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一斌
摘 要:為了落實新課改的立德樹人目標,培養(yǎng)適應新時期社會發(fā)展需求的高素質人才,學校要加強對當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從而順應世界范圍內的基礎教育改革浪潮,促進我國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審美觀作為三觀體系中價值觀評判的重要內核之一,高中學校在美術鑒賞課程中有機融入核心素養(yǎng)教育,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從感性理性的角度理解文化藝術作品,更有助于學生正確價值觀體系的建成。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高中美術鑒賞;策略
當前的高中美術教學內容覆蓋廣泛,從古代的雕塑藝術、建筑藝術、繪畫藝術,到現代中外實用美術設計,現代繪畫藝術等,涵蓋了古今中外多樣的美術文化,能夠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藝術不能統(tǒng)一而論,美術的生命力建立在人類思想能夠自由活躍的基礎上,因此“填鴨式”教學無法在美術鑒賞課程上取得成功,在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高,提升自身審美能力,構建正確的價值觀體系。
一、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現狀
(一)學生美術鑒賞能力基礎差
當前高中生在美術鑒賞課程中普遍表現出鑒賞能力基礎差的現象,究其根本是受到了多樣化因素的影響。一方面來說,藝術來源于生活,而當前的高中生生活基本由家庭學校兩點一線構成,社會生活經驗較少,對于美術作品的接觸主要還是來源于學校的美術課堂。因此,高中生在鑒賞美術作品的時候,沒有自己成熟的審美價值觀念,更無豐富的生活素材作為參考,因此對于藝術作品的評價與理解停留在較為膚淺的表層,無法對藝術作品背后的政治、經濟、歷史涵義產生更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來說,高中美術課程上的藝術作品多為世界經典,與當代高中生間的時代差異較大,學生在對作品背景與作者生平了解不足的情況下,很難在藝術作品的鑒賞過程達到思想共鳴,無法對作品價值進行準確判斷。此外,高中時期的學生自身文化基礎差,文學素養(yǎng)水平有限,因此對于社會的經濟基礎與上層意識建筑都沒有具體的了解,在鑒賞藝術作品時沒有宏觀概念,對藝術作品的理解過于片面單薄。
(二)教師美術鑒賞水平低
應試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下,高中學校在設置美術鑒賞課程時,分配課時少,在各年級的學習比重中美術課程微不可計,對于美術教師隊伍的專業(yè)素養(yǎng)要求不高,教師普遍美術鑒賞水平低。教師自身美術鑒賞水平受限,在教學過程中較為刻板的照搬教材內容,對于藝術作品的概述全抄百科資料,沒有進行發(fā)散性的擴充,學生學習到的美術知識過于生硬,藝術修養(yǎng)與審美素質都難提高。高中學校對于美術課程的成績要求不高,教師動力不足,因此很多教師在教學結構和教學內容上不會花費太多心思,對自身美術素養(yǎng)的提升關注度也不足,自身美術視野狹隘。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的高中美術鑒賞要想達到對學生個體綜合素質的培育目的,教師自身擁有較高的美術鑒賞水平至關重要。
二、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策略
(一)調動學生美術學習的積極性
傳統(tǒng)的美術課堂上,教師在教授學生如何去鑒賞美術作品的內涵與價值時,過于強調教師本人的感想,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模仿痕跡過重,缺失了藝術的自由性,不利于其美術素養(yǎng)的提升。在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教師應將鑒賞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個人意見,不同學生不同視角下的藝術內涵所呈現的方式是大不相同的,教師不可設限,將學生的思維打造成千篇一律的樣子,而應對于不同之處給予肯定,認同學生的思想價值。學生的思想言論自由尊重,對于美術鑒賞的學習興趣提升,自主參與藝術作品鑒賞或自我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積極性提高,核心素養(yǎng)教育才能透過文化藝術作品在學生內心扎根發(fā)芽。如針對寫實派、印象派、抽象派等不同派系的畫作進行點評時,教師可以先介紹畫作的歷史背景、社會經濟條件等,讓學生對作者生活的社會與創(chuàng)作動機有一定的理解,爾后鼓勵學生在觀賞分析后對畫作進行多方位的評價,評價范圍涵蓋畫風、畫功以及畫作所想表達的思想感情等。學生在進行自主鑒賞的同時,對于時代風貌、上層建筑等因素全盤考慮,既增加了知識素養(yǎng),又能在多樣的文藝作品思考中提高了自身綜合素質。
(二)創(chuàng)造生動活潑的教學環(huán)境
藝術創(chuàng)作滲入到人類歷史進程的方方面面。從建筑設計、雕塑雕像到陶瓷用具、書法畫作,美術作品的形式種類多樣,沒有絕對的硬性標準。在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教師開展美術鑒賞的教學活動不能局限于教室單一場地,要充分挖掘教學資源,創(chuàng)造多樣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生動活潑的教學環(huán)境。隨著我國基礎教育水平的提高,各個學校的教學資源與教學技術也得到了質的提升。教師要珍惜并利用多樣的教學資源,通過多媒體技術向學生直觀立體的感受藝術作品的美與歷史涵養(yǎng)。如在鑒賞《韓熙載夜宴圖》時,教師可以通過影像資料先為學生普及五代十國時期的歷史背景與畫家顧閎中的生平,使學生對其創(chuàng)作動機有初步了解。在鑒賞畫作時,教師可以針對畫作中侍女的素裝艷服、琵琶管樂等穿插科普視頻。在生動活潑的教學環(huán)境下,學生對于畫作的理解不再敷于主人公韓熙載紙醉金迷的夜宴活動,而能透過表現看本質,抓住時代背景下,韓熙載在朝廷權勢更迭下的郁郁寡歡。這種鑒賞學習環(huán)境下,學生美術鑒賞能力提高的同時,自身綜合素質也能得到全面提升。
結語:個人的美術鑒賞能力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高中美術課程在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進行教學改革時不可操之過急。學校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提升教師隊伍美術素養(yǎng)的前提下,循序漸進的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高中生美術鑒賞能力的提升不僅有助于其美術素養(yǎng)的提高,更有助于學生價值導向的正確樹立,為社會建設輸送所需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 冼賢.感受與體驗、探究與思辨的美術課堂模式——高中美術鑒賞課《培養(yǎng)審美的眼睛》觀課有感[J].美術教育研究,2018,175(12):160+162.
[2] 尹少淳.文化·核心素養(yǎng)·美術教育——圍繞核心素養(yǎng)的思考.教育導刊,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