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瑞 文海琳 晏朝操
【摘 要】 土家族小兒推抹療法,技法獨特,療效顯著。文章總結運用小兒推抹療法治療小兒發(fā)熱的經驗,簡析其治療思路,并舉典型案例予以例證。
【關鍵詞】 土家族;小兒推抹療法;小兒發(fā)熱;應用經驗
【中圖分類號】R29 【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20)14-0067-03
Experience of Tujia Pediatric Pushing Therapy in Treating Pediatric Fever
GENG Rui WEN Hailin YAN Chaocao*
Dejiang Nation Hospital of TCM, Dejiang? 565200,China
Abstract:Tujia childrens push and wipe therapy, unique technique and remarkable effect.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 of using pediatric push-and-apply therapy to treat pediatric fever, briefly analyzes its treatment ideas, and lists typical cases as examples.
Keywords:Tujia;Pediatric Massage;Pediatric Fever;Application Experience
小兒發(fā)熱是兒科臨床常見癥狀之一,其處理方法大致分為兩類,即藥物退熱和物理降溫。小兒推抹療法是土家族常用的治療方法[1]。我院自開展小兒推抹療法以來,因其技法獨特,療效顯著,深受患兒家長的青睞。文章總結筆者運用小兒推抹療法治療小兒發(fā)熱的經驗,以供參考。
1 概述
小兒推抹療法是中醫(yī)小兒推拿學的分支和重要組成部分?!段迨》健份d:“嬰兒瘛者……以匕周抿嬰兒瘛所”,記載了應用錢匕刮法推拿治療兒科疾病的方法[2]。此外還涉及如“安(按)”、“靡(摩)”、“蚤挈”、“括(刮)中指”、“循(揗)摹”、“蚤(搔)、捏、操、撫”等10余種按摩手法。
秦漢時期,小兒推拿體系未形成,僅對于頭項部、脊柱區(qū)、腹部進行按摩。同時期我國傳統(tǒng)醫(yī)學著作《黃帝內經》產生,創(chuàng)建了推拿學理論體系,而最早記錄按摩學,并為推拿學的發(fā)展奠定基礎的著作是《黃帝岐伯按摩十卷》[3]。推拿學在隋唐時期盛行,至宋朝兒科學的產生,小兒推拿學體系萌芽逐漸形成,并在明代得到空前發(fā)展,作為一種獨特的治療體系存在[3]。
明代初期太醫(yī)院設有“按摩”???,隨著推拿體系的快速發(fā)展,有關小兒按摩的著作也相繼出現(xiàn),這標志著小兒按摩成為一個獨立體系[4]。清代是小兒推拿空前發(fā)展的另一時期,在此時期有諸多推拿著作相繼推出,如《小兒推拿廣意》、《幼科鐵鏡》及《幼科推拿秘書》等[4]。其中當屬《小兒推拿秘旨》最為著名,該書匯聚作者臨床經驗,以歌訣的形式記載小兒推拿常用穴位的主治功效,書中將小兒疾病的藥物治療歸為一卷,又將小兒推拿治療的內容歸為一卷,并細分為總論、驚風論、蒸變論、諸疳論等,記述了“十二手決法”的主要操作方式、主治內容及適應證[5],在當時被稱為“推拿最善之本”。
目前臨床上應用小兒推拿退熱效果已經被諸多學者證實。王麗清等[6]選取70例患兒,治療組采用推拿治療,對照組采用不同藥物治療,在總有效率、癥狀體征改善方面,手法組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劉福林[7]對52例發(fā)熱小兒進行推拿分型治療,結果為:優(yōu)44例,良3例,中3例,差2例。佘曼瑜等[8]用推拿治療119例發(fā)熱患兒,總有效率100%。婁冉等[97]用推拿手法治療小兒外感發(fā)熱52例,發(fā)現(xiàn)推拿手法降溫的即時效應和持續(xù)效應均較顯著。王華蘭等[10]通過小兒推拿加拔罐治療小兒外感發(fā)熱36例,大部分小兒在1次手法后即體溫恢復正?;蛘呓禍亍M貔i等[11]通過推拿治療小兒外感發(fā)熱453例,總有效率為94.03%,其中以5歲以下患兒療效較好。
2 小兒隔食發(fā)熱
2.1 病因病機及治療方法 此病為飲食不節(jié),喂養(yǎng)不當,或諸蟲感染損傷脾胃形成積滯,故而發(fā)熱。由于嬰幼兒時期臟腑嬌嫩,機體的生理功能尚未成熟完善,而生長發(fā)育迅速,對水谷精微的需求量大。但哺食過早,甘肥、生冷食物過多,會損傷小兒脾胃之氣,久之則因脾胃虛損而發(fā)生隔食之證。隔食發(fā)熱,患兒常肚皮發(fā)脹,肚腹發(fā)燒,手腳冰涼,嘔,夜睡不寧,夜哭夜鬧,瞳孔常泛青。
醫(yī)師兩手拿持患兒(男兒為左,女兒為右)手,起始用大拇指一窩蜂穴順時針按120次,患兒大拇指赤白肉際處往下抹120次;次按上停(阻塞、停食有寒),下海(小腹走穿性疼痛),左干(口干濕寒,寒熱錯雜),右食(肚臍冰涼,反串性的疼痛,濕氣重)病證病位不同采取不同治療方法。若為上停,則上腕向肚臍推120次(多得少不得);若為下海,順時針揉小腹120次;若為左干,推左邊肋骨下緣至帶脈交接處120次;若為右食,推右邊肋骨下緣至帶脈交接處120次。后提臍雙旁2寸5下,尾椎旁開1寸處順時針按120下,第九胸椎旁開2寸順時針按120下。
2.2 典型病例 患兒,男,27個月,于2018年5月7日到我院土家醫(yī)藥館推拿治療,癥見嘔吐、肚腹發(fā)燒,腳手冰人,夜睡不安,經文發(fā)綠。診斷為發(fā)熱,辨證為食積發(fā)熱。治療:持患兒左手,大拇指一窩蜂穴順時針按120次;清脾經,患兒大拇指赤白肉際處往下抹120次;上腕向肚臍推120次;推左邊肋骨下緣至帶脈交接處120次;拿肩井5下,尾椎旁開1寸處順時針按120下,第九胸椎旁開2寸順時針按120下。推抹治療后患兒飲食增加,嘔吐、肚腹發(fā)燒,腳手冰人,夜睡不安等癥消失,次日上下午各推抹治療1次,諸癥愈。
按語:乳食積滯日久,化熱傷津。飲食積滯,脾失健運,氣機不暢,故不思飲食,脘腹脹滿;飲食化熱,耗傷津液,則腹部灼熱,手足心熱;內擾心神故心煩易怒,夜寐不安。一窩風穴,推拿穴位名,出自陳氏《小兒按摩經》,位于手背腕橫紋正中凹陷處,主治腹痛,腸鳴,胃痛,泄瀉,消化不良,小兒急、慢驚風,傷風感冒等。揉法一窩風穴能溫中止痛,行氣通絡,發(fā)散風寒,宣通表里。清脾經,清熱利濕,化痰止嘔。上腕向肚臍推120次;推左邊肋骨下緣至帶脈交接處,能健脾和胃,理氣消食;拿肩井能清熱。土家族小兒推抹療法治療此病認準病機,以健脾和胃,理氣消食,解熱為治法,取穴少,手法精,施術時間短,療效顯著。
3 小兒感冒發(fā)熱
3.1 病因病機及治療方法 土家醫(yī)講:“食指三頭病是火,病是傷風又感冒(額頭發(fā)熱)”。感冒是由于六淫、時行病毒侵襲人體而發(fā)病。以感受風邪為主,但在不同的季節(jié),往往夾時邪相合而侵入人體,如冬季多夾寒邪,春季多夾風邪,夏季多夾暑濕,秋季多夾燥邪,其中尤以風寒、風熱、暑濕為多見。風邪夾時令之邪,由人體的皮毛、口鼻而入,侵犯肺衛(wèi),則衛(wèi)陽被遏,營衛(wèi)失和,邪正相爭,肺氣失宣,而致感冒。時行感冒因感受時邪疫毒而致病,其特點為發(fā)病急,病情重,具有廣泛傳染性、流行性,較一般傷風感冒為甚。感受外邪是否發(fā)病,取決于感邪輕重和人體正氣的強弱。其證候表現(xiàn)也與四時六氣、體質差異有關,如素體陽虛者易受風寒,陰虛者易受風熱,痰濕內盛者易受外濕,常內外相因為病。衛(wèi)外不固,外邪侵犯肺衛(wèi),致營衛(wèi)失調,肺氣失宣,從而出現(xiàn)肺系及表衛(wèi)證候。如氣虛感邪,邪在肺衛(wèi),則為氣虛感冒;陰虛感邪,邪在肺衛(wèi),則為陰虛感冒。
醫(yī)師兩手拿持患兒(男兒為左,女兒為右)手,起始一窩蜂順時針按120次,合谷穴120次,中指第三指節(jié)外順時針按120次,閉離宮,推三關(食指、無名指、食指)9下,推單不推雙,順八卦9下,太淵穴向肘關節(jié)處推49下,推六腑小臂外側曲池到一窩蜂36下,肩井提120次,推耳后高骨下推120次,捏耳垂9手(9次)。
3.2 典型病例 患兒,女,7個月。于2018年8月13日到我院土家醫(yī)藥館推拿治療,測體溫39.4℃,伴咳嗽1天,癥見咳嗽,面赤,舌質紅、苔黃,經紋紅。診斷為感冒,辨證為風熱感冒。處方:醫(yī)師兩手拿持患兒右手,起始一窩蜂順時針按120次,合谷穴120次,中指第三指節(jié)外順時針按120次,閉離宮,推三關(食指、無名指、食指)9下,推單不推雙,順八卦9下,太淵穴向肘關節(jié)處推49下,推六腑小臂外側曲池到一窩蜂36下,肩井提120次,推耳后高骨下推120次,捏耳垂9手(9次)。推抹治療后1 h測體溫38.5℃,而后每日推抹治療2次,推抹治療4次而愈。
按語:風熱侵犯衛(wèi)表,衛(wèi)表失和則發(fā)熱重,肺氣失宣則致鼻塞、流涕、咳嗽。揉法一窩風穴能行氣通絡,宣通表里。合谷,出自《靈樞·本輸》,別名虎口,屬手陽明大腸經。由于大腸經與肺經相表里,肺主皮毛,大腸經是肺經的表經,而且合谷與肺經的絡脈直接相通,故此穴能宣肺理氣,疏風解表,調汗瀉熱。閉離宮,推三關能益氣行血,解表退熱。以順時針的方向運內八卦叫順八卦。順八卦能寬胸理氣,調理腸胃。推六腑有清熱、涼血、解毒的作用,對高熱、煩渴、驚風、溫病邪入營血、臟腑郁熱、腮腺炎、鵝口瘡等均可應用。拿肩井協(xié)助清熱退熱。推耳后高骨穴具有疏風清熱的作用,用于感冒、發(fā)熱、頭痛等病癥的治療。此案治法簡潔,收效好。
4 小結
土家族醫(yī)藥,是土家族人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以及與疾病斗爭中,積累的防治疾病經驗,其獨特的診療方法和用藥習慣,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傳統(tǒng)性和較高的醫(yī)學研究價值。小兒推抹療法作為土家族治療小兒疾病常用的治病方法,技法獨特,臨床療效顯著,值得進一步研究和推廣。
參考文獻
[1]朱國豪,杜江,張景梅,田永松.土家族醫(yī)藥[M].北京:中醫(yī)古籍出版社,2018:70.
[2]施杞.現(xiàn)代中醫(yī)藥應用與研究大全[M].上海:上海中醫(yī)藥大學出版社,1998:39.
[3]傅維康.針灸推拿學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25-28.
[4]安靜,曹銳.小兒推拿學學術特點及研究現(xiàn)狀[J].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5,31(4):868-870.
[5]龔云林.小兒推拿秘旨[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5:54-65.
[6]王麗清,葛金玲.捏脊療法治療小兒外感發(fā)熱臨床觀察[J].河南中醫(yī)學院學報,2006,21(5):47.
[7]劉富林.推拿治療小兒發(fā)熱52例臨床體會[J].按摩與導引,2008,24(2): 39-40.
[8]佘曼瑜,遲榮香,馮麗萍.小兒推拿退熱的效果及作用時間研究[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7(34):223.
[9]婁冉,黃克勤,張紅.推拿治療小兒外感發(fā)熱52例療效觀察[J].浙江中醫(yī)雜志,2013,48(4):263.
[10]王華蘭,龐智文.推拿加拔罐治療小兒外感發(fā)熱[J].中國針灸,2010,30(9):730.
[11]王鵬,王小軍.苗醫(yī)推拿治療小兒外感發(fā)熱453例臨床觀察[J].中國民族醫(yī)藥雜志,2012(7):8-9.
(收稿日期:2020-03-11 編輯:程鵬飛)
基金項目:貴州省中醫(yī)藥管理局項目—名老土家草醫(yī)柳仁華小兒推抹療法學術思想及臨證經驗研究(QZYY-2019-072)。
作者簡介:耿瑞(1989-),男,漢族,碩士,主管中藥師,研究方向為土家族民族醫(yī)藥學。E-mail:461872684@qq.com
通信作者:晏朝操(1972-),男,漢族,本科,副主任中藥師,研究方向為土家族民族醫(yī)藥學。E-mail:59313309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