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露
【摘 ? ?要】小學科學的新課標中指出,教師要在教學中有效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并構建生活化、趣味化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深刻地體會科學與日常生活的聯(lián)系,從而形成學生體驗科學魅力,感知科學色彩的基本能力,加強學生與科學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 ?小學科學 ?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3.005
針對小學生的教學往往需要教師傾注更多的創(chuàng)意和想法,它更重視對學生學習情感的把握,需要教師格外關注學生的學習情緒和興趣。因為小學生初入校園不久,對于學習這件事情的認知尚不成熟,再加上初次接觸科學學科,難免會出現理解上的困難。所以,教師要盡可能地創(chuàng)造出學生熟悉和喜愛的教學情境,以此來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提高教法運用的可行性。這也就是小學科學教學必須實施生活化教學策略的重要背景。
一、小學科學教學中開展生活化教學的要求
有的教師在具體實施生活化教學策略時,常常會產生只要我采取了相應的手段就一定會取得效果的想法。但在實際的教法運用環(huán)節(jié)中,生活化教學存在著許多不可預測的變數。因此,為了避免教學的失誤,教師應當形成基本的教法運用原則,以此來保證課堂教學的基本效果。
1.主體性原則。教師突出強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有利于提升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積極性。在應用生活化教學策略時,教師也要充分將學生的因素納入考慮范圍內,一方面要轉變自己作為教師的角色,積極鼓勵學生把握課堂主導權,讓學生在潛意識中形成自己是課堂主人的觀點;另一方面,教師設計的生活化教學方案要始終以學生的需要為中心。教師要對學生的基本學習、興趣、性格信息有一個較為全面的把握,以此為依據設計學生易于接受和喜愛的生活化教學方案。只有將學生牢牢地擺在課堂主體的位置上,教師才能夠將生活化教學的作用發(fā)揮到最大。
2.科學性原則。教師開展生活化教學必須限制在一個合理的度和量的范圍內,而不是為了生活化而使用生活化教學策略。生活化教學只是一個將學科內涵充分呈現并被學生快速吸收的載體,而不是教學的全部。如果教師只是看中了生活化教學對學生的調動作用而濫用生活化教學策略,反而會造成教學質量的下降。因此,以學科內容為骨,以生活化特色為翼的教法運用觀點才能真正服務于效率提升和質量提高,而不能為了追逐生活化教學策略虛無的外表而犧牲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
3.拓展性原則。生活化的教學應當帶領學生從教材,從教室走向更加廣闊的自然社會和人類社會。教師無論是在課堂上營造生活化的教學情境,還是將學生帶出課堂感受生活之美,都應當牢牢把握對教法的拓展運用要求。一方面,教師要豐富生活化教學的方式和途徑,善于借助演、看、聽、動等多形式來展現生活化教學的優(yōu)勢,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教師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點,緊跟教學改革的潮流,將人文精神和學生個性化培養(yǎng)觀念帶入教學中,突出強調生活化教學對學生的重視和發(fā)展要求,推動生活化教學的運用邁上更高的臺階。
二、小學科學教學中開展生活化教學的具體方法
1.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創(chuàng)建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是教師達成生活化教學的第一步。為了幫助學生克服初入校園的緊張感,消減學生學習科學的疏離感,教師要將生活化的場景運用于教學中,幫助學生快速適應科學學科的學習。一方面,教師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應當形成一個完整的過程,以生活化的課前導入,生活化的課堂展開,生活化的課后復習形成學生完整的學習鏈;另一方面,教師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境時要緊密結合科學學科的基本特點,善于將科學學科客觀、真實的優(yōu)勢展現出來,幫助學生充分了解科學從而愛上科學。除此之外,教師還要積極借助生活中常見的道具、資料、案例來優(yōu)化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豐富生活化教學的內涵。
2.開展生活化的教學活動。小學科學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所以教師運用生活化教學策略要盡可能將教材中的內容與生活中常見的現象結合,拉近學生與學科的距離。同時借助生活化的教學活動活化教材,幫助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觀察中體會到不一樣的學習樂趣。因此,教師應當根據科學教材中的內容為學生安排合理的生活化實踐活動。例如,在學習“月相變化”這一部分知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月亮的周期變化并拍照記錄下來,在章節(jié)學習結束之后舉辦一個交流會讓學生展示自己的觀察成果。借助這種方式,學生的實踐意識和科學興趣都能夠得到較好的提升。
3.選擇生活化的教學內容。根據小學科學新課標的要求來看,教師將教學扎根于生活的另一個目的就是帶領學生探索生活的秘密,培養(yǎng)善于發(fā)現科學的眼光,形成學生對真理、對自然、對生命的尊重意識。因此,在選擇生活化的教學內容時,教師不僅要巧妙地將教材內容生活化,打好學生的科學基礎,還要將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人類社會價值觀等內容帶入課堂中,推動學生從科學認知到真理認知再到價值認知方面取得進步。同時,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將自己在學習科學時了解到的知識,掌握的素養(yǎng),形成的觀念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指導自己的言行和解決生活中的難題。教師要不斷強化實際生活與客觀教學的聯(lián)系,以生活充實教學,以教學反哺生活,培養(yǎng)學生學以致用的良好精神。
4.設置生活化的教學問題。對學生學科思維的培養(yǎng)是最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思考問題的方式較為簡單,在解決問題時仍然需要依靠生活經驗豐富的教師。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問題時要加入生活化的要素,一來可以改變枯燥的教學氛圍,提升提問的趣味性;二來可以迎合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解題的效率。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優(yōu)化提問,將問題設置在某一生活場景中,拉近學生與學科的距離。這樣一來,學生思考解決的就是與自己生活相關的問題,自然而然地,學生也就能找到學習科學知識的動力,從而培養(yǎng)認真鉆研和主動探究的優(yōu)良品質。
以上就是我在運用生活化策略進行小學科學教學時常常思考的一些問題和得出的解決方法。事實上,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不僅能夠運用于小學科學中,達到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索精神,提升學生基本學科素養(yǎng)的目的,在其他學科的教學中,教師同樣要重視生活化教學的價值,樂于并且善于將生活化教學的理念轉化為具體的實踐行為,以此來實現對學生主體學習潛力的發(fā)掘目的。只有這樣,我們教師才能為學生的持續(xù)發(fā)展做好充分的準備。
參考文獻
[1]馮莎.探析生活化策略在小學科學教育中的應用[J].亞太教育,2016(6).
[2]曹軍.生活化教學應用于小學科學教育中的策略分析[J].新課程(小學),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