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海燕
【摘 ? ?要】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接受一定的教育,并且所受教育的程度能直接影響其生活質(zhì)量和學習走向。在這篇文章中,筆者將簡要闡述小學語文教師可通過以身作則、開展形式多樣的德育活動以及加強和家長的聯(lián)系等方法做好小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
【關鍵詞】小學生 ?德育教育 ?以身作則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7.065
小學是學生第一次正式接觸學校教育的時期,也是學生學習生涯的啟蒙時期,因此每一位教師都應該重視小學時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在新時代的教育環(huán)境之下,教育相關部門愈發(fā)重視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即德智體美勞這五大方面的發(fā)展。也就是說,學校應結(jié)合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來全面培養(yǎng)學生。本文將淺議教師如何做好小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
一、教師應以身作則
在小學時期,教師不僅要重視學生基礎知識的學習,還應該重視學生道德品質(zhì)的培養(yǎng),即重視德育教育。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大多數(shù)教師都會忽視德育教育,有些教師甚至從不進行德育教育。這是因為這部分教師并沒有認識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還因為很多教師錯誤地認為進行德育教育屬于班主任的工作范疇。筆者極其不贊成這種說法,相反,我認為每位教師都應該在教學過程中融入德育教育。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教書育人是其主要職責,即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學習課本知識,還應該通過自己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如若教師不進行德育教育則便不能保證學校教育的完整性,同時也會影響學生的成長。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對學生而言,德育教育是他們學習的基礎鋪墊,同時他們所受的德育教育也會影響他們的行為習慣、思想道德、人生觀和世界觀。雖然有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會融入德育教育,但其教學質(zhì)量卻極其不理想。歸根結(jié)底,產(chǎn)生這樣的現(xiàn)象便是因為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法并不妥當,因此采用何種方法進行德育教育是每位教師都應該認真思索的問題。以筆者的實際教學工作為例,我認為教師以身作則便是最好的教學方法。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并且他們?nèi)狈蜕鐣慕佑|,因此很多小學生并不能形成自己獨立的認知結(jié)構(gòu)。這主要體現(xiàn)在很多小學生都沒有自己獨立的看法,并且他們對整個世界以及生活中的事物還存在較為模糊的印象。據(jù)相關教育心理學資料顯示,小學時期是培養(yǎng)學生行為習慣、道德品質(zhì)以及引導學生健全人格和樹立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時期。只要教師能夠以身作則并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則學生便會學習教師的各種良好習慣,從而受到間接的德育教育。
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應該給學生樹立榜樣,并給學生呈現(xiàn)自己最佳的狀態(tài)。在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都會對學生提出各種要求,即要求學生準時到校、愛護花草或節(jié)約糧食等習慣。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卻不能養(yǎng)成按時上課、愛護花草或是節(jié)約糧食的好習慣。據(jù)觀察,小學生普遍具有觀察教師甚至模仿教師的習慣,如若學生目睹了教師的不良習慣,勢必會對學生造成消極的影響,并且還會加大教師德育教育的難度。只有教師給學生呈現(xiàn)出良好的狀態(tài),學生才會對教師產(chǎn)生崇敬之心,同時學習教師的優(yōu)良習慣。教師要想給學生樹立榜樣,則應該時刻嚴格要求自己,使自己成為一個擁有良好習慣以及高尚道德品質(zhì)的人,這樣教師才有足夠的底氣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二、開展形式多樣的德育活動
要想提高德育教育的質(zhì)量,教師不僅要以身作則,還可以在班上開展形式多樣的德育活動。眾所周知,德育所涉及的內(nèi)容較為寬泛,包括行為習慣、道德品質(zhì)、個人情感以及人生觀和價值觀等內(nèi)容。而只通過說服教育并不能有效地進行德育教育,只有開展德育活動才能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和成長,并且不同類型的德育活動還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使他們充分領悟德育教育的內(nèi)涵。德育活動的形式何其多,教師可以利用主題班會開展德育活動。至于選用何種主題,教師可以參考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如若教師為了引導學生學會感恩,可以將班會的主題確定為“你最想感恩的人是誰”。在班會課上,教師可以先給學生講解感恩的意義以及學會感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待學生了解感恩的意義之后,教師便可以邀請學生談論他們最想感恩的一個人以及他們之間的感人事件。
在班上舉辦以感恩為主題的活動能讓學生從內(nèi)心深處認識到感恩的重要性,并且引導學生學會感恩他們的父母、同學和教師以及生活中給予他們幫助的人。學生的感恩之情并不是在短時間內(nèi)就能培養(yǎng)的,而需要教師不斷開展和感恩相關的活動,并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體會感恩的意義。當然要想引導學生們學會感恩,教師還可以給學生布置一項感恩他人的任務,即要求學生向他人表達感恩之情。感恩是每位學生都必須具備的一種情懷,這一種情懷能為身邊的人帶來溫暖,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學會主動表達內(nèi)心的感情并主動感恩他人。與之類似的德育活動還有很多,教師可以循序漸進地在班上開展。要想保證活動的效果,教師則應該提前精心準備活動并安排好活動的相關事宜。
三、加強和家長的聯(lián)系
教育是一個受學生個人、教師以及家庭影響的過程,然而很多家長卻錯誤地認為教育孩子是教師的職責。當然筆者并不否認每一位教師都擔負著教育學生的任務,但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也需要家長的積極配合,并且家庭教育也是學生不可缺少的教育。教師作為學校和家長之間溝通的橋梁,應該利用業(yè)余時間加強和家長的聯(lián)系。在和家長聯(lián)系的過程中,教師才能有效地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并且教師還可以和家長共同探討德育教育方法。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教師,相比教師而言,他們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只有加強和家長的聯(lián)系才能使教師的德育教育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如若教師在不了解學生的情況下對其進行德育教育,則未必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相反還極其可能會產(chǎn)生適得其反的后果。教師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采用不同方式和家長進行聯(lián)系,如采用電話聯(lián)系或家訪等形式。在和家長溝通的過程中,還能讓家長們感受到教師對學生的關注和關愛,從而感化家長協(xié)同教師進行德育教育。
在新時代的教育環(huán)境之下,教育相關部門開始提倡教師應重視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在上文中,筆者簡要闡述了教師開展德育教育工作的幾種方法,教師可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用。
參考文獻
[1]汪擁軍.身正不令而行——小學生品德教育針對性策略之“以身作則”[J].南北橋,2020,000(001):204-205.
[2]周躍良.論中小學德育活動課程建設[J].課程.教材.教法,1999(0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