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剛
摘 要:隨著新課改政策的實施,教育部門為了推進高中學生課程教育高效性,將教學手段改革的政令推行至各階段教育院校中,督促教育工作者必須改變以往教學效率不高情況,探究新型的教育手段。其中,高中階段教學政策實施力量較大,尤其是物理學科教育,教師將新課改的教育手段首先作用于此課程上,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yǎng)注重全面性發(fā)展思維能力,這對促進學生今后良好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意義。面對新教育改革的改變趨勢,教師必須做出教學改變才能更新教學方向,讓學生學到的知識能夠充實自己,以適應未來社會的發(fā)展狀況。根據不同學科的特點設計不同的課堂,強化學生的全面思維能力,讓學生在接受新知識的同時還能仍能完善思考方式?;诖?,本文重點探究高中階段物理教學課程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方式的措施,以便于讓學生更加適應新課改環(huán)境下,增加物理知識的學習。
關鍵詞:高中物理;教學培養(yǎng);科學思維;實踐
教育新改革在高中階段的教學滲入較深,基于傳統(tǒng)課程教學體系之上將各個學科的核心知識帶入到核心素養(yǎng)的體系轉化中。教師若想在教學過程中,重點培養(yǎng)學生物理學科方面的核心綜合素質,便要首先教會學生怎樣找準自己的物理學科思維定位。而學科思維辨識讓學生們站在物理學的角度上觀察生活中每件事物的根本、運轉規(guī)律以及事物與事物之間的關系,借助自身知識的掌握對事實進行推理,并且這也是學生在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方面所要求的基本品質。物理方面的學科思維訓練,對于高中多數學生來講,課程主要包括基礎建設思維構架,科學理性的推理以及知識論證,且勇于質疑創(chuàng)新,讓學生們學會根據當下情況進行定向分析,聯(lián)合實際得出解決答案。
一、目前高中物理教育存在的問題
高中物理課程是學習難度較高的學科,傳統(tǒng)教學塑造的課堂教學活躍性不高,大大降低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性和探究性,核心素養(yǎng)得不到發(fā)展空間從而導致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降低。除此之外,高中階段的學生思維活動性較為靈活,對于新奇的事物好奇心較重,但是在高中階段的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通?!敖d”了學生的思想,不利于學生培養(yǎng)良好學習習慣,導致教學質量直線下降。并且學生從小接受的教育便是需要在課堂中認真的聽講,順從教師教學方法“強迫”自己認真聽,但是此種思想介入所產生的影響,使學生得到的知識內容“組合”形式并不一定適合自己,并且,認真聽講效率如果沒有大幅度的提升就會加大學生的思考任務量,沒有時間在課堂上進行相應的思考。長此以往在學生的教學過程的學習積極性不高,也可能會導致學生的知識接受能力變弱,進步空間大幅度縮小。
二、培養(yǎng)學生科學思維方式的具體實施手段
(一)讓物理學習接近生活,追隨源頭
學生學習各種知識的本愿便是讓知識回歸與生活,運用于生活。并且學生若在學習中遇到了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學習興趣也會隨之提升。因此,教師可以以此為切入點,將物理知識學習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去挖掘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而與教師共同探討物理知識。例如教師在教授學生汽車在啟動的過程中,計算它的能動原理并且將教育課堂分為幾個步驟來拆解教學:第一,在生活中學生接受的大多數汽車運動背景為光滑的水平面上,為了順應學生的這種慣性思維,便在教學課堂上設置為這種教學方法,在此作用力上做拉力并根據牛頓慣性定律計算得出Fs=1/2mv12-1/2mv22的公式。第二,在思考中教師應引導學生考慮事實原因,地面的作用力并不是非常光滑,在計算中算上阻力的作用,引導學生使用同樣原理得到公式,左側合力做功便于順利得到動能的計算公式。此種貼近生活的教學方式向學生們導入了一種物理構架思維的教學方式,可讓學生更加喜愛物理課程。
(二)利用物理實驗的教學次數,培養(yǎng)學生探究精神
物理課程能受到學生們的喜愛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學生可以通過對此門知識的學習,探究生活中常見卻無法解釋的事情。并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非常新奇的物理實驗,勾起了學生們的好奇心理。鼓勵學生勇于實踐操作,在實際動手過程中同時鍛煉觀察能力,物理實驗的成功或失敗,都會引起學生對物理反應的探究心理。例如,學生可以參加教師準備的物理實驗演示,在此過程中將實驗的原理與器材組裝加上研究性學習等各項組織起來,讓高中學生提升創(chuàng)新能力。例如,在進行物理摩擦力教學課程的時候,需要計算不同物體之間存在的動力摩擦,首先需要畫出計算設計圖,注重實際操作步驟并批注出在實驗中應該注意的事項,讓學生自主操作能夠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能力。
(三)注重在課程中滲透思維方式灌輸
想要在教學過程中滲透科學思維教師需注意課程的連貫性,注意不要為了將此種思維方式帶進課堂而故意為之,選擇合適的時間與章節(jié)將科學思維的灌輸進去,不要讓學生看出技巧性,防止學生產生抗拒心理??茖W思維的培養(yǎng)講究潛移默化,滲透式的教學手段更能起到加深課堂教育的作用。比如教師在進行重力實驗時得出的物理實驗結果與預想情況出現(xiàn)了較大的偏差,這個時候便需要教師對這個實驗結果,做出科學、正確的解釋,有可能是怎樣的原因導致了偏差的發(fā)生,而不是為了挽回面子做出一大堆說辭,既不公正也不科學的說法會誤導學生的判斷力。
結束語:高中物理教學中的科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是教師需要付出非常多的精力才能完成的事情,并且科學素質的改變是潛移默化的,是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專注自主學習。而如何讓學生在學會自主的學習與思考是物理教師需要首先思考的問題,教師需要積極探索,敢于在原有教學手段上創(chuàng)新方法,讓物理教學回歸到生活中,順應學生的基本學習規(guī)律,才能讓學生從心里真正喜歡上物理。
參考文獻
[1]王長玲.高中物理教學對學生物理科學思維方法的培養(yǎng)[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9,(18):35-36.
[2]張曉春,彭銀利.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科學思維能力的幾點思考[J].陜西教育(教學),2018,(12):30.
[3]朱小青.對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科學思維素養(yǎng)的反思[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8,47(6):4-7.
[4]侯永馥.淺談科學素養(yǎng)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培養(yǎng)[J].新課程·下旬,2019,(8):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