔子在拜師時所表現出的卑謙的態(tài)度等。語文教師可以利用課文中的這一段落正確的引導小學生為此段落歸納擬題,既可以表達孔子拜師的精髓所在,又可以提高讀寫結合的教學效能。又如,教師在講授《觀潮》時,課文的第一段對觀潮最佳地點、江面的情況以及人們等待觀看潮水的心情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同樣教師也可以采用上述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對這段文字進行提煉小標題,從而展現出人們等待觀潮時的急切心情,并且也加強了小學生的讀寫綜合能力。
三、鼓勵學生進行批注練習
在小學語文中段讀寫結合的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應鼓勵小學生對所閱讀的文章進行批注練習,這種教學方法在提升小學生的閱讀學習效能的同時,也加強了小學生對所讀文章其含義的理解,從而更進一步的為小學生寫作能力打下來良好的基礎。首先,在小學生閱讀的過程中,語文教師可以指導小學生在閱讀的同時對所讀內容進行批注。
例如,教師在開展《頤和園》教學時,在講解到頤和園中十七拱橋的段落時,語文教師就可以指導小學對十七拱橋上的小獅子做出總結歸納,并進行批注;又如,在學習《桂林山水》這一課時,在課文的第一段就對漓江的水進行詳盡的描寫,小學生通過仔細閱讀課文后,教師就可以向小學生布置關于課文第一段的擬題任務。中年級語文教師通過這樣的教學手段,不僅能夠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能力,而且還促進小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其次,在小學生閱讀時,語文教師應倡導學生勇于提出問題,善于找出文章中的欠缺和錯誤,這樣的教學方法也可以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因此,小學中段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過程中,應正確的指導小學生開展批注練習,在培養(yǎng)小學生積極主動的發(fā)表自己見解的同時,還達到了讀寫結合的教學目的。
四、進行讀寫同步課堂教學
在小學語文中段的讀寫結合的教學中,讀寫同步則是語文課堂教學內容的重中之重,同時對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學中段語文教師在開展讀寫結合的教學過程中,應將讀寫同步作為教學側重點。第一,倡導小學生在閱讀后開展仿寫訓練。
例如,教師在講解《秋天的雨》這一課文時,語文教師應倡導小學生依照文章中所展現的寫作技巧、描繪形式、寫作手法的運用等,鼓勵小學生仿寫《夏天的雨》。小學生的寫作想象力是極其豐富的,但是不能將所想的完全表達出來,通過讓小學生進行仿寫的教學方法,可以讓小學生掌握更多的寫作方法,從而激發(fā)了小學生對于寫作的積極性。第二,指導小學生對所閱讀的文章展開續(xù)寫訓練。在小學三四年級的語文教材中,較多課文的結尾部分,都為小學生留有想象的空間,致使語文教師可以利用這一教學契機,引導小學生對教材中故事開展續(xù)寫訓練。第三,引導小學生對所學的課文內容開展改寫訓練,這是提高小學生創(chuàng)作水平和想象能力的重要教學內容,激發(fā)小學生的真情實感和加深體驗感的同時,還能夠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
總結:
綜上所述,在開展小學語文中年級讀寫課堂的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應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充分的結合在一起,促進小學生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完成詞匯的累積量,在寫作訓練的過程中使小學生加深了對所閱讀文章的理解。在進行讀寫教學的時,小學語文教師應從寫作方面入手,激發(fā)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達到閱讀與寫作相結合的教學目標。通過上述一系列有效的教學方法,可以顯著的提升小學中段學生的寫作能力,促使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得到綜合性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彭小知.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切點探析[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8,(1):66-67.
[2] 馮麗娜.淺談小學語文教學如何做到讀寫結合[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8,(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