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檬
摘 要:目前,隨著互聯網行業(yè)的發(fā)展,新媒體行業(yè)也得到了快速的發(fā)展,給傳統的媒體行業(yè)帶來了不小的沖擊,雖說在一定程度上創(chuàng)新了廣播電視新聞的采編技術,但在整體的轉型上還存在一些客觀的問題需要解決。本文以新媒體環(huán)境下廣播電臺新聞的采訪技巧為出發(fā)點,闡述了當前環(huán)境下新聞采編的流程以及應該注意的事項,以期進一步提升廣播電臺傳統媒體行業(yè)的新聞傳播力和社會信息的影響力。
關鍵詞:新媒體;新聞;采編技巧
中圖分類號:G22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866(2020)08-0092-02
在當前新媒體快速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下,新聞媒體的總體格局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電視新聞以及傳統的紙質媒體遭受到了不小的沖擊。越來越多的人們使用手機或者互聯網來獲取自己想要了解的新聞熱點事件,但其中也存在一定的隱患,例如網絡上的監(jiān)管不嚴,致使一些新媒體平臺為了獲得更高的點擊量而對所發(fā)生的時間不加以認證就進行傳播,這就會給人們造成一種錯誤的輿論導向。因此,在傳統的媒體行業(yè)中,在加快新媒體建設的同時,新聞采編的從業(yè)人員也要不斷地提升和創(chuàng)新采編績效,從而更有效地獲得大眾的認可,促進媒體行業(yè)的健康發(fā)展。
一、新聞采編技巧的內涵
廣播電臺新聞采編技術主要就是指在新聞信息的采集和加工過程中,運用一定的個性化理念和技術手段,從而形成傳播信息內容的一種方式方法。而采編技巧主要包括兩種,一種是新聞采訪,另一種就是將采訪的新聞進行再編輯和加工。這些都離不開一定的采編技巧作為支撐,其是獲取新聞信息和優(yōu)化新聞內容的重要手段。就新聞采訪而言,其主要目的就是將事件的真相通過客觀的陳述傳遞給大眾,后期的編輯制作則是將前期采訪所獲取的信息進行技術上和形式上的二次加工,使大眾更加容易地了解事件本身的信息情況。
二、當前采編的現狀和不足
(一)理念落后,服務不到位
廣播電臺新聞作為我國大眾獲取相關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當前有一些從業(yè)人員并沒有真正意識到自身的崗位職責的重要性,依舊延續(xù)著那種為博得讀者的關注,將社會上的一些不良的信息傳播出去,還有一些從業(yè)人員為了博得關注量,“標題黨”應運而生。作為黨和人民的喉舌,廣播電臺在新聞采訪時,要緊緊圍繞群眾的需要,只有切實反映群眾的需要,才能夠更好地發(fā)展下去。
(二)采訪隊伍的素質不強
采訪隊伍的建設是廣播電臺新聞發(fā)展的關鍵,也是推動廣播電臺發(fā)展的強心劑。一個好的采編隊伍可以在加大自身競爭力的同時,還能夠有效地加快新聞的傳播速度。但在當前,一些廣播電臺的從業(yè)工作者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缺乏高素質的采編人員,同時采編人員的老齡化也十分嚴重,從事采編一線的多數為年輕人,而后期的編輯工作多數為年齡大的工作人員,兩極分化嚴重;二是現有采編人員的采編技巧有待提高,受傳統媒體的影響,一些采編人員還在繼續(xù)沿用老一套的采編形式,思想理念落后;三是采編人員的整體素質問題,面對復雜多變的情況,采編人員要具備更高的心理素質和應變能力。
(三)趨利嚴重
當前,一些地方的廣播電臺為了能夠追求更大化的經濟效益,往往在信息傳遞和節(jié)目的制作上更加注重以經濟效益為出發(fā)點,而忽視了社會效應的存在。例如,在節(jié)目的制作上,為了拉取更多的贊助,在節(jié)目中頻繁地“打廣告”,而并不在乎其產品的真實效應,給大眾一種錯誤的輿論引導,而忽略了節(jié)目本身應該給大眾帶來的社會服務功能。
三、采編技巧的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
(一)改變思路,創(chuàng)新理念和方式
為適應當下新媒體激烈競爭的趨勢,轉變老舊的采編思想,采用創(chuàng)新的采編理念和采寫方式是當前每一個采編工作者需要做好的工作。競爭的程度越來越激烈,為廣播電臺新聞采編工作帶來了更高的要求。當下的廣播電臺要給采編人員樹立正確的新聞采編目標和價值理論,不能一味地為追求經濟效益而忽略新聞的真實性,給大眾提供一個良好的社會輿論導向。同時,采編人員也要積極承擔自身該有的崗位職責,與時俱進,學習當下的新思想和新理念。同時,要利用好新媒體時代所帶來的便利條件,創(chuàng)建可以與大眾互動的平臺,例如公眾號、官方網頁等,實現線上和線下能夠共同發(fā)展。
(二)提升采編隊伍整體素質
面對傳統媒體向新媒體轉型的這一大環(huán)境,廣播電臺新聞要做到與新媒體的有效結合,就要以自身的隊伍建設為抓手,提升自身隊伍中人員的素質,做好高精尖人才的引進工作,優(yōu)化人員結構。首先提高隊伍人員的素質,要定期對從業(yè)人員進行培訓,使其能夠更快速地接受當下的新形勢;其次對于人員的引進工作,要與各大高校的新聞專業(yè)進行強強聯合,引進具有專業(yè)化和高素質的采編人員,以提高行業(yè)的競爭力;三是提高從業(yè)人員的基本職業(yè)素養(yǎng),不能使其為了做新聞而做新聞,要使其真正了解到新聞采訪工作的重要性,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
(三)提升選材能力
時效性是新聞中最突出的一個特點,一旦時效性消失,其新聞本身應有的價值也隨之減少。所以作為新聞的采編人員,要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和執(zhí)行力以及優(yōu)秀的選材能力,能夠密切地關注當下的社會熱點問題,并從中選取能夠完成的新聞事件來進行新聞的報道,并在第一時間進行播報,以免時效性消失。同時,采編人員要具有高度的責任心,以保證新聞能夠被客觀真實地報道出來,能夠給社會正確的輿論導向。千萬不能因為一己私利進行虛假報道,這不僅有悖于新聞工作者的職業(yè)道德,更會給社會造成錯誤的輿論導向。
(四)科學運用編輯技術
廣播電臺的新聞采寫需要多個流程才能進行播出和報道,這不僅需要采訪人員具有敏銳的社會觀察力和執(zhí)行力,更需要后期編輯的整合力。后期的編輯制作就需要編輯人員對所采訪的新聞事件進行合理的編排和結構上的重組,以進一步提升新聞事件的觀賞性和結構的合理性,讓新聞更加具有說服力。而編輯工作的另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在后期對新聞事件進行加工和制作的過程中,對事件本身的主題進行更深層次的提煉,使其能夠一語中的,避免拖沓讓大眾產生疲勞感,從而失去觀看興致。
四、結語
新媒體的浪潮已經成為一種趨勢,而且傳統媒體的運作模式已經不足以適應當下的社會發(fā)展要求,滿足不了當下大眾對信息的獲取渠道。因此,當下的廣播電臺在做好向新媒體轉型的同時,要更加注意新聞采編這一主要陣地的建設工作,以能夠更加適應當下社會大眾的需求。
參考文獻:
[1]陳慧欣,戴鴻.新媒體環(huán)境下廣播電視新聞采編技巧略談[J].西部廣播電視,2019(21).
[2]李林.新形勢下新聞采編技巧探究[J].西部廣播電視,2019(4).
[3]周萍.新形勢下提高廣播電視新聞采編能力的途徑分析[J].西部廣播電視,2019(12).
[4]楊海洲.試析新形勢下廣播電視新聞采編技巧探討[J].衛(wèi)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2019(3).
[5]趙蘭英.對新形勢下廣播電視新聞采編技巧的分析[J].西部廣播電視,2017(1).
[6]吳其珊.試析新形勢下廣播電視新聞采編技巧[J].西部廣播電視,2018(6).
[7]孟冉,劉晨晨.廣播電視新聞采編的方法技巧探究[J].西部廣播電視,2016(22).
[8]張艷.新媒體語境下廣播電視新聞采編發(fā)展的新途徑[J].傳媒論壇,2019(23).
[9]文永信.廣播電視新聞采編技巧探討[J].電視指南,2018(8).
[10]周萍.廣播電視新聞采編技巧及素養(yǎng)提升策略[J].西部廣播電視,20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