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淑賢
摘 要:在新時期里,道德與法制課程教學的地位越來越突出,對學生的思想觀念起到重要的引導作用。其中,本文應用開放性教學方式,對道德與法制課程教學展開研究,并借助開放性教學方式來提升道德與法制課程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道德與法制;開放性;教學;實踐
前言:當前學生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越來越復雜,各種外界物質利益及網(wǎng)絡信息不斷誘惑著學生。所以,加強道德與法制課程教學越來越重要。然而,在實際教學中,仍然存在傳統(tǒng)的應試教學觀念,教學方式缺乏創(chuàng)新,很難讓學生產生帶入感,而開放式教學是一種創(chuàng)新且有效的教學方式,對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積極的作用,為此本文將應用開放性教學方式來進行道德與法制課程教學。
一、構建開放的師生對話平臺,就課程問題展開有效地交流
在道德與法制課程教學中,如果學生對教師缺乏信任感或者存在畏懼感,都會影響到課程教學工作的開展[1]。因此,教師應該懂得與學生溝通,解放學生的學習思維,使其敢于表達想法和意見,這樣才可以及時地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問題。其中,教師可以應用開放性教學方式,構建開放的師生對話平臺,以此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首先,教師可以借助先進的網(wǎng)絡技術來構建對話平臺,如利用微信或者QQ等網(wǎng)絡通訊工具,創(chuàng)設相關的師生交流群,與學生進行無障礙的線上交流。然后,針對道德與法制課程知識展開線上交流。學生可以將自己對新課知識的疑惑或者課后的復習問題發(fā)到微信群或者QQ群里,而教師作為“學習顧問”,為學生的問題提供解決意見,從而為學生的學習指明方向。此外,其他同學也能發(fā)表自己對問題的看法,以實現(xiàn)開放的交流。
以初中道德與法制課程中的《情緒的管理》教學內容為例,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提前預習相關內容,并主動構建師生交流群,而學生可以將自己的學習問題及時發(fā)到群里。比如說,針對《情緒的管理》課程內容,學生可以向教師詢問青少年情緒易沖動的原因有哪些及宣泄情緒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又或者是將自己最近學習上、生活上比較苦惱的事情與教師交流,講一講自己為什么會苦惱,并詢問教師有什么方法可以宣泄自己的情緒。這時教師應當作為一位“顧問”或者“好友”與學生分享自己的建議,使得學生掌握情緒調控的一些有效方法。此外,在交流群中,其他同學也可以分享自己的情緒問題或者對情緒調控的看法,從而形成開放的師生交流環(huán)境。
二、組織課程教學互動環(huán)節(jié),以創(chuàng)設開放的教學情境
道德與法制課程教學需要學生主動參與其中,并對課程知識、問題進行自主思考和探索,這樣才能加深學生對課程知識的理解和認知[2]。為了有效調動起學生的自主參與積極性,教師可以利用開放性教學思維,并配合相關的課程教學互動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出民主、開放的教學情境,這樣學生可以在情境中互相討論知識,互相借鑒學習經驗,從而形成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其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工具,引入豐富有趣的網(wǎng)絡資源信息,以增強學生的視覺體驗,讓學生更易融入到教學情境之中。同時,針對課程教學內容,提出合理的課程研究問題,從而引導學生展開問題的自由交流與互動,以最終形成開放的教學情境。
以初中道德與法制《生活需要法律》課程內容為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導入一段關于法律的公益廣告內容,并引入法律與生活的關系這個話題。同時,教師可以繼續(xù)展示一些生活與法律的圖片,如受賄、銷售假冒偽劣產品、商標侵權、大氣污染等。然后,針對這些圖片信息,讓學生思考如果沒有法律,我們的生活會變得怎樣?同時,教師組織課程互動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分享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促使學生可以自由的交流和互動,從而創(chuàng)設出開放的教學情境,而學生在情境中可以自主的思考和互動,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課程知識[3]。
三、開放學生學習和探索的空間,以拓展學生的學習思維
通常學生只關注課內的學習,課外很少對課程知識進行復習或者去探究新的知識,這樣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因此,在道德與法制課程教學中,教師要適當引導學生展開課外的學習與探究,以開拓學生的學習視野。其中,教師可以應用開放性教學方式,開展一些戶外實踐探究活動課,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去感受真實的社會生活環(huán)境,讓學生從生活中尋找道德與法制問題,并拿到活動課上來討論,以開放學生的學習和探索空間。此外,教師需要注意活動課主題的設計,必須與學生所學的道德與法制知識相關,從而實現(xiàn)課程知識與實踐活動的有效結合,促使學生能夠在生活實踐中活用道德與法制知識。
比如,以“學會依法辦事”為主題,組織實踐探究活動課,讓學生走出校園,去收集日常生活中人民依法辦事的鮮活事例,并讓學生想一想如果是自己會怎樣做。最后,要求學生們將在日常生活中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的事情記錄下來,并拿到活動課上討論。在活動課上,教師抽取部分學生代表,讓他們分享自己的實踐探究成果[4]。比如,近來的共享單車的破壞、私自占有以及詐騙等各種違法行為問題屢見不鮮。在日常生活中,學生會經常遇到這種破壞公共財產的違法行為,并讓學生思考如果是自己也會做出同樣的違法行為嗎?然后,讓學生談一談自己該怎樣做,以及如何運用法律來懲戒這些違法行為等。同時,教師應該留有其他學生發(fā)表看法的時間,從而引導學生互相切磋、互相啟發(fā)、互相交流,進而引領學生走進開放的學習與探索空間。
四、結語
綜上所述,道德與法制課程是學生必須學習的一門學科內容,而教師應該轉變傳統(tǒng)的應試教學思維,學會應用開放性教學方式,構建開放的師生對話平臺、開放的教學情境以及開放的學習空間,使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以完全的釋放出來,這樣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課程知識。此外,在教學中,教師也要及時地給予學生幫助,以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學習問題、克服學習問題,促使學生從道德與法制課程學習中樹立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
參考文獻
[1]孫平安. 活動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應用[J]. 高考, 2019,15(3):48-48.
[2]梁其帥.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開放性教學策略[J]. 新課程(中), 2019,20(13):275-275.
[3]臧柳成. 探究式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制課中的策略探討[J]. 考試周刊, 2017,2(84):81-81.
[4]顧聲威. 探究性學習在初中道德與法制課上的應用[J]. 新智慧, 2018,13(25):3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