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翠
摘要:大自然大社會就是活教材,為幼兒獲得對世界的感性認識提供了天然的場所,農村幼兒園就更應該充分利用自身得天獨厚的鄉(xiāng)土資源條件,運用獨特的優(yōu)勢為幼兒園早鍛煉活動的有效開展提供更有效的幫助,其中運用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材料的運用,針對差異,因材施教等的實施,可以讓幼兒獲得更真實的感受,有效的開展幼兒早鍛煉活動。
關鍵詞:農村幼兒園;鄉(xiāng)土資源;早鍛煉活動
由于我們勐庫幼兒園地處農村,有著豐富的鄉(xiāng)土資源,也為我們幼兒園開展早鍛煉活動提供了資源的保障,園周邊的一條小路、一條水溝、一叢野草、一塊泥地、一塊石頭、田野里的蘿卜、青菜、山林間的小道、野果等等都能成為孩子早鍛煉活動的游戲材料。我們可以充分挖掘并且有效利用這些不起眼的鄉(xiāng)土資源,這對于幼兒早鍛煉活動等方面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早鍛煉活動是當前幼兒素質教育當中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不僅能夠促進幼兒教育建立于多方面的實踐活動之上,也能夠有效促進幼兒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和提升。
一、利用鄉(xiāng)土資源,創(chuàng)設幼兒早鍛煉區(qū)域活動
(一)鄉(xiāng)土資源在幼兒美工區(qū)中的應用
大自然是一個具有豐富多彩物質的世界,在農村,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植物種子和瓜果蔬菜等。這些自然物質都能夠成為幼兒美術創(chuàng)作中的材料。春天百花齊放,可以在幼兒的美工區(qū)放置一些花瓣或者是樹枝等材料,幼兒可以利用其制作盆景。夏天,瓜果累累,將這些五彩繽紛、形式各異的蔬菜和瓜果放在幼兒美工區(qū)當中幼兒可以利用這些材料制作各種小玩具和動物等。秋天,五谷豐登、瓜果飄香,可以將這些谷物放置在幼兒的美工區(qū),幼兒可以使用這些材料裝飾畫,還可以將其制作成為首飾、衣服等。冬天,萬物蕭條,一些草梗、枯葉等都可以成為幼兒美術創(chuàng)造中的材料。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同種鄉(xiāng)土材料在美工區(qū)中的一物多玩性。同一種鄉(xiāng)土材料很多時候都有著不同的操作,從而達到不同的教學效果。例如:把整條絲瓜筋裁剪成一段一段之后可以拼貼出不同的物品,還可以把剪下的一段一段的絲瓜筋用來染色,甚至是用絲瓜筋拓印,拓印之后也可再添畫等;麥稈可以當成吹畫的工具,用麥稈能吹出美麗的圖畫,麥稈還能用來進行組合成拼貼畫等。
其次,豐富多彩的鄉(xiāng)土材料在美工區(qū)的投放能得到幼兒的大力歡迎,但是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不同的幼兒會有不同的選擇,如孩子由于性別、喜好等的不同會對同種鄉(xiāng)土材料有著不同的操作見解。如野花:男孩用來做裝飾,女孩傾用于做發(fā)夾、項鏈;稻草:巧手孩子們用來做稻草粘貼畫;富有愛心的孩子要做鳥窩;玉米棒:男孩用其切面拓印,女孩用貼在空的臉型圖中做眼睛;蚌殼:富有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孩子會把它組合、拼貼成各種動物造型;其他孩子們就是在蚌殼上進行添畫等等。
(二)鄉(xiāng)土資源在幼兒建構區(qū)中的應用
建構區(qū)也是培養(yǎng)幼兒動手能力、想象能力的一個重要區(qū)域,不同的是建構區(qū)強調的是幼兒的自由活動,讓幼兒對眼前的材料自由想象和任意發(fā)揮,表達幼兒最天真和爛漫的想法。比如,教師可以在建構區(qū)放置各種樹枝、樹葉、沙土、泥巴、蔬菜和木墩等一些自然材料,教師正確引導幼兒能夠使用不同的材料,開動腦筋進行制作其心目中的理想家園。豐富多樣的材料能夠激發(fā)幼兒開展豐富的思維活動,從幼兒的創(chuàng)造學方面來看,能夠為幼兒帶來更多的頓悟和靈感,讓幼兒的思維能力得到開發(fā),動手能力得到培養(yǎng)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幼兒的創(chuàng)造能力,這樣有利于自主意識的開發(fā)和養(yǎng)成。
二、利用鄉(xiāng)土資源,開展幼兒早鍛煉游戲活動
(一)鄉(xiāng)土資源在幼兒早鍛煉自制玩具時的體現
玩具,是幼兒最親密的伴侶,是幼兒開展游戲的物質基礎。沙包、球、繩等是比較常見的教學器材。教師還可以將一些廢舊物洗凈、消毒后的材料進行修飾制作成為幼兒游戲的玩具。例如,我們把舊襪子洗干凈,在讓幼兒把沙子裝進襪子里面,在用自己的方式把襪子栓緊,這樣我們好玩的小沙袋就做好了,孩子們還可以相互展示,同時幼兒對于自己動手制作的玩具會很愛惜,玩起來也得心應手;同樣,我們把收集來的易拉罐和木棍洗干凈,讓三個幼兒一組自己制作趕小豬的工具,幼兒之間分工配合得很好,再利用廢舊報紙用交卷把它纏緊,小豬就做好了等等制作玩具的游戲,不僅能夠培養(yǎng)幼兒具有較強的節(jié)儉意識,還可以將器材作為媒介,正確引導幼兒進行主動、大膽的進行創(chuàng)造活動并且豐富兒童生活、啟發(fā)、培養(yǎng)、鍛煉兒童觀察力、想象力和美育的有趣手工勞動。幼兒教育家陳鶴琴提倡“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生于鄉(xiāng)土的五谷雜糧,野花野果,飛鳥蟲魚是孩子們天然的玩教具,是幼兒學習和游戲最有利的教育資源。大自然會調動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在盡情的玩樂嬉戲中,孩子們感受和體驗著大自然的千變萬化,既能凸顯本土的地域特色,又可培養(yǎng)幼兒親近自然的性情,給予兒童有靈性的生活,引領兒童智慧的成長,同時還具有節(jié)能環(huán)保的價值。
(二)鄉(xiāng)土資源在幼兒早鍛煉活動中的體現
自然界的景觀、聲音都充滿著韻律和節(jié)奏,包含美的規(guī)律和要素?;ㄩ_花謝、潮漲潮落,這些都是自然界最美好的色彩和最好聽的聲音。教師要善于引導幼兒感受自然,帶幼兒走入大自然,欣賞自然界的景觀。經常讓幼兒置身美的環(huán)境,自然能讓幼兒受到熏陶。我園地處農村,草、蘆葦、秸稈、藤條、竹、植物、小昆蟲、小動物等自然資源十分豐富,這些自然物資源對幼兒充滿了無限的誘惑。無論在室內還是在室外,都可以通過多種簡便方式,為幼兒提供接觸自然的機會。例如,我們班在早鍛煉區(qū)域中放置一些藤條,女寶寶去活動時多數都會選擇藤條,孩子們可以變換著方法玩,可以一個人自己摸索著玩,也可以幾個幼兒一起玩,充分滿足了孩子好動、好探究的特點;還有草也是幼兒最喜歡的東西,因為草是幼兒從小就接觸最多,最了解也是最常見的植物之一,幼兒操作起來也就很隨心所欲,敢于大膽的創(chuàng)新,同樣又可以讓幼兒動腦和動手很好的結合在一起,幼兒可以用草編織各種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小貓、小狗、小鴨子等)或者小飾品(帽子、項鏈、小首飾等),這些都是大自然賦予我們很多教育素材,可以利用自然環(huán)境開展比較豐富、形式比較多樣化的戶外游戲活動,保證幼兒每天都能夠進行早鍛煉游戲,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
(三)利用本土文化開展相應的早鍛煉活動
教師可以為幼兒收集不同形式的民間游戲,帶領幼兒開展一些傳統(tǒng)的民間游戲活動。例如:全班幼兒圍圈玩丟手絹的游戲;跳皮筋、老鷹捉小雞的游戲;跳格子的游戲;找朋友的游戲和捉迷藏等游戲活動。有了這些民間的材料和游戲,不僅能夠保證早鍛煉活動的正常開展,還豐可以富早鍛煉活動的內容,幼兒在這樣的游戲活動當中會獲取更多的知識,促進幼兒在個性和能力等方面的全面發(fā)展。
結語:我園開展早鍛煉活動是幼兒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同時也保證了3-6歲幼兒每天2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當然早鍛煉活動也培養(yǎng)了幼兒好奇心、想象力、大膽探索的能力。開展活動時,我們堅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原則,充分利用好身邊的鄉(xiāng)土資源,追求最大的教育效益。鄉(xiāng)土資源已逐步滲透到我們的早鍛煉活動中,為我園的戶早鍛煉活動的開展提供了很大的發(fā)展空間,合理的利用鄉(xiāng)土資源開展早鍛煉活動,能夠很好地達到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的效果,更好地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文婕.依托天竺鄉(xiāng)土文化,共育快樂本真幼兒——以中班主題活動《春天的顏色》為例[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6,(05):37.
[2]陳鶴琴編寫,《陳鶴琴全集》,江蘇教育出版社。
[3]張玉玲.關于合理利用戶外活動場地促進幼兒健康發(fā)展的實踐研究[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6,(08):8-12.
[4]徐俊君.農家器具引入幼兒園體育游戲的實踐研究——以新洲區(qū)直機關幼兒園為例[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5,(09):15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