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玲
摘要:隨著國家的快速發(fā)展,新課改的措施也在逐漸深入,英語作為國際語言,英語教學重要性也日漸提高,在小學英語閱讀與寫作中不僅需要考驗學生的詞匯掌握,更是考驗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語言組織能力,通過“故事教學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更能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語言組織能力,因此合理利用“故事教學法”是教師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與寫作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此,我就“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閱讀與寫作教學運用進行探究,希望可以運用故事教學法增加小學生對英語的喜愛,從而促進小學生的英語讀寫能力提升。
關鍵詞:小學英語;故事教學法;閱讀與寫作
小學英語課程作為新引入的課程,隨著課改,其重要性也逐漸提高,但是小學英語教學相比較小學語文、數(shù)學教學而言,教學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其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小學生學習習慣沒有養(yǎng)成、好奇心重,對于枯燥難懂的知識體系容易產(chǎn)生厭倦感,從而放棄學習。而故事教學法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死板,教學模式更為靈活、更為新奇,可以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去學習,帶有興趣的學習會讓教師在教學的時候事半功倍,并且故事教學法更加注重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模式,可以有利于學生在學習或者日常生活中獲取到更為全面的認知,這一模式需要師生共同完成。
一、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閱讀與寫作中存在的問題
1. 故事教學法形式單一
小學閱讀和寫作中存在格式相同、句型相似以及單詞運用枯燥的問題,出現(xiàn)這類現(xiàn)象主要是由于很多教師在進行故事教學法的時候方式出現(xiàn)了紕漏,教師在進行故事教育法的時候只是把它當做一種鞏固復習的手段,大多數(shù)都是讓學生先學習一些固定的故事,再引入一些故事,這樣會導致學生思維固定在一種模式中。
2. 教師在運用故事教學法的時候沒有互動
由于小學生自覺性和自控能力不好,導致很多教師為了能夠完整講述故事,就只注意講述,沒有讓學生參與進行,讓學生被迫接受故事,少了讓學生創(chuàng)新的過程。
3. 小學生對于故事教學法理解和把控能力差
故事教學法最主要是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力和創(chuàng)新力,但是小學生擁有的詞匯量比較有限,對故事的理解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欠佳,導致很多學生在演繹故事和寫作的時候都是靠著死記硬背的句型來湊數(shù),缺乏邏輯性,這就需要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詞匯量來選擇適合的年段水平的故事。
二、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閱讀與寫作中實施的有效措施
1.選擇符合小學生詞匯量和教學內(nèi)容相匹配的故事
故事教學法可以激發(fā)小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力和理解力,對學生進行英語閱讀與寫作的時候有很好的幫助。教師在選擇故事教學法的時候可以先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以及學生詞匯量的掌握來進行選擇適合的故事,由于小學生詞匯量不足并且邏輯思維不夠,因此在選擇故事內(nèi)容的時候盡量選擇通俗易懂的故事。故事要豐富有趣、生動形象,這樣才能激發(fā)小學生的興趣,如教師可以引導和幫助學生選擇和教材主題內(nèi)容一致或相關的分級繪本進行閱讀,讀后可以讓學生分享所獲所思,以此豐富和拓展學生的閱讀,培養(yǎng)學生思考和理解能力,加深學生對同主題詞匯和句型的記憶。
2. 通過圖像記憶來加強記憶
很多小學英語老師運用故事教學法的時候,采用的是傳統(tǒng)模式,就只是單純的進行講故事,這會導致學生出現(xiàn)“左耳進,右耳出”的現(xiàn)象,沒有形成記憶。因此小學英語老師在運用故事教學法的時候要改變傳統(tǒng)模式。
(1)巧用卡通角色增加故事趣味性
故事教學法最主要是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這就少不了需要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和學生進行互動,通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力和理解力,將句子和句子,段落和段落之間的鏈接更為合理,老師在設計教案的時候可以選擇學生喜歡的動畫角色,如老師在教學人體部位時可以扮演三年級學生較喜歡的卡通角色小豬佩奇(戴頭飾)展開故事教學:Look, I’m peppa pig. Look at my ears. They’re big, big, big.(邊說邊抓住大耳朵扇兩下)Look at my nose. It’s big, big, big. (邊指邊說邊發(fā)出小豬的聲音) Look at my feet. They’re small, small, small.(邊說邊跺腳,然后模仿小豬佩奇踩泥坑)這樣用滑稽的肢體動作、聲音等方式豐富故事的演繹,以增加趣味性讓學生印象深刻。教師演繹故事后,還可以鼓勵學生大膽參與某個身體部位的演繹,讓學生學以致用。
(2)利用小道具來豐富演繹
通過故事教學法的過程中,老師可以利用一些小道具來加強學生的記憶,加強邏輯記憶。如在學習文具類的詞匯時,可以讓學生在課前準備好會用到的道具,如鉛筆、橡皮、尺子等。課堂上老師可以利用課件設計和呈現(xiàn)故事場景:Zoom和Zip比賽邊展示邊說自己的學習文具:Ruler, ruler. I have a ruler! Zoom就快速而準確地展示自己相同的文具并說:Me too!如果沒有一樣的文具,那就另外邊展示邊說:Eraser, eraser. I have an eraser!接著Zip也同樣展示完成語句。示范展示后,讓學生兩人小組練習模仿演繹Zoom和Zip的語音語調(diào)。隨后讓各小組在班上演繹時要求聲情并茂,角色呈現(xiàn)要鮮明,誰在規(guī)定時間模仿像、說得多、接得快而準的就能獲勝。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模擬借文具的場景,并且規(guī)定使用文具實物,讓學生將所學名稱融入故事中。通過在設置的真實場景中演繹,把當節(jié)課簡單的詞匯和句型豐富化和生動化,培養(yǎng)了學生的演繹能力的同時,還培養(yǎng)了學生在情景中的邏輯思考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
(3)鼓勵學生自己仿寫或編寫小故事
學生在故事演繹和故事閱讀等活動的不斷輸入后,就要完成相應的語言輸出才能實現(xiàn)讀寫教學的目的。如果僅僅只給個主題或幾個相關的詞匯和句型結構讓學生寫,學生會覺得無從下筆,不會構思,對語序的表達也不清不楚,這就要我們教師的示范和引導。我們可以針對學生的學習內(nèi)容設計分層小習作,設計模板引導學生仿寫、繪中寫:Ruler, ruler. I have a ruler.(配圖:簡筆畫)如果學習了顏色,還可以讓學生豐富物體的特征:I have a blue ruler. (把簡筆畫涂上所寫的顏色)此外,還能引導學生進行繪本小故事創(chuàng)作:Look! I have a big/nice/ beautiful bag. It looks like a panda/...??梢栽诮處熣故驹u價或學生互評中檢查學生的小作品,以此促進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
故事教學法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枯燥,有趣的情節(jié)演繹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課堂氣氛,了解中西方文化,同時將故事教學法運用在小學英語閱讀與寫作中,讓老師演繹和學生自助撰寫故事,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事物的理解力以及思維邏輯能力,還可以讓學生獨立思考,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素材,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高恩惠.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新探[J].科幻畫報,2020(10):146.
[2]殷曉紅.談“小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生英語,2020(40):152.
[3]陳金蓮.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學生英語,2020(36):115.
[4]楊虹輝.故事教學法巧用于小學英語教學中[J].校園英語,2020(35):2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