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強 張麗
摘 要:課堂提問是提升高中數學教學質量的一種有效手段,提問的技巧和內容本身就值得教師去認真的思考。本文從對現(xiàn)階段高中數學提問環(huán)節(jié)存在的誤區(qū)進行分析,為優(yōu)化高中數學提問工作提出一些有效地建議。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提問
引言:數學是高中階段的重要學科,也是實現(xiàn)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fā)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學科。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廣泛推行,各學科教師紛紛認識到了學科核心素養(yǎng)對學生的重要意義。只有為學生帶來基于高中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課堂提問,才能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體驗。
1.現(xiàn)階段高中數學提問存在的誤區(qū)
1.1教師的提問內容缺少有效性
很多教師并沒有深刻認識到提問對學生課堂學習質量的重要改變,只是單純的為了提問而提問。這部分教師僅僅將提問視為活躍課堂氣氛的一種方式,忽視了提問內容和提問方式的有效性。教師在為學生開展課堂提問時,很多問題并沒有思考的價值,學生只需要在教材上看一眼就能迅速發(fā)現(xiàn)問題的答案。這些問題不僅不會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還能顯著得影響教師對學生實際水平的判斷。一旦教師制定出了不符合個人需求的教學計劃,就很容易降低學生的學習質量。
1.2教師的提問方式不具備全面性
教師在為學生開展提問時,往往帶有一定的情緒化特征。很多教師為了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也大多會選擇一些成績較好的學生回答問題。因此這些問題大多是本節(jié)課程的最新內容,甚至是部分新知識的延伸內容。值得一提的是,提問不僅可以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還能讓那些沒有被提問的學生吸取被提問人的思維經驗。如果教師的提問內容不具備全面性,這些問答就無法給其他學生帶來有價值的幫助。另一方面,很多教師在提問時大多以新的課程知識為主,正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一些基礎差理解能力薄弱學生的體驗,從而降低了提問的實效性。
1.3教師忽視了對問題的反饋
教師為學生開展課堂提問的主要目的有兩個,一是讓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從而有效的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二是讓教師更加及時的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對教學方案和教學內容做出靈活的調整。但很多教師在實際的提問環(huán)節(jié)中,逐漸忽視了提問的作用。他們把提問的重心放在了問題的提出上,忽視了對學生回答內容的后續(xù)思考。很多教師沒有采取合理的評價方式,不僅讓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降低,還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學生配合教師工作的欲望。
2.基于核心素養(yǎng)背景的高中數學課堂提問策略
2.1利用提問推動課堂教學進度
教育的本質并不是讓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吸收某一學科方面的知識,而是讓學生通過教師的合理引導,掌握學習這部分知識的高效技巧,這也是高中數學核心素養(yǎng)對學生學習數學最有效的幫助??茖W思維是數學核心素養(yǎng)中的重要組成,教師在高中數學課的教學過程中,就可以通過課堂提問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同時進一步推動課堂教學的工作進程。要想做到這一點,教師首先就需要把握正確的提問時機。這樣才能在不打擾學生進行自主思考的同時,有效地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欲望,提升教師的教學效率。
教師在提問時,可以以啟發(fā)式教學思維為主,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保證問題引入的循序漸進。例如在學習《三角函數的圖像與性質》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先提問學生對于正弦函數圖像的理解和認知。在學生掌握了正弦函數圖像的認知之后,向學生提問:“學生們能不能以正弦函數為基礎,在黑板上通過變化得到余弦函數的圖像呢?”這樣不僅可以通過實踐加深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認識,同時還能有效的推動課堂教學的進度。
2.2增強課堂問題的關聯(lián)性
高中階段的數學知識雖然相對較為繁瑣,但其內容在很大程度上有著一定的關聯(lián)性。再加上教材編撰人員對學生實際學習能力的考慮,很多教材知識點都是按照螺旋形的呈線性排列的。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時,自身的數學知識體系也是由淺入深,這種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因此,教師在為學生開展課堂提問時,也要注意提問內容的關聯(lián)性,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在理解新知識的同時,回憶舊知識。不僅能夠讓學生完善自身的數學知識體系,還能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教師在為學生開展空間幾何體這部分的教學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先提問之前學習的一些平面圖形的內容。讓學生先回憶起這部分內容的有些知識,才能有效地降低學生學習空間幾何時的學習難度。同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思考,利用對比思想發(fā)現(xiàn)二者之間存在的不同,同時引發(fā)學生對立體幾何知識點特征的思考。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還能更加有效的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2.3針對學會差異性進行分層提問
高中生由于學習方式和思維習慣的不同,自身的數學學科素養(yǎng)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他們乘次不齊的理解能力,會給教師的教學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如果教師在實際的提問環(huán)節(jié)中忽視了這種差異性,就會影響很多學生實際的學習效果。同樣的問題,放在一些基礎理論知識較為薄弱,數學綜合素質相對較差的學生面前,可能是他們完全無法理解的問題。如果他們沒辦法回答教師的問題,就很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并且對數學產生抗拒情緒。而放在一些在日常學習過程中積累了扎實數學理論知識基礎的,數學水平也相對較高的學生面前,這個問題可能又會過于簡單。讓這部分學生失去追逐更高目標的動力,也無法通過提問來掌握這部分學生的實際學習進度。
因此,教師只有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為學生帶來因材施教的課堂教學模式。通過分層次的課堂提問,將教學問題氛圍分為基礎類、綜合類、拓展類,才能為有著不同需求的學生帶來具有實效性的幫助。同時也要以不同的評價標準卻對待學生的回答,在學生回答正確時要及時的給予鼓勵。在學生回答錯誤時,也要發(fā)現(xiàn)學生思維過程中的閃光點,并且引導學生朝著正確的思考方式發(fā)展。這樣才能在提升學生探究能力的同時,有效的發(fā)展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yǎng)。
3.結語
綜上所述,數學核心素養(yǎng)是高中數學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而提問則是高中數學教師掌握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同事和學生進行高校交流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必須認真思考傳統(tǒng)提問方式中存在的不足,通過更加完善的提問態(tài)度和提問技巧,為學生帶來更加優(yōu)質的高中數學課堂學習體驗。這樣才能實現(xiàn)學生數學水平的突飛猛進,和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穩(wěn)定提升。
參考文獻
[1]史淑娟.淺談基于核心素養(yǎng)下的高中數學教學[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12):147.
[2]雷慧敏.新課標下高中數學教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提高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8(14):147-148.
[3]田子平.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數學課堂提問策略分析[J].學周刊,2018(31):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