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人類已經步入大數據時代,大數據分析被廣泛地應用于各行各業(yè),將大數據融入到高職院校教學中提升高職院校教學質量不僅是時代發(fā)展的需求,更是幫助高職院校實現教學質量快速提升的有利手段。本文主要就高職教學活動中大數據的滲透現狀以及具體改善措施進行分析,期望對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的提升有所幫助。
關鍵詞:大數據;高職;教學質量;提升
引言:
大數據在人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在高職院校各類教學活動中也或多或少的會應用到大數據內容,如何將大數據分析合理的應用于高職院校教學活動中,幫助高職教師實現高質量教學,幫助學生實現高效率學習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需要探討的熱點話題。
一、高職院校大數據的應用現狀
(一)淺顯應用較多,未能實現深度挖掘
目前高職院校對大數據的基礎功能使用較多,但是沒有對大數據的應用進行深度的挖掘和探討,這也就導致很多高職院校的大數據應用模式停留于表面,沒有深入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之中[1]。在高職院校中,大多數學校都使用了慕課系統(tǒng)或其余網絡授課系統(tǒng),但是很少有院校對學生的瀏覽項目、瀏覽時長以及瀏覽興趣進行大數據分析,這也就導致很多學生感興趣的知識點學校沒有辦法進行及時的了解,網絡教學平臺也無法進行合理的更新,久而久之會出現學生不愿意在這些網絡學習平臺中去搜索和學習知識。此外,大數據目前在高職院校中被廣泛的應用于校務系統(tǒng),還無法完全在高職院校教學中發(fā)揮作用。
(二)教師使用較少
大多數高職院校教師都具備十分專業(yè)的授課能力,但是只有少數的高職教師熟悉大數據系統(tǒng)的應用方向和應用內容,因此很多高職院校教師對大數據應用于高職課堂之中是十分反感的,甚至一些教師對學院要求的操作系統(tǒng)都不太會使用,面對這種狀況學院也沒有想辦法解決,幫助教師克服現實困難,這會使得大數據在高職院校教學活動中很難推廣。其次,基于大數據的高職教學概念過于廣泛,很多教師對這一概念不理解,也不清楚大數據對傳統(tǒng)教學的顛覆意義,學院對這些內容也沒有進行過多的培訓,大數據系統(tǒng)的應用自然難以推行。
(三)數據規(guī)范程度較低
部分高職院校已經開始部署大數據系統(tǒng)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但是學校對大數據的應用規(guī)范以及數據統(tǒng)計的方法沒有做出具體要求,學生在提供數據時也沒有進行規(guī)范化操作,這也就導致數據規(guī)范程度相對較低,這給教師統(tǒng)計分析帶來了直接困難。高職院校學生數量較多,大多數高職院校收集數據的方法是先發(fā)放紙質調查表格然后再進行逐步統(tǒng)計,這樣的統(tǒng)計方式不僅需要人工錄入還需要處理無用的紙質表格,這樣龐大的信息統(tǒng)計量會使得大數據系統(tǒng)的應用時長延后,也會給大數據融入到高職院校教學活動中帶來實際困難。
二、基于大數據的高職教學質量提升建議
(一)深度優(yōu)化,合理使用
高職院校想要利用大數據提高教學質量首先需要設定一套科學的數據分析模型和數據采集模型。科學的數據分析模型通過得到有效的數據分析學生的學習興趣,專業(yè)愛好以及注意力集中時長等,通過大數據學院可以結合學生的學習愛好給學生推送相關的學習資料或者是學習建議,這樣會使得學生即使是課后也具備充足的學習資源[2]。在課內,教師還需要結合大數據收集到的學生學習接受能力來選擇合適的課件,讓學習難度能匹配學生的接受能力,這樣學生才會在課堂中具備成就感,學生的注意力自然會得到集中。校內的教師評價系統(tǒng)、課程評價系統(tǒng)也需要能通過大數據系統(tǒng)進行數據分析,定期的要求學生通過校內網對教師和課堂活動進行相關評價,大數據進一步分析和統(tǒng)計出教師需要改進的教學手段,然后建議教師進行適當改正,這樣才能逐步建設高效的教學課堂。
(二)對教師進行數據應用培訓
學院需要對教師進行相關的專業(yè)操作培訓,讓教師學會使用各類操作系統(tǒng)和數據分析系統(tǒng),或者是學院設定一套數據分析軟件,教師需要理解數據得到的原理和背景,了解這些數據的正確含義,教師需要學會通過這些數據判斷自己的課堂教學成果。除此之外,學院還需要鼓勵高職教師進行創(chuàng)新和系統(tǒng)優(yōu)化,教師完全可以提出自己的評價方法和評價模式,讓工程師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系統(tǒng)設定,這樣教師可以得到自己想收集的結果也能改善課堂教學效率[3]。例如教師想要收集學生的入學成績并得到標準差值,這個標準差值就能反應學生之間的接受能力強弱,教師結合這個數據可以判斷自己在課堂中選擇快節(jié)奏還是慢節(jié)奏,然后再通過不斷的實驗評價進行驗證,這樣通過不斷的優(yōu)化教學質量必然會得到提升。
(三)提高數據規(guī)范化程度
高職院校建設基于大數據分析的各類應用軟件需要規(guī)范好數據統(tǒng)計的方法,這樣才能得到規(guī)范化的數據。高職院校學生數量較多,因此完全可以通過網絡向學生推動統(tǒng)計表單,讓學生自己通過選擇的方式逐步填入各個信息,這樣學院可以省去信息收集的步驟,得到的數據內容也相對較為規(guī)范,然后學院可以結合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和整理,最終得出相關的結論。例如教學評價系統(tǒng)中,學院可以向學生推送A、B、C、D四個選項,分別代表十分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學生如若選擇不滿意還可以進行文字補充,這樣學校不僅很快的能收集到學生對教師的意見,還能將這些具體的建議推動給各位教師,讓教師進行改正和補充。這樣的應用不僅能方便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現狀,還能讓學生對教師的意見得到及時反饋,能大大促進師生之間的和諧交流,對提高高職教學課堂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幫助。
結束語:
大數據應用于高職院校課堂教學活動中是時代發(fā)展的需求,也是高職院校實現傳統(tǒng)教學模式顛覆的必然選擇,因此無論是學院還是教師以及學生都需要重視大數據應用的現實意義,爭取讓大數據可以在提升高職教學質量中發(fā)揮應有的價值。
參考文獻:
[1]趙瑩,康元,陳楠.基于大數據的高職教學質量提升研究與實踐[J].教育現代化, 2019,v.6(91):135-137.
[2]潘強.大數據分析在高職院校教學質量評價中的應用探究[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 2018,002(029):64-65.
[3]王成.基于教育大數據時代的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改革研究[J].中外交流,2017, 000(002):93-94.
作者簡介:呂曉軍,1981年10月,男,漢,湖北省黃岡市,碩士,工程師, 研究方向: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
廣東職業(yè)技術學院 信息工程系 廣東省 佛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