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細蘭
摘要:初中生閱讀古詩文整本書,一是缺乏興趣,二是缺乏方法的指導,而“咖啡屋”教學模式就是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一種方法。文章探究“咖啡屋”教學模式應用于初中生古詩文整本書閱讀指導課,分為“導入激趣階段”和“整本書通讀階段”兩個部分指導學生進行《詩經(jīng)》整本書閱讀,旨在激發(fā)他們閱讀的興趣以及指導他們“讀懂”。
關鍵詞:“咖啡屋”教學模式;古詩文教學;整本書閱讀
八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發(fā)展、閱讀能力提高,鑒賞理解能力也相應提升。《詩經(jīng)》中的作品率真、樸實、直抒胸臆,倡導對生活、對事物的熱愛,對培養(yǎng)初中生的人生價值觀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我校是鄉(xiāng)鎮(zhèn)學校,學生的文言閱讀能力不強、閱讀興趣不濃厚。如何激發(fā)他們閱讀的興趣以及指導他們讀懂《詩經(jīng)》是需要重點突破的。
一、閱讀開展過程基于“咖啡屋”教學模式的說明
“咖啡屋”教學模式,需要將學習環(huán)境布置得溫馨、溫暖和舒心。4至6人合坐一桌,對課堂授課主題展開討論,可持續(xù)20至30分鐘。首先進行組內(nèi)討論,然后留下主持人,另外的3至4人可以到其他小組討論。桌與桌之間將小組精華互相分享,并進行深層次的討論。通過2至3輪或更多輪次的討論后,整合、歸納、總結出主題和學習成果,并把整個小組的共同智慧成果用思維導圖或純文字或圖文結合等方式記錄下來,由主持人代表發(fā)言或小組集體展示等方式呈現(xiàn)給每一位學生。同學之間、小組之間可以互相評價,教師對整個小組的討論結果進行精彩點評。
二、“咖啡屋”教學模式在古詩文整本書閱讀指導課中的運用
(一)導入激趣階段
[教學目標]
1.了解《詩經(jīng)》的基本常識,初步理解《詩經(jīng)》的詩情、詩意,感受《詩經(jīng)》之美。
2.聽《詩經(jīng)》吟誦的音頻,帶領學生感受的《詩經(jīng)》音韻之美,體會《詩經(jīng)》重章疊句的特點。
3.交流閱讀《詩經(jīng)》的感受。
(設計意圖:在詩經(jīng)閱讀指導課課中適當采用“咖啡屋”教學模式的形式,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初步感悟《詩經(jīng)》之美,讀懂《詩經(jīng)》。)
[實施過程]
1.教學準備
(1)將學生課桌每8張拼成一張大桌子,8位桌上布置一些小型綠色植物、小點心和茶水。桌面上放一張大白紙,學生可以在上面寫字記錄,或者用于張貼自己的觀點(觀點寫在便利貼上,直接貼到本桌的討論紙上)。
(2)班上的學生被分成6組,圍坐在8張“咖啡桌”前。
2.導人
(1)請學生聆聽吟誦的音頻,帶領學生感受《詩經(jīng)》的音韻之美。
(2)教師結合圖片PPT介紹:2015年獲得諾貝爾醫(yī)學獎的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著名建筑學學家梁思成以及妻子林徽因的名字都出自《詩經(jīng)》。分別是《小雅·鹿鳴》中的“呦呦鹿鳴,食野之蒿”;《商頌·那》中的“湯孫奏假,綏我思成”;《大雅·思齊》中的“大姒似徽,則百斯男”。
3.介紹《詩經(jīng)》的相關知識:作者、作品和背景簡介。
4.運用“咖啡屋”的教學模式交流預習作業(yè),讓學生在多輪討論中相互交流對《詩經(jīng)》作品的理解感受,吸收對方的所學所思,初步領略詩經(jīng)之美,感悟詩經(jīng)之義。
(1)討論階段
第一輪討論,學生先組內(nèi)交流自己在預習中找到《詩經(jīng)》中最喜愛的作品,朗讀、分享閱讀感受并把大家的分享寫在桌面鋪的大白紙上。第二輪討論,除了本桌的主持人之外,其他同學還可以流動到其他“咖啡桌”,看其他桌子的討論結果,并提出自己的建議。這些建議被主持人作為有益的補充添加到自己的匯報結果中去。第三輪討論,流動到外面的同學再次回到自己最初的“咖啡桌”,帶著從“外面”學到的觀點,對這些議題再進行充分的討論和補充。
(2)成果展示階段
每組朗讀自己最喜愛的詩經(jīng)作品,并簡要介紹理由和閱讀感受。
(3)教學反思
學生的展示非常精彩,形式不拘一格:有的是主持人代表展示,有的是小組集體展示;有的是用普通話誦讀,有的使用粵語、四川方言、客家話誦讀。展示完后,小組間相互點評,教師進行小結,最終大家投票選出最佳展示獎,讓學生們充分發(fā)揮閱讀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每人都積極參與到交流討論中,效果顯著。這也是“咖啡屋”的神奇效應。課后筆者順勢布置學生寫“你最喜愛的《詩經(jīng)》”為主題的讀后感,并進行評比。
(二)整本書通讀階段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學會讀整本的書的基本方法,訂立讀書計劃,培養(yǎng)讀書做筆記的習慣。
2.培養(yǎng)學生結合注釋理解古代詩作的能力。
3.學習簡單仿寫《詩經(jīng)》。
(設計意圖:結合“咖啡屋”教學模式開展閱讀方法交流課,通過“詩經(jīng)閱讀指導讀課”與“課后自主閱讀”相結合的形式,讓學生在堂上交流閱讀方法、介紹方法、小結方法,再進行自主閱讀。自主閱讀后,再堂上指導。這樣交錯進行,推進閱讀,教會學生方法,讀懂詩經(jīng),并學習仿寫《詩經(jīng)》。)
[實施過程]
1.教學準備(與第一階段相同)
2.討論階段
第一輪討論,學生先組內(nèi)交流自己閱讀方法和仿寫作品,組內(nèi)進行修改整合,每位學生把修改后的閱讀方法和仿寫作品寫在便利貼上直接張貼在本桌的大白紙上。第二輪討論,除了本桌的主持人之外,其他同學還可以流動到其他“咖啡桌”,看其他桌子的討論結果,并提出自己的建議。這些建議被主持人作為有益的補充添加到自己的匯報結果中去。第三輪討論,流動到外面的同學再次回到自己最初的“咖啡桌”,把所學再進行充分的討論和補充。
3.成果展示階段
請各主持人帶領自己的團隊上來展示本桌的討論結果。
有的組制出了操作性強、很實用的閱讀記錄表:
閱讀記錄袁
閱讀時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范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討論問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難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困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收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辦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的組詳細介紹了閱讀《詩經(jīng)》的方法:
(1)略讀與精讀相結合
精讀即研讀、咬文嚼字地讀。仔細琢磨文章寫什么、是怎樣寫的、為什么要這樣寫;認真揣摩文段的意蘊。略讀即快速閱讀,觀其大略,了解大意。
(2)學會深思與質(zhì)疑
閱讀的實質(zhì)是一個思考的過程,導讀國學經(jīng)典時,注重“導思”。具體來說,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拋出問題,在閱讀的基礎上,客觀地評估與思考材料,并辯證地理解、質(zhì)疑,進而提出自己獨立的觀點。
(3)學會做批注、摘記
閱讀的筆記主要分為批注和摘記。2016版的部編新教材要求初中生學習并掌握“批注”的閱讀方法。“批”是點評,“注”是注解,邊讀邊記錄所思、所感、所惑,供日后深入鉆研或者查閱。摘記,即摘抄文章的好詞佳句或精彩段落。
有的組給教師提出中肯可行的建議:
(1)建立班級QQ群,專門用于師生學習、討論閱讀《詩經(jīng)》的相關問題。
(2)給學生推薦《詩經(jīng)》相關的網(wǎng)絡資源,如:電子書、視頻、網(wǎng)站或微信平臺。
(3)堂上以《詩經(jīng)》中的名篇為例,指導運用各種方法進行深入研讀。
(4)開展讀書分享會、詩經(jīng)背誦比賽等活動。
4.實施反思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利用“咖啡屋”模式,讓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都能充分、深入地討論,有利于閱讀研讀的深入推進。我們發(fā)現(xiàn),最終各桌的討論結果集合了所有學生的智慧,閱讀方法多樣、思維清晰,仿寫作品精彩。
綜合來說,“咖啡屋”教學模式能有效提高初中生閱讀古詩文整本書的能力。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參與大量的討論,在討論中聆聽了其他同學的見解,在合作中相互汲取有益養(yǎng)分,在競爭中戰(zhàn)勝了閱讀的畏難情緒,真切感受到讀書的快樂,成功激發(fā)創(chuàng)作的動力,這一模式值得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