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燕
摘要:在素質教育蓬勃發(fā)展的當下,小學階段對于學生來說是非常關鍵的,不僅是學生性格和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也是人生觀和價值觀確立的重要階段。因此小學教師要利用德育的教學方式,深入以人為本的理念,讓學生懂得自尊。并加強班級文化建設,積極開展思想交流活動,健全學生的人格,以此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有所提升。本文將結合筆者自身小學教學管理經(jīng)驗,對該問題進行簡要闡述,為廣大教育工作者解疑答惑。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模式探究
1 堅持生本理念,懂得自尊自愛
小學生處于人格塑造的階段,他們的內心世界比較單純,辨別是非能力較弱,因此在小學階段為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念相當重要,這能夠直接影響到小學生以后的發(fā)展方向。隨著人們的思想水平的提高,家長越來越重視對孩子們的教育,因此要改進教學方式,為學生們展開素質教學,在授課過程中使其得到能力上的提高,思想上的進化。班主任為他們進行德育教育能夠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進而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小學班主任在進行德育教學的過程中,應該足夠尊重他們的發(fā)展特性,在德育課堂中以人為本,將其設定為課堂的主體,讓小學生感受到在德育課堂中存在的價值,培養(yǎng)自尊意識。讓小學生學習自重和尊重,尊重他人是基本的禮貌,在核心素養(yǎng)教學背景下,小學班主任要帶領小學生德育學習,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例如,小學班主任可以利用和小學生進行對話過程進行德育教育,在對話的過程中小學班主任應當給予小學生足夠的尊重,在談話的過程中讓他們感受到尊重和被尊重的關系,進而提高小學德育教育的質量。比如班主任在為學生開班會的時候,就可以提前為他們營造交流環(huán)境,可以帶領小學生觀看一些小視頻,視頻應該偏向于德育領域。比如讓小學生觀看“媽媽洗腳”的小視頻,小學生看到這個視頻之后就會產(chǎn)生想要和同學以及班主任教師交流的欲望,這個時候班主任應當將課堂歸還于小學生本身,給予他們足夠的尊重,小學生開啟討論交流之后會產(chǎn)生感激之情,有利于他們形成良好的德育觀念,一段時間過后小學班主任教師應該讓學生停止交談,但是他們難以從討論中走出來,會出現(xiàn)講臺下竊竊私語的現(xiàn)象,這時就要告知學生這是不尊重他人的行為,讓學生意識到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2 加強文化建設,推動德育進行
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要求對學生們進行素質教學,讓學生在輕松的狀態(tài)下進行學習和發(fā)展,對他們開展德育教育能夠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小學班主任教師在為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時候要注意教學方法,恰當?shù)慕虒W方法能夠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小學班主任教師可以通過加強班級文化建設為小學生進行德育教學,讓小學生產(chǎn)生班集體意識,意識到團隊的重要性,進而形成正確的觀念。在對小學生進行德育管理的過程中建設班級文化還能夠提高小學生的文化意識,推動班主任教師德育工作的進行,進而幫助小學生在思想健康的狀態(tài)下成長。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加強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夠提高他們的核心素養(yǎng),促使學習和思考能力有效提升。
例如,小學班主任教師就可以帶領小學生開展一些班級活動,讓他們從活動中體會到集體意識的重要性,進而提高小學生的班級凝聚力。比如,小學班主任就可以和其他班級教師商定,組織一次班級文化評比活動,本次活動是以班級為單位的,教師們?yōu)樾W生留出一定的準備時間,然后所有的教師充當比賽的評委,為學生們的創(chuàng)造進行打分。本次文化評比活動的主題就可以定為愛心,當學生接收到這個任務之后,學生就會尋找關于愛心的文化素材,并適當?shù)慕o予他們提示,告訴他們應該相互合作,共同制作班級文化,小學生在準備的過程中就會各自發(fā)表意見,并相互配合,努力制作更好的作品參加班級文化評比活動,等活動結束之后,小學班主任就可以對學生的合作成果做出評價,給予小學生一定的鼓勵和表揚,讓學生認識到和學生合作的重要性,同時組織以班級為單位的比賽小活動,培養(yǎng)他們的集體意識,推動了班級文化建設的進程,進而小學班主任教師對小學生進行高效德育教學。
3 開展交流活動,健全學生人格
在小學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幫助小學生健全人格相當重要。對小學生開展德育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在健康心態(tài)的前提下成長發(fā)展,人格在人的一生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它能夠決定一個人今后的發(fā)展方向,因此幫助小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是現(xiàn)在小學班主任教師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務。小學班主任教師要抓住學生的思想發(fā)展特點,通過他們感興趣的方式進行德育教學,使其愿意主動去接受學習一些德育知識,進而改變小學生的思想狀態(tài),樹立健康的人格。
例如,小學班主任教師在進行德育教學的時候,就可以帶領小學生開展思想方向的交流活動,增加教師和學生以及學生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機會,便于小學生形成完善的人格。比如,小學班主任教師就可以選擇一節(jié)課帶領小學生進行思想交流大會,在大會進行的過程中,班主任教師應該主動去和小學生講話,活躍大會上的氣氛,進而帶動小學生發(fā)言展現(xiàn)自我。比如在大會進行的過程中,小學班主任就可以為他們講述自己曾經(jīng)做過有意義的事情,比如,小學班主任教師就可以為小學生講述自己曾經(jīng)扶老人過馬路,小學生聽了之后就會加深對班主任教師的認知,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班主任和學生的距離,然后班主任教師就可以將大會的發(fā)言權交給小學生,讓小學生講述自己曾經(jīng)做過最有意義的事情,受到小學班主任的啟發(fā),小學生就會積極的講述自己曾經(jīng)做過最有意義的事情,等學生們講述之后,班主任就要對學生的發(fā)言做出總結,積極的鼓勵和表揚他們做的事情,然后明確告訴小學生這些有意義的事情的價值,讓小學生明白做好事的重要性,幫助小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提高小學班主任的德育教學質量,同時便于今后對小學生的管理。
結束語:小學班主任在核心素養(yǎng)的視角下進行課堂管理時,要堅持做到以上幾大方面,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知識水平,以此在不斷提高教師自身教學水平的同時,也讓學生的小學生活充實且富有意義。
參考文獻:
[1] 遲希新.以育人為歸旨的班主任核心素養(yǎng)[J].中小學德育,2016(05).
[2] 馮建軍.人格本位的教師專業(yè)化[J].教育科學研究,2015(06).
[3]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杜殿坤,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7.
(作者單位: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黎少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