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金萱
摘要:和田地毯有著三千多年的歷史,是游牧民族在生產(chǎn)生活中凝結了智慧的產(chǎn)物。絲綢之路慢慢的繁盛,帶動了和田地毯的發(fā)展使之愈加成熟。和田地毯以它精美的工藝、圖案的絢麗、鮮明的民族特色,深受人們的喜愛。本文以和田地毯紋樣圖案特征為主要研究對象,并加以對和田地毯給現(xiàn)代設計的啟示與保護進行逐層深入的研究。
關鍵詞:地毯;紋樣;裝飾
民族物質文明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是在于一個民族的手工藝制品,新疆和田地毯有2000多年的歷史,和田地毯為絲綢之路的歷史更是加上了一筆五彩的顏色,和田地毯的樣式種類比較多,圖案精美別致,風格具有特色,色調高雅,以植物花果枝葉及饒有風趣,并變化多端的幾何形紋理相互拼組而成。
1.和田地毯裝飾紋樣特點
和田毯面表面平滑、毯板硬實且柔和、在視覺上給人美觀大方的體驗、在使用上經(jīng)久耐用、質地精良,做法是采用手工打結,進行編織而成,所織成的地毯精致細密。和田地毯采用著名的半粗毛與和田羊羊毛為原料。羊毛粗硬卻不粘,堅韌的同時又富有彈性,具有良好的抗拉,抗壓能力,光澤好且強度大的優(yōu)點。和田地毯的圖案和配色更是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濃厚的地方色彩。其紋樣主要有:開立肯式、阿娜古麗式(石榴圖案)、拜西其切克古麗式(五枝花圖案)、四瓣花和花瓶式,除此之外,還有拜墊毯,即近代設計編制的人物花鳥和風景掛毯各具特色。
開力肯式圖案是把兩層至五層菱形骨格由小到大組合在一起,慢慢擴大直至最外的邊角。隨著逐漸擴大的菱形受到最外邊限制,內菱形之外的多層菱形被削去上下兩角而成邊形。每層菱形圖案之間都布滿小散花。最里面一層的菱形是以兩組正斜相錯十字相對花枝紋樣為中心,將其組成了一個單獨的紋樣。一般情況下將這樣的單獨紋樣的四分之一分別裝飾在四個角,作為單獨的角花。將這整個大地紋樣向上下左右作四方連續(xù)展開,可織成連續(xù)形。開力肯維吾爾語意為洪水之意,這種地毯圖案是把各種不同的四瓣花紋,八瓣花紋樣,巴旦木紋樣等紋樣限制在各種不同色彩不同大小的多層菱形格局內,所形成的圖樣就好比暴漲洪水時形成的漩渦和濺起來的一層層浪花,后來也就被譽為“浪花四濺圖案”。
阿娜古麗式圖案起初是由黑白棕黃幾種天然羊毛所織,后來是以石榴花為主要元素,體現(xiàn)維吾爾族人民對石榴樹的十分喜愛和對石榴樹勤勞栽培的勞動精神,石榴花寓意著紅紅火火,象征著能過上十分紅火幸福美好生活,也表達著人們憧憬向往美好的生活,也給人一種寧靜沉穩(wěn)美好的感覺。
四瓣花圖案也被稱為“四葉紋”,也有外國學者稱之為“玫瑰花紋”,是在龜甲圖案中間隔內鑲入四瓣花,一般用于主題紋樣、主題邊框或者點綴裝飾。
拜西其切克古麗式則是由四瓣花轉變而來的花型,在維吾爾語中意為五枝花,是五朵含包怒放的四瓣花集合在一起,形成四方連續(xù)的重復布局,一般在湖藍、湛藍、天藍底色上呈現(xiàn)淡淡的黃色花朵及花蕾,它的枝干和葉子則是為墨綠、翠綠,草綠色。這種紋樣的變化不是很大,色彩具有一種典雅美,富于春意 ,也被稱之為“五枝春花”。
花瓶式紋樣一般則是為對稱圖形,左右兩邊各三朵花,中間為花瓶形式,在地毯布局中一般用作于裝飾點綴或者填充的作用。
2.和田地毯給現(xiàn)代設計的啟示與保護
2.1和田地毯給現(xiàn)代設計的啟示
紋樣在早期就已經(jīng)運用在室內裝飾中,傳統(tǒng)意義上紋樣圖案僅僅起著裝飾作用,但是在現(xiàn)代室內裝飾被賦予了新的意義,需要符合視覺上的審美,裝飾一般運用墻面、地面、天花板、門、窗、家具以及一些小擺件??梢詫⒌靥杭y樣運用在其中,現(xiàn)代裝飾普遍喜歡貼墻紙,將地毯圖案融入進去,不僅美觀又能將地毯紋樣很好的流傳下去。
新疆和田地毯具有將復雜事物簡化為有序性的幾何圖形的特征,地毯紋樣的對稱性以及連續(xù)的紋樣則可以運用在室內各種裝飾的環(huán)境中,比如:可根據(jù)花瓶式的圖案設計出吊燈,中間花瓶此種吊燈打破圖案為主要光源,左右兩邊為六多花為六個小裝飾燈,這種設計打破了傳統(tǒng)的吊燈樣式,造型新穎,易擦拭,不僅適合在南方使用,在北方干燥地區(qū)也同樣適用。
現(xiàn)代年輕人在室內裝飾多會選擇歐式風格,最為突出的就是在客廳鋪上地毯,但是在選擇地毯時一般顏色單調,沒有寓意,可以將和田地毯的紋樣通過其他的材料及工藝運用在現(xiàn)代地毯之中,不僅在視覺上打破傳統(tǒng)的審美效果,還能起到宣傳和保護作用。
2.2和田地毯的保護
文化是一個讓人耳熟能詳?shù)拿~,生活中處處充斥著形形色色的文化,有句話說,“文化就是你的生活方式”。和田地毯也是一種文化,和田地毯之所以享有世界美譽,是因為他在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時,卻依然保持著當初的文化特色,和田地毯已被列入我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但是和田地毯的制作工藝仍面臨著衰弱,隨著社會的大力發(fā)展,機器生產(chǎn)已大面積代替了手工制作,從而使掌握傳統(tǒng)織毯的藝人和地毯圖案設計師越來越少,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對保護和田地毯加大力度,并且加大對民間地毯織毯藝人的保護,每喪失一位手工藝人對和田地毯來說都是巨額損失。
對和田地毯文化遺產(chǎn)進行傳承、傳播,宣揚和弘揚的都是保護工作的內容,其中傳承是保護和田地毯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前提與基礎,同時應該廣泛宣傳弘揚又能促進和田地毯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在更大范圍內的傳播,提高全疆乃至全社會對和田地毯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認同與尊重,創(chuàng)造更好的條件和氛圍,對當代社會而言,廣泛的傳播是促進和田地毯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傳承的重要途徑。
3.總結
和田地毯是一種扎根在民族土壤的藝術形式,圖案所表現(xiàn)的情感范圍都強調人與自然的親和情與景的交融,我們應該將這種圖案紋樣用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既保留它傳統(tǒng)的一面,又將它融入在現(xiàn)代生活之中,讓它成為具有生命力又具有感染力,既是傳統(tǒng)又是現(xiàn)代的圖案。
參考文獻:
[1]錢志揚;中國地毯圖案研究[J];蘇州工藝美術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2]朱利容,彭雨沐;中國傳統(tǒng)地毯圖案構成淺析[J];成都紡織高等??茖W報;2001年01期
[3]和田:民族手工業(yè)迎來“黃金機遇”[J]. 中國紡織. 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