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雪
摘要:伴隨我國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各行各業(yè)對人才素質要求的提高,中職院校的教學水準也在不斷提升,與此同時,產(chǎn)生了促進人才全面發(fā)展的需求。人文素質教育是培育素質化人才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但是在當下的中職語文課堂中,人文素質教育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分析了主要問題,提出了幾點應對策略。
關鍵詞:中職;語文教學;人文素質教育;問題;對策
引言
語文這門課程無論是教學材料還是教育模式,都有很強的人文素質教育特色,這種與生俱來的特質決定了語文教育是必須充滿人文色彩和德育功能的。中職院校的學生即將步入社會,走向工作崗位,他們所需要的不僅僅是知識、技能,還有過人的品質和素質,但是很顯然,在語文教學中,人文素質教育并未真正落到實處,發(fā)揮學科教育作用,以下問題為主要因素。
1.中職語文教學開展人文素質教育的問題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中職院校之間的競爭愈發(fā)激烈,各校都在追求更多的招生數(shù)量和更高的就業(yè)率,職業(yè)技術教學成為了人才培養(yǎng)的重中之重。因此,對于語文這門與專業(yè)技術相關性不強的學科,本身開設的課時就較少,師生一門心思攻專業(yè),卻忽略了社會企業(yè)用人以品德素質為先的需求。在這樣的背景下,語文教育根本沒有受到重視,學校沒有就人文素質教育提出標準和要求,學生只是劃考點,應付考試,沒有從中受到真正的教育。其次就是教學方法的問題。中職院校教學改革的力度顯然不及小學、初中和高中,教學方法還很陳舊,教師的創(chuàng)新意識不夠[1]。另外,作為當代中職學生,其知識面和眼界越寬,越有利于以后的發(fā)展。但是,語文教育的材料顯然過多的局限于課本,學生的這一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2.中職院校語文教學落實人文素質教育的對策
2.1改革教學評價
中職語文考試主要檢測起源層面的知識,往往通過一張試卷或者是一次考試來評定學生整個學習過程,因此這種強調結果的方法很難檢測到學生是否具備相應的人文素養(yǎng)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人文素養(yǎng)教育必須要求建立全方位的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人文素質檢測的模式。
第一,更加注重全過程的考核模式。教師應該尊重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全面表現(xiàn),同時要對于平常的上課記錄有詳細的評分標準,及時進行記載,對于在中職語文教學課堂上表現(xiàn)較好,課堂發(fā)言較積極,課堂討論較為充分的學生要給予評分上的傾斜,對于在各種比賽中獲得獎的同學,應該有相應的加分,如果在報刊雜志上發(fā)表文章,也應該有加分的比例…這樣全面性的判斷來考核學生的成績,通過全面性的考核,能夠給學生一個公正客觀的評價。
第二,更加注重考試的重要性??荚嚥粏螁问且蚤]卷考試為主,還可以結合口試開卷以及論文等形式,使得學生能夠根據(jù)自身的特長來自主進行選擇,以能力素質作為考核的主要模式,代替?zhèn)鹘y(tǒng)的以知識作為考核。
第三,更加注重考核內容的全面化,除了傳統(tǒng)的語文知識以及相應的語文能力之外,還應該突出對于語文教學人文精神,人文知識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的考核,應該是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始終貫穿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 [2]。
2.2重視教學內容的設計
中職語文教師教學普遍按照教材來確定教學的整體邏輯順序,中職語文人文教育要求老師在教學內容上,打破傳統(tǒng)的束縛,可以按照相關人文主題引領整個教學內容。比如,可以將對于道德的審視,自然的感悟,人性的追求等作為人文主題,選擇教學的內容應該重點突出人文性以及審美性[3]。中職語文教學不能不滿足單純的語文課堂,教師除了利用教材作為中心進行拓展之外,還可以選擇另外的經(jīng)典作品,作為整個課堂教學的輔助性讀物,也可以充分借助于文化沙龍演講比賽以及文學知識的競賽等,提升學生的人文思想,滲透人性教育。
2.3加大教師培訓力度
現(xiàn)如今,教學理論在快速調整,教師也需要不斷學習,才能跟上教育變革的需求。中職院校日常教育工作與初高中相比強度較低,許多教師也因此而懈怠,自身素質已經(jīng)無法滿足學生發(fā)展的需求。對待這種情況,學校必須要加大對教師的培訓力度,學習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使其能夠在教學中做到游刃有余,落實知識教育、能力教育和素質教育。
除此之外,還應在校內外定期開展經(jīng)驗交流活動,鼓勵各班級、各校教師之間交換經(jīng)驗和方法,學習他人總結的策略。還可以建立專門的網(wǎng)站、論壇,方便各校教師之間就語文課堂中落實人文素質教育的問題展開探討,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阻礙,促進更高的教學成果達成。
2.4創(chuàng)新語文教學方法
在語文教學中落實人文素質教育,絕不是單單憑借某一種或幾種方法就能實現(xiàn)的,沒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更有效的策略,教師必須在創(chuàng)新之路上不斷前行。首先,教師要敢于打破教材的束縛,從互聯(lián)網(wǎng)中搜集更多豐富的文學材料,與課本中的內容相結合,在拓展學生知識面的同時,使他們受到更深刻的心靈洗禮,增強教育效果。其次,要豐富教學材料的展示形式,善于利用一些信息化手段,以圖文并茂的方式,使學生的情緒與情感被充分調動起來。例如,在學習古詩詞時,與其教師或學生讀,不如下載朗誦音頻為學生播放,將他們的情感與作者的情緒合二為一,完成更深層次的理解與感受。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呈現(xiàn)一些動態(tài)的畫面,動靜結合,相得益彰。另外,我認為,落實人文素質教育還應該體現(xiàn)于實踐中。學校和教師應定期組織學生參與一些校內外的實踐活動,例如參觀文學博物館,參加古詩詞比賽,文學競賽等,使學生的情感在實踐中真正得到升華。我想,這樣形式多變的人文素質教育,一定能夠取得理想的效果。
3.結語
總之,中職語文教育要面向人才發(fā)展的需求,在改革方法,更新材料的同時,大力滲透人文素質教育。作為語文教師,必須掌握語文這門學科獨有的特色和教育作用,肩負起實踐的任務,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型的高素質人才,為學生的未來職業(yè)發(fā)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解決中職語文人文素質教育問題,未來還需要做出更多有益的探索。
參考文獻:
[1]金毅慧.人文素質教育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科技資訊,2019,17(10):117-118.
[2]王閩紅.中職語文課程教學中實施人文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探索[J].山西經(jīng)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8,26(04):91-95.
[3]黃文著.大學語文教學與學生人文素質培養(yǎng)[J].武漢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7,29(4):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