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苗
摘要:知識經(jīng)濟時代,表層地理解知識,機械地識記知識,是難以適應社會發(fā)展需求的。立足時代發(fā)展需求,教育領域提出了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要求。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要求學生在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做到理解整合、遷移應用和批判創(chuàng)造。眾所周知,深度學習是以一種以理解為基礎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立足遷移知識和經(jīng)驗,建立新舊知識聯(lián)系,解決現(xiàn)實問題?;诖?,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深度學習策略的應用進行研究,僅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深度學習;應用策略
引言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運用多媒體技術將知識轉化成圖片或者視頻,這樣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引導學生不斷對知識進行探究,這樣的教學方法雖然改變了教學形式,但是學生很容易開小差。閱讀需要學生去體驗和感受,如果學生只是從表面進行閱讀,沒有深層次探究文章,就不會有很好的學習感受。
一、補充生活資料,拓展閱讀空間
課程標準中就教學資源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教師成為教學資源的開發(fā)者,結合教學所需,應用多樣的途徑,挖掘多樣的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幫助學生開闊視野,輔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是來源于生活的,生活中包含著多種多樣的教學資源。因此,在組織閱讀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可以圍繞所閱讀的文本,走進生活,挖掘相關的生活資料,借助這些資料,驅動學生建構知識與生活的聯(lián)系,自主地拓展閱讀空間,借助生活經(jīng)驗,理解文本內容。以《濟南的冬天》為例,作者筆下的濟南的冬天,與學生經(jīng)歷的冬天是不同的。為了使學生們切實地感受到濟南冬天的特點,我在組織教學活動之前,利用網(wǎng)絡渠道,搜集了濟南冬天的圖片、視頻等,借助多媒體展現(xiàn)給學生們。圖片資源和視頻資源的展現(xiàn),不僅開闊了學生們的視野,還使學生們進入到了特殊的場景中,便于接下來深入地探尋濟南冬天的特點。
二、營造深度閱讀的良好氛圍
不同的文章導入的方式是不同的,帶來的效果也會有所差異。教學導入的目的就是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為學生接下來的學習做好鋪墊,也為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做好鋪墊。教師設計的導入應該與課程活動融合起來,在深度閱讀課程中,導入推動深度閱讀的發(fā)展,為深度閱讀做好準備。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導入的形式,將導入內容借助視頻或者音頻展現(xiàn)出來,或介紹最近的前沿知識,或教師對講授的知識進行深層次挖掘,凸顯出導入的作用,從而讓學生積極融入課程中。導入應該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改善教學效果。《登飛來峰》是王安石的作品,是初中階段學生必須學習的古詩,全詩充滿了創(chuàng)作者的想象,能夠引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在給學生講授這首古詩時可以用朗誦音頻的形式導入,學生閉上眼睛,在音頻下感受詩歌的意境,想象詩歌的畫面,感悟詩歌的情感。當學生朗讀完畢后,可以將自己的問題表述出來,教師根據(jù)學生提出的問題給學生講授知識。教師運用這樣的導入形式,能夠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還能讓學生快速融入課程中,改善學習效果,提高學習水平。
三、巧設問題,促進深度理解主旨
文章主旨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作者對人物、事件、景物等方面的認知態(tài)度和情感傾向。對文章主旨的把握,有利于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構建,這也是學生能夠讀懂一篇文章的關鍵所在。在淺層的學習模式中,教師往往通過最直接、最簡單的方式告訴學生文章的主旨,久而久之導致學生對于教師的依賴程度增加,這樣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深度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克服淺層學習帶來的弊端,通過問題的引導,讓學生帶著問題逐層深入、互動討論、反復斟酌,體會文本內涵,把握文章主旨,這樣有利于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和提升。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良好的教學效果離不開有效的問題設計,在深度學習中只有在問題的生成、解決過程中帶領學生獲得深刻閱讀體驗和把握文章主旨,才能促使學生深入理解文章中所抒發(fā)的思想感情,最終實現(xiàn)深度學習。以《再塑生命的人》一課為例,這篇文章是作家海倫·凱勒經(jīng)典代表作《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的節(jié)選,重點敘述了莎莉文老師教海倫識字、認識事物的過程,表達的是作者對求知的強烈熱情和對老師的感激之情。在以往的教學中,很多教師都是直接列出莎莉文老師教海倫的具體事例,然后帶領學生分析文章的行為構思和主旨思想。但這樣的弊端在于學生完全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
四、延伸深度閱讀的學習范圍
課后練習是關于課本中的知識的延伸,教師應該努力將課堂內外聯(lián)系起來,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并且運用練習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推動深度閱讀的發(fā)展。因此,教師應該注重將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相互滲透?!洱旊m壽》是曹操的詩,傳達出了詩人老當益壯、積極進取的態(tài)度。在課余時間,學生可以查閱相關資料,找到自己喜歡的曹操的其他古詩,以文本的形式寫出自己為什么喜歡曹操的詩,并分析創(chuàng)作者的情感,找到創(chuàng)作者的創(chuàng)作風格,還可以對古詩進行賞析。這樣,學生就能加深對創(chuàng)作者作品的理解。教師為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分配不同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在文本的展現(xiàn)中,既能開發(fā)學生的思維,還能提升學生的寫作素養(yǎng)。課后作業(yè)應該具有深度,使學生需要不斷思考才能回答問題,這是對深度閱讀的拓展,學生找到深度閱讀的方法,這樣在做作業(yè)的時候才能找到清晰的學習思路,提高學習的效率,并不斷在課后進行挖掘,豐富學習的視野,提升文學素養(yǎng)。
結束語
總而言之,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離不開學生的深度學習。在組織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靈活地應用理解整合策略、遷移應用策略、轉識成智策略等,引導學生借助生活學習知識,帶著知識回歸生活,潛移默化地發(fā)展思維和情感,提升閱讀效果。
參考文獻
[1]王新強.基于深度學習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19(08):192.
[2]閆文瓊.基于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閱讀教學問題情境設計研究[D].閩南師范大學,2019.
[3]肖東志.基于深度學習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教師,2019(03):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