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珍珍
【摘 ? ?要】初中數學與小學數學相比,無論是廣度還是深度都有了較大的提升,不少初入中學的學生還不能夠較好地接受數學教師的教學,如何讓學生快速融入教學課堂是當前初中數學教師積極探討的問題。本文將結合筆者實際的初中數學教學經驗來對數學課堂教學導入這一問題進行論述。
【關鍵詞】初中數學 ?課堂教學導入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3.031
教學環(huán)節(jié)一般包括以下四個部分:導入環(huán)節(jié)、講授新課、課堂小結、鞏固練習。由于初中數學本身較為抽象、枯燥,教學效果一般不是很好。通過對初中數學教學的分析,筆者發(fā)現,處理好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導入環(huán)節(jié),對整節(jié)課的順利進行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在設計導入之前,教師要注意,導入的設計必須有以下幾個特點。
要激發(fā)起學生的興趣。一個好的教學導入,能夠在課程開始的5到10分鐘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對本節(jié)課的內容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學生學習的興趣有了,學習狀態(tài)自然也就有了。
能讓學生自主進行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僅僅作為整個教學的引導者,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能夠激發(fā)起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讓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積極地參與到整個教學過程中來,則能夠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在設計教學導入部分時,要注意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能夠通過導入部分融入到今天所學的知識中,更能通過導入部分的內容來教會學生如何分析問題、處理問題。
可見,導入在教學中占有較為重要的地位,好的教學導入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帶動整個課堂的教學氣氛。根據自身的教學實踐,筆者得到以下幾種提高初中數學教學導入效果的措施。
一、直接導入課程
直接導入課程,就是在教學開始時,向學生“開門見山”地介紹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通過這種方法,學生能夠把注意力快速地轉移到本節(jié)課的重點知識上來,而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也被清楚地介紹給學生了。如在講解“圓的基本性質”這一章節(jié)時,筆者就直接向學生介紹了“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大家要掌握圓的周長、圓的面積是如何計算的?!蓖ㄟ^直接導入,學生抓住了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在聽課的過程中會注意認真聽有關圓的周長、圓的面積方面的知識。
二、通過多媒體導入課程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多媒體技術逐漸被應用到教學中來,而多媒體包含的動畫、音樂等,具有直觀、形象、生動的特點,極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如果通過多媒體導入課程,則會很好地提升初中數學教學的效率。
三、通過故事來導入課程
初中生剛剛離開小學,其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還不成熟,對周圍的事物還存在好奇心,所以,在教學導入部分,如果能通過與本節(jié)課知識點相關的故事來導入課程,則不僅僅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本節(jié)課知識的興趣,更能活躍課堂氣氛,起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如在講解“三視圖”這一章節(jié)時,筆者就給學生講了一個故事:從前,有五個盲人,從來沒有見過大象,不知道大象長什么樣,他們就決定去摸摸大象。第一個人摸到了鼻子,他說:“大象像一條彎彎的管子。”第二個人摸到了尾巴,他說:“大象像個細細的棍子?!钡谌齻€人摸到了身體,他說:“大象像一堵墻。”第四個人摸到了腿,他說:“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通過這個故事,學生懂得了在看待事情時要全面,不能分割開來,在不同的角度事情看起來是不同的。從而引入今天的知識點,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被調動起來了。
四、通過設置懸念來導入課程
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能針對學生的好奇心來設置懸念,激發(fā)學生探究問題的欲望,則能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如在講解“整式與分式”時,筆者問了學生一個問題:媽媽在洗衣服時,分別取相同量的水來漂洗衣服,請同學們來幫媽媽想一下,是用全部的水一次性來漂洗衣服還是分3次來漂洗衣服,衣服會洗得更干凈些呢?通過設置懸念,學生在學習本節(jié)課時會認真地聽老師講每一個知識點,力求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幫媽媽解決這個問題。但在設置懸念時,教師應注意,懸念不能太難,以防學生不能解決這個問題,而喪失解決問題的信心,也不能過于簡單,難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五、通過對上節(jié)課的復習來導入課程
通過對上節(jié)課的復習來導入本節(jié)課,也是傳統(tǒng)初中數學教學中常用的導入方法,其具體做法是在對上節(jié)課的知識點加以回顧的基礎上導入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通過這種導入方式,學生不僅能夠了解本節(jié)課知識的重難點,更能對上節(jié)課所學過的知識進行復習。如在講解“圓的基本性質”時,筆者就在課程開始時,向學生提出幾個問題:(1)半徑為5cm的圓,其周長是多少?(2)周長為31.4cm的圓,其半徑是多少?其面積又是多少呢?通過這兩個問題,學生復習了上節(jié)課的知識點,并對本節(jié)課所學的“圓的面積”有所了解。
六、通過實物來導入課程
通過實物來導入課程,這樣的課程導入方式在進行初中數學幾何部分的教學時較為常用。教師可以準備一個幾何圖形帶到課堂上,讓學生自己觀察與思考。通過實物的展示,學生能夠直觀地了解幾何圖形的基本特點,如有幾條邊、幾個角等等,在學習過程中較好地把握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并為學生今后的立體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奠定基礎。
初中數學教學的導入可以選擇很多方式,但教師應根據學生的不同年齡、不同心理發(fā)展狀況選擇不同的導入方式,通過適當的導入來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熱情,并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判斷能力,為接下來講授新課環(huán)節(jié)奠定基礎。相信通過良好的導入環(huán)節(jié),我們的初中數學教學一定會大放異彩。
參考文獻
[1]王光明,王迎.高效與低效數學課堂導入的案例比較[J].教學與管理(中學版),2011,000(001):49-51.
[2]史龍.高中數學課堂導入方法及案例分析[J].數理化解題研究:高中版,2014,000(01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