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新慧
摘要:從目前初中化學課堂互動的開展情況來看,師生之間的互動過于單調,一般都是教師單獨向某位學生提問,學生回答問題?;瘜W作為一門自然科學,不能夠將教學互動僅僅局限于提問。而應該在對化學現(xiàn)象分析、新知識構建、化學問題探究的過程中展開互動,將信息技術作為教學互動開展的主要工具,打造不同的化學情境,實現(xiàn)互動的多元化。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化學;多元;互動
多元互動是指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種方式來展開知識和方法的交流,化學是一門自然科學,既注重實驗的開展又要求學生動腦,所以化學是一門手腦并用的科目。教學互動自然也要結合學科的特點,在實驗上和探究過程中開展教學互動[1]。但是要想讓學生開展有效的互動,教師必須要創(chuàng)設符合學生心理特征的互動情境,這樣才可以吸引學生進行互動。信息科技是將互聯(lián)網和電子計算機結合起來的技術,對教學的開展具有實際意義。
一、信息科技為主導的導入環(huán)節(jié)多元互動研究
教學互動可以滲透到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中,就連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中也不例外,很多教師認為導入環(huán)節(jié)只需要插入幾張圖片,或者上傳一段視頻就可以了,實際上并不是這樣,導入環(huán)節(jié)是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因為課堂剛開始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都比較被動,有的學生心理甚至還在想著課堂以外的事情,通過設置教學互動,讓學生參與某個活動,或者對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進行思考,可以很快讓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2]。例如在講授:《燃燒和滅火》這一節(jié)內容時,教師利用信息科技展示了一段視頻,視頻分為兩段,兩端都是表演燃燒魔術,第一段中的魔術師將一個手帕仿佛一個茶杯中,沾上一些液體隨后點火,火焰立刻在手帕上燃燒起來,當火焰快熄滅時,魔術師立刻晃動手帕讓火焰熄滅,最后發(fā)現(xiàn)手帕完好如初沒有任何破損,另一段視頻中的魔術師,和第一段視頻中的魔術師一樣也在做燃燒的魔術,但是這位魔術師并沒有成功,手帕最后全部燒焦了。教師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結合生活經驗思考:第一段視頻中為什么手帕上的液體全部燒完了,手帕還是完好如初,第二段視頻中僅僅只是手帕的材質不一樣,為什么手帕最后也燒起來了呢?視頻內容非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小組內的成員很積極主動的去思考現(xiàn)象產生的原因,有位學生猜測是因為手帕和液體燃燒時所需要的溫度不一樣,就像在鐵桶里燒紙一樣;對于第二段視頻的現(xiàn)象有學生回答,可能是因為制作手帕的材料變了,或者火焰的溫度更加高了。學生的回答非常地貼近本節(jié)課的新知識——著火點,所以新課前的互動環(huán)節(jié)無疑是給予了學生一次自主探究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對于教師來說為新課的講授做了一次鋪墊。
二、信息科技為主導的實驗環(huán)節(jié)多元互動研究
實驗是初中化學教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因為化學知識基本上都是從實驗現(xiàn)象中抽象出來的,即所謂的觀察現(xiàn)象,分析原因,得出真理的過程。每一堂實驗課前,教師都會對實驗進行精心設計,甚至實驗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的問題都會預先設想好,但是到后續(xù)實驗開展的過程中,往往因為實驗資源匱乏、實驗室紀律難以控制、實驗安全問題等原因讓實驗教學很難有效地開展起來。當前信息科技軟件技術飛速發(fā)展,很多信息化軟件都是模擬現(xiàn)實生活情境進行操作,就連初中化學實驗室,也可以通過軟件技術來模擬。所以教師可以借助軟件技術直接在教室內開展化學實驗互動。例如:仿真化學實驗室3.5是一項國產的化學實驗室軟件,這個軟件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已經非常的成熟。該軟件包括:化學實驗室仿真平臺、三維立體化學物質結構模型、化學學習庫資料中心?;瘜W實驗室仿真平臺一般是用來作為:燃燒、酸堿中和、氣體收集和驗證等一系列實驗的展開,不會因為氣密性差、實驗藥品純度不夠而導致實驗失敗,三維立體化學物質結構模型主要是涉及到相關的物質結構模型探究,比如:石墨的結構模型、金剛石的結構模型比較、化學學習資料庫是用來查閱化學資料,為實驗改進提供借鑒。例如在講授《氧氣》這一節(jié)內容時,本節(jié)課主要是通過四個小實驗來探究氧氣的性質?,F(xiàn)實教學中開展起來非常的費事費力,為了提高教學效率教師將本次實驗通過“仿真化學實驗室3.5”來展開,教學場所是學校計算機房,一組三個位學生進行實驗,并分析實驗現(xiàn)象。比如:第一個“氧氣可以使帶火星木條復燃”的實驗,學生需要點擊軟件的“化學實驗室仿真平臺”按鈕,進入后開始選擇實驗器材,小組成員相互提出有哪些實驗器材需要選擇,比如:燒杯、火柴棒,在軟件中的“藥品庫”里選擇氧氣,通過鼠標將氧氣導入燒杯中,并蓋上玻璃片,這時候其中一位組員提醒同組人,要將毛玻璃粗糙的一面蓋在燒杯上,隨后輕輕移開毛玻璃,留出一個小口,將帶火星的小木條伸入其中發(fā)現(xiàn)木條復燃,組內負責實驗現(xiàn)象記錄的組員將現(xiàn)象記錄。如果碰到的實驗現(xiàn)象自己無法分析,可以借助軟件中的“化學學習資料庫”來查找實驗現(xiàn)象產生的原因。虛擬化實驗室?guī)Ыo大家的是便利,將傳統(tǒng)實驗室和資料庫濃縮成一個虛擬軟件,只需要一臺計算機即可開展初中化學所有的實驗,還可以在實驗中實現(xiàn)教學互動。
三、信息科技為主導的課后環(huán)節(jié)多元互動研究
初中化學教學中可以通過信息技術開展課后學習環(huán)節(jié),化學是一門理科所以課后必須要多練習,多探究,這樣才能夠實現(xiàn)對知識的活學活用。很多教師認為課后教學就是讓學生做大量的練習,對一個知識點反復的訓練,任何學生都會感到厭煩。在信息技術時代下,教師要改變這種課后學習模式,打造生動有趣的課后化學課堂。例如現(xiàn)在的直播軟件非常的流行,成為了人們休閑娛樂的消遣工具。如果將化學作為直播的主題,結合化學實驗現(xiàn)象,化學趣味知識,讓學生和教師在直播間進行互動,將是一次具有創(chuàng)新意義的過程。例如在講授完:《制取氧氣》這部分知識時,本節(jié)課的三個實驗中,利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時學習的難點。所以課后教師以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實驗為主題,進行了一次直播互動。教師約定學生周末上午和教師一同進入某平臺的直播間,教師則在學校實驗室進行直播。直播起始教師讓學生說出氧氣的性質,氧氣的三種制備方法:過氧化氫分解法、氯酸鉀分解法、高錳酸鉀分解法。最后圍繞高錳酸鉀分解法展開實驗,實驗中教師故意設置一些錯誤,比如組裝儀器先上后下、沒有將試管傾斜、沒有在試管口塞棉花、沒有檢測裝置氣密性等等,這些問題都需要學生觀看直播的過程中主動發(fā)現(xiàn),然后再告訴教師問題解決的方法。直播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不再是嚴肅的師生關系,取而代之的是主播和粉絲的關系,教學互動也非常的輕松愉悅,學生不僅玩到了,而且也學到了知識。
四、結語
教學互動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作用非常大,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知識應用能力。關鍵是教師要創(chuàng)設合理的教學互動情境,信息技術具有資源豐富、信息傳輸高效的特點,可以將知識和物體虛擬化打造虛擬實驗室,也可以通過直播打造虛擬課堂,任何生活情境都可以通過視頻展示出來,對學生來說無疑是一個非常好的互動情境。
參考文獻:
[1]曹健.信息技術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9(35):59-60.
[2]魏天祿.如何提高初中化學課堂的有效性[J].學周刊,2020(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