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敏娟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發(fā)生著巨大的變化,但是隨之而來的同樣有愈演愈重的環(huán)境問題。人們對資源的過度開采導致地球環(huán)境急劇惡化,人們所生活的家園也變得似乎并不那么的美麗。在高中的所有學科當中,地理擁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能夠很好地給學生帶來環(huán)保教育的意義,充分完成環(huán)保教育的任務,因此,高中地理教學不僅僅要帶給學生地理知識,更要通過這些知識讓學生意識到環(huán)保的重要性,從而加強學生們的環(huán)保意識。
關鍵詞:高中地理;環(huán)保教育;地理教學研究
地理是一門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怎樣培養(yǎng)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能力,怎樣提高學生對地理這門學科的學習興趣,一直以來是困惑廣大地理教師的難題。由于高中地理這門學科課本較為枯燥切難懂,學生通常難以學會,所以教師就會要求學生死記硬背。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僅不利于學生的學習,還使學生喪失了對于地理這門學科的興趣。所以地理教師應將高中地理的教學拉近生活,用通俗的例子和話語解釋出晦澀難懂的課文內容。教師的教學不應該局限于課本,更應該引領學生去走進生活,將生活與學習相結合,從而是自己的學習能力與學習成績穩(wěn)步提升。
一、采用生活化教學方式,將課堂與實際生活相結合
現階段中學生極其缺乏生活經驗,一些廣為人知的生活經驗他們卻聞所未聞。這樣的學生讓其生活化與學習生活相結合尤為困難,因為他們的生活經驗匱乏。所以我們教師應為學生提供便捷的學習環(huán)境,為其提供了解生活經驗的平臺和途徑。學生只有了解的多,才會運用的多,所以我建議地理教師應時常為學生普及生活中的知識,并對這些知識的原理進行分析解讀。可以利用課余時間,讓學生多關注地理,也應在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同時去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能力,使學生增加生活經驗,便于與學生生活相結合。
例如在講授《常見自然災害的成因與避防》這單元知識時,為了使學生更清楚明了的了解一些自然災害及其成因,我在上課時給學生展示了一些新聞,讓學生們在課堂上直接閱讀觀看,自然災害種類多,成因復雜,本來我應花費更多的時間去向學生解釋,但通過讓學生自行閱讀,我在簡單的講解幾句話之后,學生們便理解了這些常見自然災害的成因,更讓學生記住了當前存在的自然災害的風險隱患。
這種方式使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與教師講解相結合,將生活中的現實應用與題目相結合,既增強了學生們的學習能力,同時也更好的培養(yǎng)了學生對于高中地理的學習興趣。
二、運用生活資源,充分落實教學目標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我們的物質生活不斷得到豐富,我們身為教師能夠應用在課堂教學上的資源和途徑也在不斷增加。我們在教學生活中,不能夠僅僅局限于課本和PPT,要豐富授課資源。有些教師備課十分認真,但是僅僅依靠一個課本或者是白底黑字的PPT很難使學生提高對于地理的學習熱情。尤其是地理這門與生活息息相關但卻是學生難以深入理解的學科,更加需要教師去更加貼合實際的尋找資源,豐富自己的課堂內容,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學生對于學習政治的興趣和熱情,也有利于鍛煉學生將課本知識與生活相結合,掌握得更加熟練,運用的更加嫻熟。
我在有次講解“四大漁場”這個問題,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加理解到漁場的成因以及現在漁場被人們的過度開發(fā),我結合現實生活,從網上找出歷年漁場的產量給學生作對比舉例,使學生能夠快速了解并掌握漁場知識。例如,我給他們講現在雖說是“四大漁場”但實際上有兩個漁場已經是名存實亡,紐芬蘭漁場經過幾百年人們的機械化過度捕撈,現在以及幾乎名存實亡;北海漁場因為天然氣和石油的開采,漁場的產量以及受到嚴重的影響。
經過舉例,我明顯發(fā)現學生對于這個知識點理解的更加透徹,同時也意識到環(huán)保的重要性,在他們學習生活中自然也會學到這種方法。
三、提高自身的環(huán)保意識,起到教師的模范帶頭作用
在我看來,我們教師天天在口頭上給學生講述環(huán)保的重要性意義不是很大,我們教師應該從自我做起,自身踐行環(huán)保意識,才能夠更夠底氣、更有能力去教育學生貫徹環(huán)保意識。在這一方面的教育當中,對教師本人的要求必須要高,一個人只有做好自己,才有資格去教育和指責他人,對待學生同樣也是。
比如,我在平常就非常注意一些小事情。有次上課給學生講到“水土流失”這個問題時,我就開始給學生講解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同時我還給學生講述我平常的環(huán)保踐行,比如從來不用一次性餐具、節(jié)約紙張之類,這次事情之后,我發(fā)現學生們也慢慢的開始學會了節(jié)約各種資源,對自己的日常行為更加的規(guī)范和嚴格,我意識到,只有自己做好一件事情,我們才能夠要求學生,這樣也才能使學生信服自己,去做一件事情也能夠更加的有動力、有積極性、有主動性。
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教師的自身模范帶頭作用,以德服人,說得再多不如讓學生去面對面學習,這樣才能起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同時教師在學生面前要起到為人師表的作用,這樣才能更好的推動環(huán)保教育工作的開展。
結語:經過以上觀點的敘述,我們身為教師更應該明白在傳道授業(yè)的同時,更加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品德教育,而不是僅僅的教給他們書本上的內容。在高中地理教學課程中,由于地理這門學科的特殊性,就更加需要我們教師去引導學生去融入生活,這樣才能更好的去使學生理解課本,去意識到環(huán)保的重要性。在他們學習到知識的同時,又能夠提升自己的個人能力,將其運用到今后的學習生活當中去。在學生潛移默化的學習后,自然而然的就會學會環(huán)保,將環(huán)保意識深如自己的內心,同時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能力也就自然能夠提高。
參考文獻
[1]霍沖.基于可持續(xù)發(fā)展高中地理環(huán)保教育的教學策略[J].華夏教師,2019(24):30.
[2]羅軍.高中地理教學中的環(huán)境理念的滲透[J].課程教育研究,2019(3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