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關注留守兒童也是家庭、社會以及學校不能夠免去的義務和責任。要通過心理教育、心理治療以及心理咨詢等方式,促使留守兒童認知以及行為得到改善,緩解留守兒童應激癥狀等等。本文主要是關于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以及解決措施的研究,以供相關專業(yè)人士進行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農村初中;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
在我國農村地區(qū),留守兒童的數量在大幅度的增加,同時留守兒童問題也逐漸的變成了當前社會普遍關注的一大問題,更加需要解決留守兒童普遍心理問題。
一、導致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原因分析
(一)經濟發(fā)展制約
由于農村地區(qū)在地理條件方面制約和限制,其經濟發(fā)展水平相對較為低下,同時由于地形因素影響,導致人口密度相對比較低,土地在實際利用方面過于粗放化,并且交通滯后以及公共基礎設施比較差。農村人民群眾僅僅只是依賴種地是無法糊口的,所以勞動力外流去往城市謀求生計。父母一旦外出就會導致兒童在心理方面存在著缺口,甚至會引發(fā)心理問題。
(二)家庭教育的缺失
對于留守兒童來講,之所以存在的心理問題,很大一部分因素是由于家庭教育的嚴重缺失,并且臨時監(jiān)護人責任也不明確。其主要監(jiān)護類型主要包括了祖輩監(jiān)護型、自我監(jiān)護型、親朋監(jiān)護型以及單親監(jiān)護型。在農村地區(qū),很大一部分務工家長基本上只是每個月給孩子打生活費,但是,由于工作的原因,即使過年過節(jié)也不會前來陪伴孩子。另外,對于當前農村監(jiān)護人員來講,其整體的素質相對較為低下,并且往往由于忙于生活或生產等各方面因素影響,缺乏過多精力來關注留守兒童心理狀態(tài)。如果留守兒童在平時生活學習過程當中遇到了一些難題之后,也往往找不到人員求助。臨時輔導人員由于自身素質不高,無法給其進行輔導作業(yè)。同時,也無法和留守兒童在心靈層面上實現溝通和交流。
(三)環(huán)境的影響
和城里的孩子相比來講,農村地區(qū)留守兒童整體生活環(huán)境相對比較差,嚴重的缺乏來自于父母的關心。由于父母長期不在身邊,所以,其心靈也受到了潛移默化影響,性格內向、害羞以及孤僻等。另外,留守兒童監(jiān)護人員在對于他們進行管理的過程當中,基本上都是采取放任自流管理模式,或者是過分壓制天性,所以父母和孩子在心理層面上缺乏較高銜接度。由于孩子基本上長期處于一個沒有父母愛的環(huán)境當中長大的,所以很容易存在著嚴重心理問題。對于當前家長來講,更加需要加強對自己孩子的關心,需要帶著孩子去旅游去散心,增長見識。但是由于大部分農村家庭經濟條件比較差,導致孩子無法享受優(yōu)良環(huán)境所帶來的積極的影響。另外,大部分農村地區(qū)在教育資源方面相對較為匱乏,硬件以及軟件等方面也存在著很大缺陷,學生知識獲取途徑相對較為單一,僅僅只是依賴教師授課以及課本學習。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之下,互聯網已經進入到了千家萬戶,通過互聯網可以獲得更加豐富的知識,但是,對于留守兒童來講,基本上是無法享受到互聯網資源的福利。另外,課堂一些知識需要通過實踐操作來學習的,但是由于嚴重缺乏器材,這樣導致學生沒有相關機會進行實踐操作。同時,和城里的孩子相比,已經輸在起跑線。
二、解決農村初中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對策
(一)關注農村初中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
對于當前國家政府來講,對于鄉(xiāng)村教師應當給予一定精神和物質方面鼓勵,特別是對于鄉(xiāng)村教師要定期展開培訓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夠促使鄉(xiāng)村教師教學技能水平得到進一步的提高,有利于鄉(xiāng)村教師學習到最前沿、最新型的教學方式以及資訊。與此同時,要采取一些更加新穎的方法引進教師人才,要促使教師能夠更愿意、更安心前往鄉(xiāng)村一線教學,鼓勵鄉(xiāng)村教師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另外,需要針對農村地區(qū)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以健全和完善。國家政府或者市教育局也應當籌集資金撥款給農村地區(qū)加強教育設施建設工作,并且要增加網絡點,促使互聯網教育在農村地區(qū)大放異彩。同時,在教師教學過程當中也需要增添各種現代化的教學器材,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除此之外,鄉(xiāng)村教師不能僅僅只是關注學生的成績,更加需要關注學生在校園當中的各種表現,參與到學生的成長當中來。對于臨時監(jiān)護人員來講,也需要起到監(jiān)護人作用,擔起責任,學校召開家長會之后,要求監(jiān)護人務必能夠積極參與其中。對于當前監(jiān)護人來講,由于自身局限無法給兒童進行合理及科學家庭教育,但是監(jiān)護人可以通過利用網絡等途徑實現自我升級和改善,加強自我學習,逐步學會采取基本正確方式來對孩子進行教導,不能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很多監(jiān)護人只要孩子一不聽話則開始打罵,但是,如果僅僅只是打罵孩子,不僅不利孩子身心實現健康發(fā)展,同時也會導致孩子產生嚴重逆反心理。
(二)提高農村初中留守兒童的生活水平
對于當前農村地區(qū)留守兒童來講,其整體生活水平相對較為低下,因此對于教育部門及財政部門而言,更加需要高度重視留守兒童發(fā)展。對于學校后勤部門來講,更加需要給農村學生提供肉類、瓜果、蔬菜等等食材。與此同時,對于當前的學校而言,還需要針對于小商店進一步加強整頓管理,對于學生要強化食品安全教育工作,告誡學生盡量不要去購買對不健康、廉價垃圾食品,否則吃了這些質量低下垃圾食品對身體會造成重大危害。另外也需要當前留守兒童逐步具備良好飲食習慣,要自覺自發(fā)去杜絕和抵制垃圾食品。
(三)關懷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發(fā)展
留守兒童父母都外出打工,這樣,留守兒童在親情方面是有所缺失的,在心理層面上往往存在著諸多的不良因素,例如在人際關系方面,大部分留守兒童不善于和他人進行溝通和交往,學校當中也難以和同學合群,基本上留守兒童喜歡過獨處的生活。另外留守兒童一旦遇到困難之后往往容易放棄,缺乏自信心,這就需要學校以及家長能夠引起高度的重視。一旦發(fā)現留守學生在心理上出現問題之后,要采取合理科學措施加以疏導,同時要聯系家長強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另外,為了促使留守兒童身心得到健康的發(fā)展,還需要學校逐步建立健全專門心理衛(wèi)生輔導室。心理衛(wèi)生輔導室當中也需要聘請專業(yè)輔導教師,定期對于學生進行心理保健,實現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同時,也可以了解學生心理動向和心理特征,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困惑和心理問題。
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社會經濟得到了迅猛的發(fā)展,更加需要進一步的強化教育工作,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但是目前農村地區(qū)孩子的成長著實令人堪憂,和城市孩子相比,農村地區(qū)的孩子在精神層面和物質層面上都存在著很大差距和不足,其主要集中體現在物質上匱乏,教育上不足以及經濟上的缺失。所以這就需要關注農村地區(qū)孩子的健康成長,要促使農村留守兒童的處境被更多社會人士所了解,同時,要發(fā)動個人和集體的力量促使農村留守兒童心理狀況得到改善。
參考文獻:
[1]張文杰.貧困地區(qū)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20.
[2]雷軍林.農村學校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研究[J].甘肅教育,2020(06):25.
[3]王玥.農村初中留守兒童常見心理問題及對策研究[J].科教導刊(上旬刊),2020(02):167-168.
[4]楊承瑞,盧富榮.親子溝通對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影響及對策[J].教育界,2020(05):72-73.
[5]哈俊武.淺析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與應對策略[J].新課程研究,2020(02):45-46.
[6]劉曉青.淺談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與對策[J].心理月刊,2019,14(24):47.
作者簡介:文喜燕(1980.6-),女,廣東豐順人,本科,地理中學一級教師,主要從事班主任工作和地理教學工作。
(廣東省梅州市豐順縣東海中學?51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