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紅
【摘要】小學生學語文,寫作文是難點。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有內(nèi)容可寫,有想法可寫。把作文教學貫穿到整個生活實踐活動中,學生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寫作欲望,學到了寫作方法。
【關鍵詞】作文教學;觀察;實踐活動
有些小學生學語文,最怕寫作文。一拿起筆來,不知從何下筆,不是生逼硬擠想不出詞兒,就是一通流水賬。如何讓學生愛上寫作文,變得想寫,樂寫,這是我一直探索的問題。下面就談談我的一些看法和經(jīng)驗。
一、組織觀察活動,做生活的有心人
寫作文,從觀察開始。觀察,不僅僅是用眼睛看看,還要用大腦思考。每個人都長了一雙眼睛,為什么有的人能發(fā)現(xiàn)問題,而有的人卻什么也沒發(fā)現(xiàn)?這就要求老師引導孩子認真觀察,并有目的的觀察。
1、激發(fā)學生觀察的欲望
在課余時間,比如午飯后,我經(jīng)常帶同學們到校園里散步,觀察秋天楓樹葉的變化。老師問同學們楓樹葉有什么變化,大家會異口同聲地說:“秋天,楓樹的葉子都變紅了!”老師問:“誰知道楓樹會開花嗎?”大家都啞口無言。“不知道。”“好像沒見過?!薄耙苍S開花吧!”大家七嘴八舌地議論著,同時看向老師,希望得到答案。老師說:“凡是植物都應該開花,即使無花果也開花。楓樹也會開花,如果大家仔細觀察,就能發(fā)現(xiàn)每年春季的時候,楓樹就會開花,開出來的花是什么形狀?什么顏色?大家到春天時仔細觀察。把觀察的結(jié)果告訴我?!蓖瑢W們眼睛放光,充滿著期待,迫切想知道楓樹開的花是什么樣子。
第二年春天,提醒同學們觀察楓樹什么時候打花苞,花苞是什么樣子;什么時候開花,花是什么形狀,什么顏色,并記錄下來,告訴不知道的人。這樣,一篇觀察作文就不由自主地寫出來了,而且學生樂意寫。
2、提醒學生有目的地觀察
為了寫一篇活動作文,學生感覺沒有參加過什么活動,那么就組織學生到操場四周的樹叢中捉蟲子活動。在活動之前,提醒學生觀察:男生是如何捉蟲子的?女生是如何捉蟲子的?膽大的人是怎樣捉蟲子的,捉到蟲子之后是什么動作神態(tài),干了什么?膽小的人是如何捉蟲子的,看到蟲子說了什么,做了什么,什么表情?······學生非常興奮,都跑到樹叢邊尋找蟲子。接著你會看到每個孩子在認真找蟲子,不久就聽到嘻嘻哈哈聲,女生被嚇得尖叫聲,哭泣聲······開始寫作文了,提醒學生注意點面結(jié)合,詳略得當。就這樣,每位同學都有內(nèi)容可寫了,揮灑自如。有位同學這樣寫道:同學們?nèi)齻€一群,五個一伙,在操場四周的黃楊樹上捉蟲子。只見李雪同學翹著屁股,低頭在樹叢中仔細地尋找蟲子。突然,她發(fā)現(xiàn)了一只小青蟲在葉子上蠕動,就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碰了一下青蟲,青蟲立即拱起身子。李雪嚇得“??!”一聲大叫,向后退了幾步,一個趔趄,差點摔倒。旁邊幾個男生聽到叫聲,立即探過頭來尋找。當發(fā)現(xiàn)了蟲子,王偉立即搶先,一把捏住蟲子,放在手掌心里,湊到女生眼前給她們看。女生嚇得撒腿就跑,“哇哇”大叫,眼淚水都嚇出來了······
這些神態(tài)、語言、動作都是同學們親眼所見,怎么會沒有內(nèi)容可寫呢?
二、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能讓作文內(nèi)容精彩
學生提筆寫不出作文,總苦與沒有題材可寫。作為語文教師,創(chuàng)造機會給孩子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內(nèi)外活動,為學生提供寫作素材。
1、課內(nèi)活動
各種科學實驗活動、各種體育課活動、各種綜合實踐活動、各種班隊課活動······問:“在活動中,你快樂嗎?”學生意猶未盡,肯定說快樂。老師就要跟進:“快樂是要與人分享的,你能把這快樂寫下來跟別人分享嗎?當然,你在活動中有什么不愉快也可以與人分享?!边@樣,學生有寫不完的話題,也就會愿意寫,樂意寫。
2、課本劇表演活動
語文課堂教學,學生最喜歡課本劇表演。課本劇表演不是簡單地演演而已,而要激發(fā)學生,作為演員,要認真地研讀劇本,否則細節(jié)表演不出來,就不能吸引觀眾,這就要需要演好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
比如在表演《小英雄雨來》這篇課文中“雨來勇斗鬼子”那環(huán)節(jié)時,扁鼻子軍官和雨來這兩個主要人物怎樣演得形象生動,就要先讓學生充分地研讀課本,注意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表情。先小組內(nèi)表演,再選代表上臺表演。表演完,讓學生評判表演得如何。最后總結(jié)出為什么能表演地活靈活現(xiàn),這就需要寫劇本的人寫細致,你才能準確地表演。換個角色,你現(xiàn)在就是那寫劇本的人,導演要根據(jù)你寫的,才能讓演員生動地演出來。你要怎樣寫呢?這樣,學生就學會了烘托人物個性,必須抓住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外貌等,這樣文章就會生動有趣。
3、課外活動
(1)生活技能活動
在自家陽臺種菜,采訪家長或查找資料或?qū)ぴL農(nóng)民伯伯,什么季節(jié)種什么菜?怎樣種?需要注意什么?然后全班比賽,拍照上傳自己種菜的經(jīng)過及成果,掀起種菜熱潮,同時觀察記錄寫感想。
學校有幾塊菜地,組織學生利用學到的經(jīng)驗在學校菜地種菜。讓他們真正懂得油菜小麥是秋季播種,夏季收獲的。不是所有的莊稼都是春天播種,秋天收獲。種菜時,自己利用廚余垃圾制作有機肥,查找資料,觀察記錄廚余垃圾變成有機肥的過程,以及把有機肥施到菜地里,菜的變化過程。有了這些過程記錄,怎愁沒內(nèi)容可寫?學生怎么可能不愛寫作?寫作文,就是記錄生活。
(2)科學實踐活動
生活是要有思考的。雞蛋是如何變成小雞的?在校外輔導員的指導下,我?guī)е鴮W生在養(yǎng)雞場跟蹤了二十幾天,讓學生親眼目睹了雞蛋每天的變化,最后變成小雞的全過程,以及小雞出殼時的奇妙景象。當學生盯著小雞破殼的瞬間那發(fā)光的眼神,頭腦怎么不思考生命的意義。寫出來的作文怎么可能沒有靈魂?
三、在教學活動中,注意寫作方法的指導
教師千萬不能為教作文而教作文,而要把作文教學貫穿到整個生活和課堂教學活動中,做到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讓學生不由自主地學到作文方法。
比如,在分析《獨果》這篇閱讀理解時,整篇文章寫了發(fā)現(xiàn)獨果,分享獨果,保存獨果的過程,文章最后一句是“從此,屋里飄逸著一股沁人的香氣”,這是文章的點睛之筆,沒有這一句,文章就是流水賬,有了這一句,整篇文章就有了靈魂。學生終于明白,文章畫龍點睛之筆的作用。寫作文時,學會用上點睛之筆,升華文章主題。
小學生寫作文,就從豐富多彩的活動開始吧!在活動中,有成功與失敗,把自己在活動中的真實感受與收獲寫下來,與大家分享,讓讀你文章的人也有收獲,這就是寫作的意義。在活動中,學生漸漸懂得,學習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是快樂的,寫作文不是負擔,是生活必不可少的,也是快樂的。
江蘇省南京市溧水區(qū)開發(fā)區(qū)小學 江蘇 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