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陽麗
摘要:寫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通過寫作,可以展現(xiàn)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生活閱歷以及思想認識等。小學階段是學生打好寫作基礎的關鍵時期,因此在小學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至關重要。文章探討小學語文寫作教學開展的有效策略,希望助力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順利開展以及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 寫作教學 問題 有效策略
對于小學生而言,寫作能力是其需要掌握的核心技能之一。寫作是對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文章結構組織能力的綜合考查,不僅要求學生有堅實的詞匯基礎,而且還需要具備一定的表達能力。隨著素質教育的逐步推進,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成為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目標。但實際的小學寫作教學中仍然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小學生受到先天智力和生活環(huán)境等因素影響,在寫作學習時會出現(xiàn)明顯的差異,這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教師就需要在認識寫作教學開展重要性的基礎上,為每個學生的寫作提供不竭的動力。
一、鼓勵學生廣泛閱讀,豐富寫作素材
寫作和閱讀有著相輔相成的關系,閱讀是基礎,寫作是目的。同時,閱讀是小學生寫作的重要素材來源,教師通過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大量閱讀,掌握更多寫作技巧和知識,為寫作教學提供更多的素材。教師要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就得加強對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教師可以推薦一些與寫作有關的書籍,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寫作素材,從而為寫作打下扎實的基礎。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時,教師在讓學生深入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適當?shù)貫閷W生講述一些相關的事例進行拓展,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寫作素材?!稙橹腥A之崛起而讀書》講述的是周恩來在少年時代的一件事,他親眼目睹了中國人在外國租界受到洋人欺凌卻無處說理的事情,從中體會到伯父那句“中華不振”的含義,從而立志要為振興中華而讀書。文章表現(xiàn)了周恩來的博大胸襟和遠大志向。教師在此基礎上,可以推薦學生閱讀愛國人士為中華振興而努力的書籍,這一方面可以激起學生內心的共鳴,感受中華振興的必要性;另一方面,能夠使學生通過閱讀,掌握大量的寫作素材,獲得真實的情感,從而寫出更有感情的文章??傊?,學生通過廣泛閱讀能夠掌握更多的寫作技巧,豐富其寫作素材,使寫作教學的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
二、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為寫作教學打好基礎
目前,很多小學生的學習壓力非常大,他們大多過著學校、家庭、補習班三點一線的生活。這種模式讓很多學生對寫作逐漸失去了興趣。同時,學校和家長都忽視了課外活動的重要性,這使得小學生與生活之間缺乏聯(lián)系,只能在狹隘的空間內學習,久而久之,小學生的想象力也受到了限制,對事物的觀察能力也相對減弱,缺乏寫作的基礎。另一方面,小學生也沒有養(yǎng)成對身邊人和事進行觀察的習慣,在寫作中也不能夠對其進行恰當描述,這導致小學生對寫作教學產(chǎn)生畏懼的心理。教師在寫作教學中也沒有教會學生怎么觀察周圍的人和事,沒有給出具體細致的觀察要求。
小學作文是對客觀事物的一種反映,而生活又是寫作的源泉,因此,教師在寫作教學中,需要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他認為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如果教育只是書面上的,那么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意義。將生活作為教育內容,才不會使得教育的內容狹隘。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多參加課外活動,對生活進行觀察和積累。
例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通過對魯迅先生動作、神態(tài)、表情等描寫,表現(xiàn)了魯迅先生愛憎分明,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質。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對人物進行觀察,為寫作教學積累基礎。首先,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了解,體會文章如何通過對人物語言、動作、神態(tài)的描寫,表現(xiàn)人物的品質。其次,在寫某個具體人物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其進行觀察,通過某些事例反映人物的品質。學生可以對具體人物有目標、有順序和有方向地觀察,把人物特點、動作、語言、神態(tài)詳細記錄下來,這樣,在對人物進行寫作時,就有了良好的寫作基礎。
三、課外拓展,提高寫作教學質量
小學語文課堂一般只有短短的四十分鐘,教師在講解寫作技巧和寫作要求等相關知識后,剩余的時間有限,學生很難完成一篇文章,因此,開展課外寫作拓展對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質量很有必要。課外寫作拓展需要和課堂講述的寫作技巧相關聯(lián),教師布置的課外寫作任務要與當天所學的教學內容相一致,這樣才能有效保證學生將當天所學的知識點轉化成自身的能力。另外,教師還需要提高課外寫作拓展的趣味性,這樣才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使學生主動利用課余時間完成寫作任務,從而提高寫作質量。
例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文《魯濱孫漂流記》時,可以要求學生展開想象,思考假如自己流落到一個荒島,將怎樣生活。小學生由于缺乏野外生存體驗和知識,很難對自己流落荒島的情景展開想象。這時,教師就可以介紹相關書籍,使學生了解野外生存的必備知識,再組織學生開展野外生存活動,讓學生能夠自主寫出一篇優(yōu)秀的文章。
四、借助思維導圖教學策略,幫助學生謀篇布局
語文新課標提出對學生寫作的總體要求是具體明確地表達自己的見聞、體驗和想法,但并沒有對怎樣才算“具體明確”做進一步的闡述。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總是鼓勵學生要把自己想寫的內容寫清楚、寫具體,用通順流暢的句子表達自己真實的情感,但學生對于“具體、明確”還缺乏相關的概念,不能真正領悟其含義。
教師在進行寫作教學時,需要借助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對文章進行謀篇布局,即學生在已有想法的基礎上,對整篇文章的結構進行設計,在文章大框架下添加子內容,使整篇文章飽滿、不散亂。在對文章的結構進行構建時,首先需要思考文章整體想表達的內容與各個部分之間的關系;其次,合理安排各個部分的內容,再利用豐富的材料對各個部分進行填充;最后將各個部分串聯(lián)起來,從而形成一篇結構嚴謹、內容豐富的文章。
五、結語
教師要對寫作教學有足夠的重視,通過鼓勵學生廣泛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開展課外拓展活動,借助思維導圖,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葉玲.探究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有效開展策略[J].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17(08):40.
[2]馬希秀.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寫作一體化教學策略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12):73.
[3]胡曉風.陶行知教育文集[M].成都:四川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