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晶
【摘? ? 要】作為最基礎的學科之一,語文一直都是教學的重點科目,也正因如此,許多學生厭倦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的沉悶課堂,學習興趣與積極性不高,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有必要調整教學策略,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給學生呈現(xiàn)多種多樣的情境課堂,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將抽象語文知識形象化、具體化,調動學生的想象思維,拓寬學生的眼界。
【關鍵詞】初中語文? 情境教學法? 學生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24.103
隨著我國新課改的不斷改革和深入,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有諸多創(chuàng)新性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其中情境教學模式就是一種經(jīng)實踐證明非常有效,也受到廣大語文教師和學生好評的教學模式。情境教學中情的含義是指情感,而境的意義在于教學文本中的境,情在相應的境中被引發(fā)出來,而境則是情所要表達的基礎。通過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構建良好的教學情境,能夠讓原本抽象、枯燥的教材內(nèi)容和教學課堂氣氛變得直觀、活躍、形象,進而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文章中所要表達的意境和語文學習的樂趣。
一、創(chuàng)設疑問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筆者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實效一直處于較低狀態(tài)的主要原因是教學氣氛十分沉悶,不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切實解決這一問題,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全面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知識背景、學習能力,并結合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參與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興趣,進而以更大的積極性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去,最終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比如,在學習初中語文教材中九年級上冊中的“孔乙己”一課時,就可用情境教學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合適的教學情境,從而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習慣直接讓學生分析導致孔乙己悲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而這一問題過于直白,不易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先設置一個新穎的問題,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積極的學習情境,當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fā)出來之后,再引導他們對孔乙己悲劇的主要原因進行分析。在筆者的課堂上,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孔乙己的名字是什么?”大多數(shù)學生都回答“孔乙己。”筆者告訴他們不對。這個否定性的回答卻意外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他們熱情高漲地討論著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最后師生共同討論出:孔乙己苦讀半生只為科舉,作為一介窮書生,最后卻只能靠借賒偷維持生活,可謂窮困潦倒,窮到連一個屬于自己的名字都沒有,可悲至極。當學生都沉浸在對孔乙己的深深同情之中時,筆者趁機提出“導致孔乙己悲劇命運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自然就將學生探究的積極性轉移到新的問題中來。從名字疑問引發(fā)的探究,就是教師設置的疑問情境,在該情境中學生可以較容易地得出結論:孔乙己熱衷科舉制度,傾注了半生精力,這個過程不僅殘害了他的身體,而且還荼毒了他的靈魂,最終導致其以悲劇形式終結了生命。
二、在平等的地位上創(chuàng)設師生之間和諧關系
前文提及的問題情境,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性與自主性,當然促成這些能力培養(yǎng)的關鍵因素需要教師這個引導者的輔助配合,教師不能以知識權威的高級姿態(tài)出現(xiàn),而應該是以平等交流、互助探討的關系來入駐學生隊伍當中。通過問題的引導,讓學生通過問題來閱讀文章,自行搜索有效資源,通過自我思維的運轉來給出自己的見解,不要求答案準確無誤,重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思考的能力,通過自我見解的表達,無形中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自我價值感的體現(xiàn),驅動情感效應,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通過這樣的融入,教師就可以更容易了解每個學生不同的心理特征、認知能力、興趣愛好,鼓勵學生全面參與,問難質疑,借助合理的問題情境點燃大家的思維火花,不斷探索不斷嘗試。
知識理解認知的過程,主要是需要思索與動腦,哪怕是片面的、膚淺的,也有助于理解知識,所以說教師要給予鼓勵與肯定。只有學生感覺到了教師的關心以及認同感,他們的心扉才能真正向教師敞開,才能自發(fā)地愿意跟隨教師一起步入設定的情境,一起學習、探討、交流,學會選擇適宜的學習策略,自主調整認知過程,不斷反思分析,調適心理激活思維,讓所有學生都能夠成為自主學習的獨特個體。
三、利用音樂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
音樂有著其獨特的方式,讓人產(chǎn)生豐富的情感和聯(lián)想,音樂的旋律、節(jié)奏能夠讓聆聽的人被引入到其所要表達的情境之中。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僅可以通過已有的音樂來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境,教師還可以通過自己彈奏、哼唱的形式創(chuàng)設音樂情境。重點在于教師所選取的音樂內(nèi)容、旋律要與教材的內(nèi)容、意境、情境相對應、相協(xié)調,從而引導學生進入文章中的情感世界,讓學生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感受到文章的情感。
例如,在講解《散步》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用《相親相愛一家人》這首歌曲,同時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事先搜集的學生家庭全家福或教師自己的全家福作為圖像背景,從而營造一種溫馨的教學氛圍。在課堂最后,教師可以播放《我愛我家》這首歌來為課堂教學結尾,從而能夠讓學生感覺課堂意猶未盡,進而對語文學習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和積極性,使語文教學效果得到深層次的提升。利用音樂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境,不僅提高了教學效果,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利用音樂與課文的結合打動了學生的心靈,讓其感受到語文學習的魅力。
四、創(chuàng)設直觀教學情境,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初中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了解世界、認識祖國的大好河山、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之情。但是初中語文教材中收錄的一些與祖國魅力景觀有關的課文內(nèi)容豐富、層次眾多,對那些沒有親身游覽過的學生來講,要想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nèi)精準、全面地掌握課文內(nèi)容,還有一定難度。這就需要教師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直觀的教學情境,從而將復雜的教學內(nèi)容以更為直觀、生動的形式展示給學生,進而幫助他們高效完成教學目標。比如,在學習初中語文教材中七年級下冊“蘇州園林”一課時,教師就可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營造出直觀的教學情境,從而幫助學生降低學習難度,促使他們更加精準地理清文章脈絡,精準把握蘇州園林中各個方位的景觀特點。
五、結語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法組織教學活動,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有利于教學實效的提升。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依據(jù)學生特點及教學內(nèi)容,恰當?shù)剡x用疑問、直觀、話劇等情境教學模式組織教學活動,高質量踐行新課改理念,最終不斷優(yōu)化初中語文教學實效。
參考文獻
[1]高蓓蓓.試談情境教學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考試周刊,2020(A5):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