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雪文
摘要:滴定分析法又叫容量分析法,是一種重要的定量分析方法。運用滴定分析法測定產品純度是近幾年浙江化學選考的必考內容,滴定的類型除了酸堿中和滴定以為,還會涉及氧化還原滴定、沉淀滴定、配位滴定等,考查方式涉及滴定的基本操作、終點的判斷、指示劑的選擇、誤差分析、化學計算等。本文例析滴定分析法中學生常見錯誤,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分析方法,以期能提高解題的準確率。
關鍵詞:滴定;標準液;待測液;誤差分析
1 滴定分析法該理清的兩個問題
滴定分析法是將已知準確濃度的標準溶液,滴加到被測溶液中(或者將被測溶液滴加到標準溶液中),直到所加的標準溶液與被測物質按化學計量關系定量反應為止,然后測量標準溶液消耗的體積,根據標準溶液的濃度和所消耗的體積,算出待測物質的含量。運用滴定分析法必須明確兩個問題,否則結果就完全不一樣。
例(節(jié)選)KMnO4溶液常用做氧化還原反應滴定的標準液,由于KMnO4的強氧化性,它的溶液很容易被空氣中或水中某些少量還原性物質還原,生成難溶性物質MnO(OH)2,因此配制KMnO4標準溶液的操作是:
I.稱取稍多于所需量的KMnO4固體溶于水,將溶液加熱并保持微沸1 h;
II.用微孔玻璃漏斗(無需濾紙)過濾除去難溶的MnO(OH)2;
III.過濾得到的KMnO4溶液貯存于棕色試劑瓶放在暗處;
IV.利用氧化還原滴定方法,在70℃-80℃條件下用HCO溶液測定KMnO濃度。
已知:MnO4 (H)→Mn 、HCO→CO反應中其他元素沒有得、失電子,則:
若準確稱取W g草酸晶體(HCO·2HO)溶于水配成500 mL水溶液,取25.00 mL置于錐形瓶中,用高錳酸鉀溶液滴定至終點,滴定終點標志應為______,若多次平行滴定測得需要消耗KMnO溶液的平均體積為vmL,計算c(KMnO)= _____mol·L;
第一個要弄清的問題是:用什么溶液滴定什么溶液?這直接關系到終點的現象的描述。上述例題中是用高錳酸鉀溶液滴定草酸溶液,高錳酸鉀為紫紅色的溶液,能被草酸還原而褪色,當草酸被反應完再滴入的高錳酸鉀溶液能使溶液變成紫紅色而從指示反應的終點。終點現象為:當滴入最后一滴高錳酸鉀溶液,溶液顏色由無色變?yōu)樽霞t色且在半分鐘內不褪色。但如果將草酸溶液滴入高錳酸鉀溶液中,終點現象則為:當滴入最后一滴草酸溶液,溶液顏色由紫紅色褪為無色且在半分鐘內不恢復。
第二個要弄清的問題是:誰是標準溶液,誰是待測溶液?大多數情況下滴定分析是用標準液滴定待測液,在這種情況下,待測液的量是一定的,所以標準液的用量越多測得的待測液的濃度也就越大。但有時候根據實際需要也需要用待測液來滴定標準溶液,由于標準液的量是一定的,所以待測液滴得越多,待測液的濃度反而就越小。在誤差分析的題目中如果沒有弄清這個問題顯然得到的結果是相反的。
所以在滴定分析中弄清誰是標準溶液,誰是待測溶液?誰滴定誰?是我們準確做題的基礎。
2 滴定分析法測定樣品含量的計算分析步驟
滴定分析法是根據標準液的量來測定待測物的量,計算時要仔細審題,看清測定的是待測液的濃度?還是帶測定物質的純度?或是某些特定的物理量?然后分層次列出式子,最后化簡求解。以以上例題為例,列式可分為三步走:
第一步:計算滴定分析中標準液的用量(通常算其物質的量,以方便其與待測物之間量的換算)
標準液為草酸溶液,n(HCO)=×
第二步:根據標準溶液和待測溶液恰好反應的物質的量之比換算成待測物的物質的量
根據:2MnO+5 HCO+ H=2Mn+10CO↑+8 HO
n((KMnO)=n(HCO)=×
第三步:根據題目要求最后要求的是KMnO4物質的量濃度
c ((KMnO)==×
最后化簡為:c ((KMnO)= mol·L
從計算結果也可以看出,用待測液滴定標準溶液,消耗的待測液KMnO的體積(V值)越大,則測得的c ((KMnO)反而會越小。
例(節(jié)選)NaSO可用作食品的抗氧化劑。在測定某葡萄酒中NaSO殘留量時,取50.00mL葡萄酒樣品,用0.01000mol·L的碘標準液滴定至終點,消耗10.00mL。滴定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該樣品中NaSO的殘留量為g·L。
解析:滴定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3HO+SO+2I=2SO+4I+5H。碘為標準液,NaSO為待測液,該滴定分析法是用標準液滴定待測液。第一步確定標準液n(I)=0.01000×50.00×10mol;第二步根據反應的物質的量比得出葡萄酒中n(NaSO)=n(I)=×0.01000×50.00×10mol;第三步看NaSO的殘留量單位,將n(NaSO)轉化成每升葡萄酒中NaSO的質量,即×0.01000×50.00×10×190×20=0.95g·L。從計算步驟中也可以看出,用標準液滴定待測溶液,消耗的標準液越多,待測樣品含量越大。
滴定分析法測定產品純度是選考考查學生能力的一種綜合性試題,有一定的難度,但筆者認為不管是那種類型的滴定只要明確標準液和待測液、滴加的順序,根據反應方程式建立標準物和待測物的量比就能解決好此類試題。
參考文獻:
[1] 王祖浩.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實驗化學[M].江蘇教育出版社,2014.
[2] 李麗敏,顧慰中.滴定分析法重點難點剖析[J].昌濰師專學報,2000(10).
(作者單位:浙江省金華市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