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勝藍
摘要:在新課標下,語文教師在講授語文知識時,應該尊重學生學習的能動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要遵循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語文學科特點,推薦適合學生閱讀的材料讓學生自主閱讀,并讓學生在閱讀中注重提出問題,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讓學生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不斷提高自己學習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提問設計; 優(yōu)化策略
在以往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提出的問題比較單一,經常為了保證課堂的節(jié)奏將自己的思想強加于學生身上。那么,在以后的課堂中,教師應該怎樣提高課堂質量,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呢?這就需要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優(yōu)化提問設計方法,幫助學生輕松學習語文知識。
一、以往小學語文閱讀提問的困境
1. 學生的思考角度容易出錯。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信息傳播速度變得非???。小學生年齡比較小,認知比較淺,他們的身心發(fā)展容易受外界影響,對于閱讀中提到的知識也不能理性看待。學生的認知和思考角度都容易出錯,容易以自我為中心,所以語文閱讀效果并不是很好。這主要是因為學生對語文信息理解不充分,他們習慣聽從自己的內心想法,不能積極參與到語文閱讀中,與教師的距離會非常遠,課堂氣氛也會變得死氣沉沉的。
2. 學生的智慧需要啟迪。
在尊重學生的個性與想象力的今天,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需要啟迪學生的智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同時推動語文課程的變革,但是有些學生的發(fā)展方向出現(xiàn)了偏差。小學生由于認知比較淺,免不了會遇到那些自己不認同的觀點與信息。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學生會堅持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對語文學習產生厭煩的心態(tài),也就不能推動語文課程的變革。教師在以后的語文教學中應該優(yōu)化提問環(huán)節(jié),從而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語文閱讀學習中。
3. 缺乏課堂交流互動。
提問互動能夠激發(fā)教師與學生的潛能。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該加強與學生的交流互動,這樣才能完成課堂教學目標;學生也需要回答問題來解決自己的質疑,豐富自己對文章的認知。在課堂中,交流互動是不可少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也能推動語文課程的變革。但是在以往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由于認知差距比較大,他們經常討論無效的問題,也就不能形成融洽的師生關系。教師在以后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應該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加強與學生的交流互動,從而為學生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問設計優(yōu)化策略
1. 循序漸進進行提問。
在小學語文閱讀中,教師對學生進行提問非??简灲處煹奶釂査?。一般語文問題分為以下幾類:記憶、理解、分析、評價、創(chuàng)造及應用類。記憶、理解、分析類的問題層次比較低,評價、創(chuàng)造、應用類的問題層次比較高,所以,教師在提問時應該循序漸進進行提問。比如,在對《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的提問中,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本書是怎么來的嗎?書籍中大概都講到了哪些內容?同學們閱讀完之后有什么感受?”讓學生先瀏覽一遍課文,對書有一定的理解和感受,然后讓學生通過一些資料找到這本書的來歷,從而了解創(chuàng)作者的生活背景,最后讓學生表達出自己的感受。這樣的問題就是循序漸進的,能夠充分鍛煉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根據(jù)文章中主人公的外貌分析他的性格,從而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整體上教師應該秉承循序漸進向學生提出問題,先讓學生思考低水平的問題,對文章有個大致了解,然后再思考高水平的問題,鍛煉發(fā)散性思維,問題由淺及深,由表及里,就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動力。
2. 圍繞文章的重難點知識進行提問。
重難點知識就是問題的核心,能夠讓學生圍繞課程目標進行學習。文章中很多問題都是從重難點知識向外擴散的,很多問題可能不僅僅只有一個答案。閱讀教學中的重難點知識并不是孤立的,還有很多輔助性知識,當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要及時觀察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并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向知識的深層次思考,這些問題基本上都是圍繞重難點知識提出的。比如,在《長征·七律》的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圍繞重難點知識提問。教師還可以給學生表達自我的機會,問學生哪里不懂,讓學生從自己不懂的知識出發(fā),然后在以后的學習中圍繞重難點問題列出知識框架就好了。比如,學生不明白詩中“難”“閑”的意思,教師這時候可以先讓學生進行思考,然后幫助學生明白“難”“閑”的意思。緊接著,教師還可以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從哪幾句感受到了紅軍的遠征之難?”“面對紅軍遠征之難,創(chuàng)作者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是怎樣的?”“紅軍完成長征,靠的是什么?”這些問題既圍繞重難點知識提出,又從學生不懂的知識出發(fā),完善他們的認知,教師再借此引出“長征精神”,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
三、結束語
總之,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在尊重學生的個性與差異的基礎上也要優(yōu)化提問環(huán)節(jié),并在教學實踐中檢驗自己的知識與方法,發(fā)揮提問的作用,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趙海紅.“問”為上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問”設計的優(yōu)化策略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