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輝
摘要:我國整體國民音樂素質的提高和高師聲樂教學質量的高低有著直接的關系。伴隨著社會的快速進步與發(fā)展,教育界提出了提出素質教育理念,這些都需要做出有效的解決。針對我國高師聲樂教學做出系統(tǒng)性的改革,包括加強民族聲樂的理論建設,提高民族聲樂演唱技巧,適度改革高校聲樂教學。將西洋唱法民族化,是根據現(xiàn)階段民族音樂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的論點,在民族聲樂教育中如何運用西洋唱法民族化才能夠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本文根據西洋唱法民族化的教學法使用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在民族聲樂課上使用西洋唱法民族化的教學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西洋唱法;民族聲樂;聲樂教育;改革
民族唱法,簡單來說就是指中國各族人民按照民族的習慣、文化、喜好、等特點發(fā)展而來的一種演唱方式,民族唱法又包括中國傳統(tǒng)的戲曲唱法、民間歌曲唱法、說唱唱法、民族新唱法四種,中國比較典型的民族唱法的代表人物有宋祖英、閻維文等。民族唱法講究吐字清晰,對演唱過程中要對氣息進行控制,民族唱法一般演唱的都比較高亢。民族唱法來自于人民,是民族聲樂的繼承與發(fā)展,歌曲的表演形式很多,帶有強烈的民族色彩。
一、西洋唱法民族化對民族聲樂改革的必要性
中國既要有原汁原味的西方唱法,也要有民族化的中國西方唱法,這樣中國聲樂才能在聲樂界中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西洋唱法民族化是我國民族聲樂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和結果。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既要對西洋唱法的知識向學生傳授,還要民族化的西洋唱法對學生進行介紹,在教學的過程中使用這兩種方式相結合,利用其優(yōu)勢與民族唱法相結合,能夠更好地完善民族唱法。因而在我國聲樂教育中,必須將兩者有效融合,發(fā)揮我國聲樂唱法的優(yōu)勢和民族特色。在教學改革中,引入西洋唱法的理論教學優(yōu)勢,給人們帶來了精神上的享受。另外,在教學的過程中將西洋唱法民族化與民族聲樂有機的結合,提升了音樂給人帶來感受的同時,也給將民族的音樂帶給了世界。
二、民族聲樂教學改革的措施
(一)加強民族聲樂理論教學
在理論知識中加上一些西洋唱法,將傳統(tǒng)的理論知識進行創(chuàng)新,能夠更符合現(xiàn)代學生的認識程度。但是老師們要注意,盡量的選擇一些大家耳熟能詳的歌曲,老師可以引導學生熟悉歌曲,想象歌曲中的情景,老師再講一些這首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讓學生們加深理解。具體做法:第一,加大對民族聲樂理論建設的力度。第二,需要將所得到的理論知識融入到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以時代發(fā)展和社會進步作為事實依據,對教學內容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第三,在進行音樂教學教材的編纂時,不能過度使用西方教材,要中西結合。
(二)提升民族聲樂的演唱技巧
1.強化民族聲樂教學的語言訓練
聲樂語言是歌曲中五大非聲音因素中的重要部分。歌唱者的語言運用能力將會直接作用于其對聲腔的控制和情感的表現(xiàn)。人們在聽到歌唱者的歌聲的時候就會產生情感的共鳴。對于一位優(yōu)秀的歌唱家來說,吐字、咬字的能力是極其重要的,否則將無法向聽眾傳遞情感,使聽眾產生共鳴。因而要想提升民族聲樂的演唱技巧,必須具備較強的語言能力,多進行語言強化訓練。
2.加強聲樂教學中情感的表現(xiàn)
音樂作品最能打動聽眾的就是其包含的深切情感,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們要訓練學生在聲樂演唱時自身所帶有的情感。因此,唱歌的人就要先飽含感情。注重對學生的情感教學,也能夠使學生更好的唱出民族歌曲,要時刻的帶著自己感悟的情感再去演唱這首歌曲,就會使自己和聽眾感受到不一樣的情感,在演唱時將自身置于當時的創(chuàng)作情境中,結合自身的演唱特點和個性,才能唱出獨特而又感人的歌曲。
(三)西洋唱法民族化的使用方法
1.適當的借鑒西洋唱法
每種歌唱藝術的來源都是本民族的文化,都具有各自的民族特色。在民族聲樂課堂上,適當的借鑒西洋唱法,能夠有效地提高民族聲樂課堂的教學質量。語言作為人類溝通的橋梁,在社會生活中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作為人們之間的交流和相互了解的工具,為人們的思維碰撞和信息交流提供了客觀條件。老師們可以適當的利用西洋唱法中與民族唱法中共通的特點,能夠有效地加深同學們的印象。,民族唱法與美聲唱法之間存有許多共同之處,歌唱語言能夠表現(xiàn)出的情感能夠通過旋律實現(xiàn)共通。
2.從語言和音樂共鳴的角度進行分析
音樂不分國界,每個國家雖然使用的語言都不同,但是每個國家都有音樂。我國的京劇在演唱過程中注重氣和情的結合,呼吸方式由吟轉化而來,著重表現(xiàn)氣息悠長的聲調韻味。然而美聲唱法注重的是詠唱。老師要引導學生學習在一首歌曲中找到共鳴,讓學生能夠通過音樂與世界溝通,讓學生從語言和音樂中猜測這首歌創(chuàng)作的背景,創(chuàng)作的原因以及其中的情感。主要有呼吸方式、咬字吐字技巧和共鳴的借鑒。
結論
高師聲樂教學質量的高低,能夠直接對我國整體國民音樂素質的提高,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高師聲樂教學改革也并非能夠一蹴而就的,關系到多個方面、多個領域的因素。西洋唱法民族化在現(xiàn)階段的民族聲樂教學中的運用,可以加深學生對民族唱法的理解,打破了傳統(tǒng)聲樂課堂上枯燥無味的教學模式,學生們也能夠提升對學習的積極性,在西洋唱法民族化的使用過程中,能夠更好地訓練學生的聲樂能力,培養(yǎng)出更符合時代的要求的音樂人才。
參考文獻:
[1]鄧慧群.民族聲樂教學與舞臺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文藝家,2020(06):194-195.
[2]郭晶晶.聲樂藝術中的技術與個性——兼論高校聲樂教學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J].大觀(論壇),2019(12):174-175.
[3]李苗.民族民間聲樂藝術在聲樂教學改革中的探索[J].中國民族博覽,2019(15):108-110.
[4]段小麗.從美聲唱法的民族化探究高校民族聲樂的教學改革[J].明日風尚,2019(20):125.
本文為黑龍江省藝術科學規(guī)劃項目;課題編號2015D033;課題名稱:中國傳統(tǒng)唱法在聲樂教學運用中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