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讀寫的能力是生活和學習中的基本技能,高中階段是提高這種技能的關(guān)鍵時期。針對學生厭讀厭寫的現(xiàn)狀,結(jié)合高中學生的學習實際,教師應(yīng)該積極思考應(yīng)對策略,在學習過程中注重將讀和寫結(jié)合起來。本文擬從多種閱讀方式入手,探討高中學生讀寫結(jié)合的教學策略。
關(guān)鍵詞:高中語文;讀寫結(jié)合;教學策略
我們的日常生活離不開讀和寫,不管是工作還是學習,讀寫能力是我們必須要掌握的基本語言技能,也是將知識應(yīng)用于實踐的基本方式。新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作為一門實踐性課程,應(yīng)著力在語文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1.跨媒介閱讀和寫觀后感相結(jié)合,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和思辨能力。
所謂的跨媒介閱讀,它是指運用文字、聲音、圖畫、表演等多種媒介手段和工具來開展信息閱讀和表達的方式。和傳統(tǒng)的閱讀方式相比較,跨媒介閱讀顯得更加直觀、形象、靈活、生動,能夠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學的效果,不僅內(nèi)容豐富,而且使閱讀信息的傳達變得高效并且簡潔。
例如在《林黛玉進賈府》的教學中,利用跨媒介閱讀這樣一種全新的閱讀和表達方式,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課堂上給學生播放剪輯好的和課文內(nèi)容相關(guān)的片段,包括經(jīng)典的87版《紅樓夢》和新版《紅樓夢》中的片段,讓學生思考二者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揣摩導演的側(cè)重點和拍攝意圖,比較最后的表達效果,再對照課本內(nèi)容,感受哪個版本的最終呈現(xiàn)效果更符合作者的描寫和寫作意圖,并說明理由。最后,再讓同學們把自己思考所得到的結(jié)論以觀后感的形式寫下來,并在課堂上進行交流。這樣,不僅獲取閱讀信息直觀高效,而且也鍛煉了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同時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辨能力,在課堂上有效地將讀和寫結(jié)合了起來。
2.將整本書閱讀和碎片化閱讀結(jié)合起來。
整本書閱讀,就是讓學生讀整本的書。關(guān)于整本書閱讀的主張不是這兩年才有的,早在70多年前,我國著名的語文教育家葉圣陶先生就已經(jīng)提出了整本書閱讀的主張,他說:“讀整本的書可以使學生對于各種文體都窺見一斑,都嘗到一點味道,遇見其他的書,也就不望而卻步了”。
對于高中學生,語文教師可以在開學初以及寒暑假伊始就指導學生制訂閱讀計劃。首先,是選擇要看的書目,可以參考高中必讀書目制定閱讀計劃,從經(jīng)典的名著中進行選擇,古今中外都應(yīng)該有所涉獵;其次,是規(guī)劃閱讀的進度??梢允且惶熳x多少頁,也可以是一天讀多長時間,具體的制定因人而異。要注意的是,書目的選擇要有代表性,典型性,并且要結(jié)合個人的實際情況,在于精而不在于多,如果選擇的書目太多,每次都不能按時完成計劃,則會挫傷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所謂的閱讀計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除了整本書的閱讀需要引起高中語文教師的重視外,碎片化的閱讀也不容忽視。碎片化閱讀指的是利用短而不連續(xù)的時間片段進行簡短而少量的文本閱讀。"碎片化閱讀"的特點即閱讀模式不完整、斷斷續(xù)續(xù)。如筆者所在的學校,每周六會有閱讀課,且一周和下一周所去的閱覽室是不一樣的,四個閱覽室依次閱讀,這樣學生在每個閱覽室的閱讀便是碎片化閱讀,因為這周閱讀的時候沒有讀完的東西,下周是再不會遇到的,不能接著讀,下周就去不同的閱覽室了。這種碎片化的閱讀時間較短,且不連續(xù),所獲取的閱讀信息也是碎片化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不能深入文本、不利于學生思考能力的訓練等弊端,其好處就是快速、一目了然,可以給學生帶來大量的信息。
在整本書閱讀中,可以讓學生每讀完一本書,就概述其主要內(nèi)容,故事梗概,或者分析主要人物形象,以及就作品主題和作者的寫作意圖、作品風格等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還可以對自己所喜歡的文字進行賞析、擴寫等等;在碎片化閱讀中,學生的讀寫結(jié)合主要表現(xiàn)為提煉有用信息、作文素材的積累、高考知識點的補充等方面,要求學生要勤動筆,多摘抄,正所謂“不動筆墨不讀書”。
3.將比較閱讀有效應(yīng)用于高中語文課堂之中。
比較閱讀就是指把內(nèi)容或形式相近的或相對的兩篇文章或一組文章放在一起,對比著進行閱讀。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的時候?qū)⑵溆嘘P(guān)內(nèi)容不斷進行比較、對照和鑒別,這樣既可以開闊眼界,活躍思想,使認識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別,把握特點,提高鑒賞力。
如在學習白居易的《長恨歌》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搜集關(guān)于楊貴妃和李隆基的故事的作品來進行對比閱讀,有白樸雜劇代表作《梧桐雨》(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唐代陳鴻的傳奇小說《長恨歌傳》、杜牧的《華清宮絕句三首》、李商隱的《馬鬼》、蘇軾的《荔枝嘆》、清初劇作家洪升的《長生殿》等,還有學生提到了陳凱歌導演的電影《妖貓傳》。這就屬于相同題材的作品之間的比較閱讀,以上作品都以楊貴妃和李隆基之間的愛情悲劇為主題,但是不同作家由于思想、觀念等方面的差異,寫出來的作品會在選材、立意、情感等方面有許多的不同。
在比較閱讀的時候,教師應(yīng)該按照學生的具體情況,引導學生靈活運用多種閱讀方法,特別是要注重對文本和材料的深入挖掘。比較閱讀有利于分析文本的異同,發(fā)現(xiàn)不同作品之間的細微差別。閱讀中,學生要隨手做好必要的筆記,以便對照檢查、分析鑒別。比較閱讀中的筆記形式可以多樣化,可以用表格的形式,也可以用文章的形式,要靈活運用。
參考文獻
[1]語文知識的內(nèi)化外顯——淺析初中語文讀寫結(jié)合教學的策略[J].張宏禮. 語文教學之友. 2014(07)
[2]中學語文讀寫結(jié)合教學研究[D].楊李梅.云南師范大學 2014.
本文系2018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課題名稱《信息化教學時代中學生厭讀厭寫現(xiàn)象分析研究與應(yīng)對策略》,課題立項號 GS[2018]GHB0649)階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蒲雨瀟;性別:女;工作單位:甘肅省會寧縣第一中學;學歷:碩士研究生;職稱: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