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騫 楊菲
【摘? ? 要】走班制教學是當前我國素質教育教學改革之后所呈現的一種全新的學科教學模式,在具體教學實踐方面更具有靈活性和可選擇性,從興趣激發(fā)、能力構建等方面全面滿足各階段的人才培養(yǎng)需要,同時貼合素質教育以人為本的教學核心理念。以下我就結合新高考制度談談如何做好走班制教學模式的實踐。
【關鍵詞】新高考? 走班制? 模式探究? 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5.175
一個哲學觀點是社會政治、經濟的發(fā)展決定著文化的發(fā)展。從21世紀的教學改革來說正是對這一哲學理論的典型印證。由于歷史等各方面的原因我國經濟曾經落后于世界諸多國家,尤其是20世紀中期之后,伴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我國逐漸走出貧窮落后的狀態(tài),一步步實現了經濟上的發(fā)展,尤其是伴隨著20世紀70年代所實行的一系列改革開放政策,我們迎來了經濟的騰飛,進入21世紀的中國已經逐步擺脫了貧困,初步實現了全民小康,所以對于整個中國社會來說,我們也逐步從單純地追求物質文明的發(fā)展,開始過渡到重視精神文明的建設。而相較于以往國家之間的競爭來說,綜合國力不再僅僅呈現在經濟方面,更多的是表現在文化發(fā)展方面,尤其是人才的培養(yǎng)上。
人才培養(yǎng)領域內最顯著的成果就是素質教育改革。以新的高考制度改革為例,其一改以往一刀切的文理分科機制,開始實施對應的3+X考試學科選擇,這就給了學生專業(yè)選擇方面更大的自由性,讓學生能夠最大限度地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選擇最為優(yōu)勢的學科,從進一步高等教育階段的教學來說,提前選拔出了在某幾門專業(yè)方面具有天賦、潛力和興趣的學生,也為精準的人才培養(yǎng)提供了初步的人才篩選策略。那么新高考學科選擇上的靈活性也就帶來了日常教學課堂的“流動性”,即我們所講的走班式教學,一方面,針對可靈活選擇的學科采取走班制,最高效的組織班級課堂,實現教師資源的最優(yōu)配置;而另一方面則是針對所有學科,走班制教學也給教師的教學提供了挑戰(zhàn),促進教師自身能力和素養(yǎng)的提升,構建高效的課堂,避免被學生“嫌棄”??傊甙嘀茙Ыo教學的靈活性和選擇性的同時也著實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那么以下我就從新高考所呈現的教學現狀出發(fā),談談如何做好走班式教學。
一、轉變教育思想,凸顯因材施教理念
就如上文所強調的,新高考制度的改革根本目的在于提前為高等教育選拔有潛力的專業(yè)人才苗子,同時改變“因考而教”、“唯分數論成敗”的教學認知,所以在新高考制度所衍生的走班制教學實踐中,作為教師我們先要更新自身教學思想,透徹理解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這兩大素質教育核心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做到因材施教,從而實現走班制教學的相對高效性,高質量性。
首先,在走班制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我們要明確一條最核心的教學原則:課堂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所以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尤其是對于高中階段的教學來說,相對于以往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具備學科知識基礎,同時也伴隨著智力的發(fā)育和學習能力的構建,學生已經具備了基礎的自主認知和學習能力,并且走班制教學中,學生選擇的大多是自己感興趣或者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科,所以在課堂上作為教師我們需要做的更多的是引導和啟發(fā),而不是“死板的教授知識”,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注重互動和交流,打造學生主動問、學生主動想、學生主動學的課堂。
其次,在走班制教學中,作為教師我們還要著重于強調因材施教。即使新高考制度的實施,我們高考選拔人才所依賴的最基本的形式還是考試,所以走班過程中學生所選擇的學科往往是其未來考試最核心的參照,因此,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我們更要針對學生的特點,針對學科的特性實現針對性教學,尤其是發(fā)現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而做到因材施教,針對性的鞏固和補齊短板,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的最優(yōu)效果。
二、做好教學規(guī)劃,將走班制和新的教學模式巧妙融合
走班制教學模式下,學生所選擇的學科絕大部分基于興趣和未來高考的動力,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反而我們教學模式的選擇局限性較小,也就更有利于教師充分發(fā)揮靈活性和自由性,將素質教育所提出的以培養(yǎng)學生思維和能力的教學模式更好地融入日常教學中。
首先,走班制教學模式下,我們要以培養(yǎng)學生思維和自主學習習慣為主,融入啟發(fā)式教學模式。在基本的課堂教學之前,通過導學案的方式實現教學內容的提前導入,引導學生課前預習,為實際的課堂參與做好準備,讓課堂聽講更加有目的性、有針對性。另外,課堂教學中通過問題討論不斷引導學生思考、產生疑問,更深入的融入課堂,主動思考,構建學科思維。
其次,在走班制教學中,我們更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如上文所講,走班制自主選擇學科所帶來的一個較為明顯的現象就是大部分學生選擇的都是自己的優(yōu)勢學科,那么對應的學科能力也就相對較好,因此,在教學中也就具備更強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探究式教學、主題討論式教學進一步鞏固和發(fā)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整個的學科學習效率。
三、通過多媒體手段凸顯專業(yè)特色,構建科學的學生評價系統
走班制教學一定程度上將學科自身特性凸顯出來,所以在教學中我們可以結合智能型教學模式來進一步凸顯特色。
首先,走班制教學中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我們能夠更系統性的實現教學的一致性,凸顯學科專業(yè)方面更為深層的內容。如上文提到的導學式教學,課前導入我們可以通過電子教育平臺發(fā)布任務,讓學生查看和下載,讓課前導學涉及面更廣,同時還可以利用微課等拓展學科內容,豐富學生知識儲備,進一步塑造學生的學科綜合素養(yǎng)。
其次,走班制教學中,我們還要依托于互聯網構建綜合性的學生評價模式。如通過教學平臺將學生的線上互動學科納入考察范圍,同時依托于大數據更為準確的分析學生學科學習需要,進而針對性評價學生學習成果,也為教師進一步的教學工作開展提供科學依據。
總之,當前我國在教育發(fā)展方面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包括教學體制的改革、教學內容的革新、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等等,而素質教育集中呈現了我們幾十年來教學改革探索的成果。如新高考形勢下的走班制教學的實施也徹底革新了我國傳統的教學模式,為我國的人才培養(yǎng)探尋一條更為科學、合理且高效的發(fā)展之路。
參考文獻
[1]黃斌.新高考背景下走班制教學的設計原則與策略[J].師道:教研:141.
[2]楊志明.新高考與走班制教學之分類分層探析[J].決策與信息,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