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清華
摘要:課堂教學診斷是教學中最為常用的教學模式之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在完成教學設計后,通過某些教學方法和手段向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課堂教學診斷是指根據課堂教學的情況和實際教學效果,以及課堂教學評價標準,進行反思教學,促使教師不斷改進自身的教學模式,以提升教學水平。這樣不僅有利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發(fā)現問題,還可以幫助教師積累教學經驗或借鑒他人的經驗來幫助教師自己形成教學特色,以促進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的提升。針對此,本文主要探討了新課標歷史課堂教學診斷方法。
關鍵詞:新課標;高中歷史;歷史教學;教學診斷;診斷方法
一、當前高中歷史課堂教學診斷的現狀
(一)診斷內容的不夠準確
據研究結果顯示,當前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大多數教師對于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和教學效果設計的理解上存在顯著的差異。此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一些關鍵要素也經常被忽略,例如教學策略、教學環(huán)境、教學效果、教學深度以及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等,這些都體現了高中歷史教師對課堂教學診斷內容理解不夠準確。
(二)對課堂教學診斷機制的理解有待加強
高中歷史教師對課堂教學診斷機制的各種問題的理解存在明顯的差異,對課題教學診斷和優(yōu)化的主體及診斷規(guī)則也存在差異。部分教師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更加關注問題和原因的診斷,而另一部分教師則關注課堂教學診斷規(guī)則、診斷標準和改進方式。
(三)課堂教學診斷方法比較單一
部分高中歷史教師在課堂教學診斷的改進方法上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所運用的課堂教學診斷方法普遍為自我診斷和他人診斷,很少使用主題診斷、綜合診斷、定量診斷和描述性診斷等。另外,教師對課堂教學診斷的原則、方法和教學改進措施也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見。
二、新課標歷史課堂教學的診斷方法
(一)審視課堂,挖掘問題所在
發(fā)現問題是課堂教學診斷的出發(fā)點。作為研究和問題診斷的活動,教師在課前要審視教學內容和課堂教學目標,要做到心中有數。教師要從課堂教學診斷的角度進入課堂,對問題要有清晰的認識,運用觀察、傾聽、詢問、檢測等方法,掌握高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出現及存在的問題。此外,教師還應善于發(fā)現和分析問題,當課堂上同時發(fā)生一系列問題時,應掌握課堂教學中的主要問題和問題的主要方面,只有了解和認識了這些問題,才能為課堂教學診斷奠定良好的基礎。值得注意的是,教師不應錯過對課前教學準備工作的診斷,課前準備也是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活動首先要完成的重要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該課程教學是否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二)準確判斷,全方位分析
高中歷史教師在分析問題、確定主要問題和問題的主要方面后,應進行全方位的研究和分析,并準確判斷造成此類問題的主要原因和因素。面對這種情形,教師應從專業(yè)化的角度分析課堂,根據專業(yè)的敏感性和教學經驗做出準確的判斷,并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歸因診斷。教師要對每個問題進行科學和專業(yè)的分析,并找出原因,才可以保證所提出的改進方法是權威且有效的。高中歷史教師進行課堂教學診斷時也可以引導學生參與其中,因為在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與課堂教學質量關系密切相關的利益者是學生。所以,在進行課堂教學診斷時,教師必須給學生一定的發(fā)言權。
(三)提升培訓的力度
高中學校應加大對高中歷史教師課堂教學診斷和改進工作的培訓力度,增強教師對課堂教學診斷和改進工作的理解和實踐熱情。不斷創(chuàng)新培訓模式,有效利用自我反省、同伴互助、專家講座、遠程學習、現場觀察等多種方法,以幫助高中歷史教師真正掌握課堂教學診斷的內容、診斷的標準以及課堂教學診斷的原則。通過這樣的方式,讓教師在診斷和改進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全面地分析課堂教學中的主要問題,進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
(四)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優(yōu)化課堂組織
現階段,高中歷史教師的課堂教學診斷能力欠缺,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診斷中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以優(yōu)化課堂組織。在提高和優(yōu)化教師課堂教學診斷質量時,要建立和完善課堂教學診斷的標準,以幫助教師掌握自我診斷的方法和技能,定期分享課堂教學診斷經驗,克服課堂教學中的諸多困難,讓課堂教學診斷和改善方法成為構建高中歷史高效課堂的助推器,也是促進高中歷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加速器。教學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師生之間的互動是其組織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診斷師生關系的組織結構,要看它是否和諧,即能否實現有效互動。生生結構也是教學生態(tài)系統(tǒng)組織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經研究發(fā)現,學生之間形成的學習共同體比教師和學生組成的更有優(yōu)勢。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容易受到外界諸多因素的影響,這也是對教學生態(tài)系統(tǒng)彈性的檢驗。因此,為了防止高中歷史課堂教學質量受到影響,教師應對教學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要素以及組織結構要素加以全方位的診斷,不斷提升高中歷史教學水平。
(五)加強反思與總結
高中歷史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的提高是沒有止境的,這是一個不斷提升的過程。課堂教學診斷與此前的課堂評估之間的最大區(qū)別是改進提升。以往的課堂教學評價,通常是聽課和評課兩種,最終導致“評論過多和改進不足”。高中歷史課堂教學診斷要以專業(yè)研究為依托,深入挖掘自身在教學中的優(yōu)勢和不足之處,以激勵性的方式與其他教師進行討論,并提出可操作的改進意見。另外,針對不同的教師,也要采取差異化的方式。例如:對于剛入職的教師首先要幫助他們盡快適應教學工作和教學環(huán)境,而對于中年教師主要幫助他們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對于老一輩的教師主要幫助他們總結教學經驗。此外,在進行課堂教學診斷時,還要善于借助信息技術構建在線的師生互動平臺,可以讓學生直接反饋問題和想法,從而提高了師生之間的溝通效率,減少了時間成本,提升了課堂教學診斷的效果。
三、結語
綜上所述,課堂教學診斷是提升高中歷史課程教學質量和效果的有效途徑和手段。因此,高中歷史教師應進一步使課堂教學診斷更加標準化,弄清各個診斷要素的關聯(lián)和功能,積極地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與此同時,高中歷史教師還應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診斷原則,在課堂教學診斷中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斷提升學生的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有效地提升高中歷史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尚嬌.關于高中課堂教學診斷內容及策略[J].教育展望,2018(11):245.
湖南省石門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