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濤
摘要:初中數學教學的創(chuàng)新是課程教學工作與時俱進的體現,不僅能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也能促使數學教學更具活力,使得數學課程教學的效果有所提升。但是,創(chuàng)新初中數學教學工作的道路還很長,仍然需要教師不斷展開課程教學的研究,分析課程教學的實際情況,才能有效提出創(chuàng)新的數學教學方式。因此,本文基于初中數學教學有關內容,對數學教學創(chuàng)新方式展開如下研究,以期尋找到有效的初中數學教學方式。
關鍵詞:初中數學;創(chuàng)新;方法;研究
前言
當下初中數學教學已經進入到了新的發(fā)展階段,而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應該學會巧用“做數學”,不應為了“應試”而教數學??墒牵谝酝踔袛祵W教學中,不難發(fā)現教師依然保留著傳統(tǒng)的應試教學思維,習慣性將知識直接講述于學生,課堂與學生的互動不夠深入,這些都是現階段初中數學教學應該改進和優(yōu)化的地方。在此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學想要創(chuàng)新,就必須學會突破傳統(tǒng)思維的束縛。那么本文將從教學內容、方式、活動等方面,融入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以真正實現對初中數學教學工作的創(chuàng)新。
一、促進初中數學教學內容的創(chuàng)新
數學教材內容是教師教學的重要依據,但是數學教學不能僅局限于大綱教材,而應該學會引入更多與課程教學相關的課外參考素材,使得課程教學內容變得更加的豐富多彩,這樣才能給學生煥然一新的感覺,進而有效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初中數學教師應該根據教學目標,基于數學教材中的基礎內容,從數學知識結構、數學邏輯思維等方面,實現初中數學教學內容的創(chuàng)新。比如,教師可以搜集一些關于數學知識的課外參考素材,包括數學名人資料、數學故事,又或者是一些數學教學參考圖片等,以盡可能充實數學教材中的內容,從而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進而完善學生的數學知識結構[1]。
以初中數學“一元二次方程”知識內容為例,在教學之初,教師就要注重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性的選擇。比如,先從教學素材的搜集方面,教師可以搜集一些課外的學習參考素材,包括關于方程的數學小故事、生活例子等內容,從而引導學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以幫助學生構建數學知識架構。其中,教師可以引入一段生活中的一元二次方程問題,從而實現對初中數學教學內容的豐富與優(yōu)化,進而開拓學生的學習思維。然后,教師還可以選擇各種經典的一元二次方程開放性題型,以幫助學生加深對一元二次方程理的理解。
二、實現初中數學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
構建創(chuàng)新性的初中數學課堂,最重要的核心就是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根本,尊重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讓學生明白自己是學習的主人,這樣學生才敢于探究、敢于實踐,進而實現自我的全面發(fā)展。那么教師應該沖破傳統(tǒng)數學課堂教學思維的束縛,結合創(chuàng)新的數學教學方式,打開學生的大腦思維,使其主動參與到數學課堂知識的探究。其中,教師可以利用合作學習的模式來引導學生展開自主的學習與探究,從而實現初中數學教學的創(chuàng)新。比如,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自由組成學習小組,而教師根據數學教學目標設計合作學習的主題內容,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討相關的數學主題,以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學習思維。
以初中數學中的“二次函數”內容為例,學生可以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展開二次函數圖象、性質等知識的探究。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問題導入“二次函數”知識,比如:
(1)同學們知道下面是什么函數嗎?
(2)回想一下這個函數有什么性質?
(3)它與即將要學習的“二次函數”有何聯系?
在問題的引導之下,教師可以繼續(xù)引入二次函數圖象,比如:
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一次函數圖象性質方法,對即將要學習的二次函數圖象性質展開類比研究。那么學生可以組合成不同的學習小組,用研究一次函數性質的方法來研究二次函數的性質,從而促使學生可以自主展開學習與探究,進而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分析能力。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互相分配學習任務、互相分享學習想法,從而促使學生之間真正實現有效地交流與互動,進而將課堂的學習氛圍變得活躍起來。最后,教師還應該注意合作學習的評價,如引導學生先在組內展開學習評價,互相說一說自己的不足以及對其他同學的意見,以使得學生能夠認清自己的學習實力,并且懂得給予其他學生適當的學習建議,以最終實現學生之間的共同進步[2]。
三、推動初中數學教學活動的創(chuàng)新
一直以來,興趣都是學生最好的老師,適當的趣味數學活動環(huán)節(jié)能夠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利于激活學生的數學學習思維,使其有動力去探究數學知識、展開數學知識的探究。其中,教師需要重視初中數學教學活動形式的創(chuàng)新性,才能設計出有趣的數學活動環(huán)節(jié)。其中,數學活動形式的創(chuàng)新,需要教師懂得結合實際的數學教學內容,借助不同形式的教學活動手段,如數學游戲、猜想、競賽、思維訓練、講故事等多樣化的活動形式,來引導學生探究不同的數學知識,使得學生可以學習到更多有用的數學知識內容。
以初中數學“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知識內容為例,教師可以組織關于“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的畫圖、猜想、驗證的多樣化數學活動。首先,教師提出問題:“直線與圓存在哪幾種位置關系?你能簡單畫出來嗎?你運用了哪些觀點來理解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然后,給予學生參與活動的時間,利用相關的繪圖、運動觀點,引導學生動手畫圖,猜想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從而得出直線和圓相離、相交、相切等關系。通過將數學畫圖、分析、驗證等活動融合起來,能夠極大調動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也促使學生可以快速融入到數學課堂。最后,教師還可以結合一些關于“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的例題,組織一次知識搶答活動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根據“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的性質進行知識的競答,以促使數學課程教學氣氛變得更加活躍。
四、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數學教學的創(chuàng)新,不僅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數學學習環(huán)境,還可以有效引導學生參與數學課程知識的探究,這樣可以極大地提升數學教學的效果。因此,對于初中數學教學的創(chuàng)新,教師可以從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以及教學活動等方面展開分析與探究,以從多方面來實現初中數學教學的創(chuàng)新。
參考文獻:
[1]葉開朝.新課改后初中數學教學創(chuàng)新方法[J].大科技,2017,2(11):35-35.
[2]駱運慧.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探索[J].讀與寫,2016,13(4):217-217.
(麗江市永勝縣期納鎮(zhèn)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