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靜思
【摘 ? ?要】心理教學是高中階段教學的重點科目,也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方式。當前的高中心理教學過程中,學生普遍存在分享缺失的問題,教師必須針對這個問題給出合理的解決措施。本文旨在探討高中心理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分享缺失問題以及應對策略。
【關鍵詞】高中心理 ?分享缺失 ?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7.130
心理教學過程中的分享缺失問題,指的是在心理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受到心理因素和在外因素的影響,不愿意或不主動的與教師、同學分享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和遇到的困難。教師需要考慮到高中學生的心理特點,研究導致學生出現(xiàn)分享缺失問題的根源,并從根源入手,探索高效的心理教學方式,讓學生主動分享自己的想法。只有讓學生主動分享,教師才能更好地了解學生存在的問題,并及時給予學生幫助。
一、心理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分享缺失問題
(一)學生缺乏與教師的主動溝通和交流
高中生思想上和心理上相對成熟,學會將自己的情緒隱藏起來,并且缺乏科學的情緒發(fā)泄方式。此外,高中階段學生學習的壓力非常大,不管是來自教師的督促和管理,還是來自家長的殷切期望,都可能在無形之中給學生造成心理壓力。而學生受到心理因素的影響,在心理課堂學習過程中,不愿意主動與教師分享自己面臨的心理壓力。這就導致了學生的分享缺失問題越來越嚴重,如果教師沒有重視學生存在的分享缺失問題,可能會讓學生的心理壓力問題越來越嚴重。此外,在心理課堂教學中,學生以理論知識學習為主,忽視了自己內(nèi)心面臨的心理問題,用教材上的方式自主解決心理壓力。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給學生緩解的壓力,給學生提供理論指導,但是這樣一來,學生依靠教材上的指導來解決心理問題,就更不會積極的分享自己的想法。這也是導致學生分享缺失的重要原因。
(二)學生對心理分享存在誤解,心理課堂上學生的心理分享積極性不高
即使是高中生,也會非常在意其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心理上也存在敏感性。尤其是針對心理課堂學習來說,很多學生害怕被同學看成是有心理問題的人,不愿意面對自己的心理想法。此外,學生對于心理課堂學習也存在一定的誤解,很多人認為自己沒有心理問題,不需要學習心理課。這就導致了在心理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度不高,很多學生都有事不關己的心態(tài)。一部分學生即使有心理壓力,在課堂上也不愿意主動分享。因為課堂上分享自己的心理想法,全班的學生都能知道,所以很多學生并不愿意將自己的內(nèi)心想法分享出來。因此,學生對于心理教學存在的誤解是導致心理課堂上分享缺失的重要原因,這也是核心問題。因為高中學生不像小學生那樣容易引導,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和對待心理問題的態(tài)度。不愿意分享心理壓力的學生,教師需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尤其要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探索讓學生主動分享心里想法的方式。
(三)心理課堂上學生的心理分享有所顧慮,缺乏真實度
每個人都有自己心里的想法,有的想法可能是極端的、錯誤的,需要教師通過心理教學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導。但是高中學生在心理課堂上的分享往往有所保留,他們會憑借自己的判斷和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有所保留的分享心理想法。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定年齡階段的成年或未成年學生,或多或少會隱藏自己的情緒,給其他人制造一種假象。這種現(xiàn)象在高中學生之間也是普遍存在的。因此,教師不僅要注重讓學生主動分享心里的想法,還應該觀察學生言語的真實性,尋找解決方法。
二、如何解決心理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分享缺失問題
(一)教師建立開放包容的心理課堂,主動與學生溝通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是引導學生學習的主導者,只有建立開放包容的教學課堂,學生才能主動參與其中。心理教學過程中也是一樣,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和教學風格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行為。心理教學中,學生的分享缺失問題需要教師尋找突破口。教師可以在心理教學過程中,少一些生硬的課堂規(guī)矩,多一些耐心的傾聽,建立一個暢所欲言的心理教學課堂。此外,想要讓學生主動分享自己的心里想法或是遇到的心理困境,教師可以從自己本身開始,分享自己的故事或是對于學生有幫助的、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故事。這樣一來,教師起了帶頭作用,給學生提供一個分享喜怒哀樂的平臺,能夠有效地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主動分享自己的心理想法。
(二)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心理課堂分享,鼓勵學生主動分享心理困惑
心理課堂是一個引導學生分享心里想法,正確對待生活中常見的心理困惑問題的課程。因此,針對學生不愿意主動分享自己的心理想法,隱藏自己的內(nèi)心,教師需要探索這個問題的解決方式。心理學本身就是一個教育教學的重點科目,心理課程存在的意義是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想要改變學生對心理教學的誤解,就要讓學生了解心理教學的作用和存在的意義,讓學生用嚴謹?shù)?、正確的態(tài)度對待心理課堂學習。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減壓游戲,暢所欲言,讓學生學會將內(nèi)心壓抑的想法分享出來,釋放心理壓力。
(三)用科學的方式引導學生實事求是的分析心理困惑
眾所周知,高中學生的心理壓力是非常大的,這個壓力多數(shù)來自學習方面。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更加擔心自己的考試成績,因為成績不僅與高考有關,還與家長和教師的期望有關。學生經(jīng)常會擔心自己的成績下滑,害怕遭受失敗的打擊。同樣的,學習成績差的學生,來自教師的嚴厲督促甚至家長言語上的刺激,都會給學生造成心理壓力。因此,很多學生不愿意訴說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用假象偽裝自己。針對這個問題,教師不一定要讓學生在課堂上當著所有同學的面講出來,而是鼓勵學生在私底下與教師溝通交流。與此同時,教師通過正確的、科學的方式引導學生釋放心理壓力,學會用正確的方法給自己減壓。比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運動,用運動減壓的方式是最便捷的。此外,教師還可以給學生分享一些教學案例,通過對情緒發(fā)泄重要性的探究,讓學生了解正確釋放心理壓力的重要性。只有通過教師的科學引導,學生才能真實地反映自己的心理想法,直面自己的心理壓力問題。
總的來說,高中階段的學生分享缺失問題是非常普遍的。導致學生分享缺失問題的原因有很多,不僅是學生自己受到的內(nèi)在或外在的心理壓力原因,導致學生不愿意分享心理困惑,還與學生在高中階段的學業(yè)成績問題有很大關系。因此,教師要重視這個問題,用正確的方式引導學生直面自己的內(nèi)心,建立一個暢所欲言的心理課堂。
參考文獻
[1]吳祥.教師課堂包容心理養(yǎng)成策略[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30):62-63.
[2]石麗媛.金口易開,生機再來——高中心理課學生沉默的原因與對策[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