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立華,劉 倩,高麗娜,徐彥成,蘇 豪,劉彥伯
心力衰竭是各類心臟疾病的最終狀態(tài),主要是由于心室充盈和(或)射血功能受損,心排血量明顯減少,導致器官、組織灌注不足,同時合并肺循環(huán)和(或)體循環(huán)瘀血的臨床綜合征。心力衰竭根據(jù)射血分數(shù)是否降低分為射血分數(shù)降低性心力衰竭(HFrEF)和射血分數(shù)保留性心力衰竭(HFpEF)[1]。HFrEF又稱收縮性心力衰竭,指病人具有心力衰竭的癥狀和體征,心臟超聲提示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40%,約占心力衰竭病人的50%。近年來,關于HFrEF的診斷及治療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給予HFrEF病人及時規(guī)范的治療,可明顯降低死亡率,改善預后。N末端B型利鈉肽原(NT-proBNP)是B型利鈉肽原(BNP)分解后的無生物活性產物,是診斷心力衰竭病人的常用指標。超敏C反應蛋白(hs-CRP)在肝臟合成,是炎癥反應非特異性標志物,也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的預測因子之一。目前將二者聯(lián)合動態(tài)檢測判斷HFrEF病情及預后報道較少。本研究通過對120例HFrEF病人跟蹤隨訪6個月,并動態(tài)檢測NT-proBNP、hs-CRP,觀察NT-proBNP、hs-CRP對HFrEF病人診斷、病情判斷、評估治療效果及預后的臨床價值。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HFrEF病人120例。按照美國紐約心臟病協(xié)會(NYHA)心功能分級標準將所有病人分為Ⅱ級、Ⅲ級、Ⅳ級,分別作為Ⅱ級組(40例)、Ⅲ級組(39例)、Ⅳ級組(41例)。所有病人均排除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腦卒中,嚴重感染,重度貧血,腫瘤晚期及自體免疫性疾病等。另選取健康者30名作為對照組,經體檢排除心、肺、腦、腎、肝、感染、內分泌及免疫等方面疾病。所有病人進行6個月跟蹤隨訪,將死亡1例、再住院20例病人作為事件組(21例);非再住院且存活病人為非事件組(99例)。
1.2 相關診斷標準 HFrEF診斷參照《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制定的相關診斷標準,病人具有心力衰竭癥狀和體征,LVEF≤40%。NYHA心功能分級標準,Ⅰ級:明確診斷為心臟病,但日?;顒硬皇芟?,日?;顒訜o胸悶、乏力、呼吸困難等癥狀;Ⅱ級:日?;顒虞p度受限,日常活動表現(xiàn)為胸悶、乏力、呼吸困難等癥狀;Ⅲ級:日?;顒用黠@受限,輕微活動即出現(xiàn)胸悶、乏力、呼吸困難等癥狀;Ⅳ級:不能從事任何日?;顒?,休息時也有上述癥狀。
1.3 研究方法 入院后所有病人常規(guī)監(jiān)測心率、血壓,并于次日清晨空腹抽取靜脈血檢測NT-proBNP、hs-CRP、血常規(guī)、血生化,24~48 h內在我院超聲科行超聲心動檢查(美國惠普公司HPSONOS5500超聲心動儀)。住院期間給予常規(guī)心力衰竭治療,包括利尿、擴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收縮力等,若同時合并其他疾病均給予治療,出院時遵醫(yī)囑按時服藥。出院時及出院后1個月、3個月、6個月抽取靜脈血檢測NT-proBNP、hs-CRP。采用熒光標記法檢測NT-proBNP,采用免疫比濁法檢測hs-CRP。
2.1 4組一般資料比較(見表1)
表1 4組一般資料比較
2.2 不同心功能分級病人與對照組NT-proBNP和hs-CRP比較(見表2)
表2 不同心功能分級病人與對照組NT-proBNP和hs-CRP比較(±s)
2.3 事件組與非事件組NT-proBNP與hs-CRP比較(見表3)
表3 事件組與非事件組NT-proBNP與hs-CRP比較(±s)
HFrEF主要是由于心肌收縮功能障礙,導致心排血量減少,并伴有體循環(huán)和或肺循環(huán)瘀血,以心室呈進行性擴大,心肌離心性肥厚為主要特征[2],是心力衰竭的常見類型,具有心力衰竭的癥狀和體征,且LVEF≤40%。HFrEF是一種長期的慢性疾病,神經激素-細胞因子失衡在HFrEF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各種因素引起心肌損傷,同時啟動Frank-Starling機制、激活交感神經系統(tǒng)及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Frank-starling機制是指在一定范圍內,隨著心室前負荷增加,心肌收縮力增加,從而維持心排血量正?;蛳鄬φ?,長期導致心肌處于能量耗竭狀態(tài),引起心室擴大,同時過度激活的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和交感神經系統(tǒng)釋放多種神經激素、細胞因子和炎性因子,加重心肌損傷,引起心室重構,最終導致心室擴大,心肌收縮功能減低,發(fā)生HFrEF。
BNP屬于利鈉肽家族中的一員,主要存在于心室肌細胞中,心室容量負荷和壓力負荷增加刺激心室肌細胞釋放BNP,其在蛋白酶作用下裂解為BNP和NT-proBNP,BNP具有利鈉、利尿作用,NT-proBNP無生物活性。血清NT-proBNP濃度變化與心室容積和壓力負荷關系密切[2],BNP/NT-proBNP作為心力衰竭診斷及評估預后的敏感指標,BNP/NT-proBNP水平正??膳懦黠@的心臟病[3],且隨著NYHA分級增高而增加。NYHA分級主要強調運動能力和疾病癥狀[4]。有研究表明,隨訪心力衰竭死亡病人BNP/NT-proBNP明顯高于存活病人。C反應蛋白(CRP)主要在肝臟內合成,是非特異性炎癥標志物,參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發(fā)展,CRP對低水平炎癥反應靈敏度較高,是強有力的預測心血管事件因子[5],hs-CRP的檢測提高了敏感性,能較好地預測心臟事件。HFrEF病人體內存在炎癥反應,心力衰竭病人hs-CRP表達明顯增高[6]。
本研究納入120例HFrEF病人,另選取30名健康人為對照組,HFrEF病人NT-proBNP、hs-CRP水平高于對照組,且隨著NYHA分級增高而升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事件組入院時、出院時及出院后1個月、3個月、6個月NT-proBNP、hs-CRP水平高于非事件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事件組入院時NT-proBNP、hs-CRP與出院時差值低于非事件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NT-proBNP對HFrEF病人診斷及病情評估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動態(tài)觀察NT-proBNP、hs-CRP變化可較好地判斷病人病情、治療效果及預后,NT-proBNP可作為臨床診斷HFrEF病人的敏感指標,聯(lián)合監(jiān)測NT-proBNP和hs-CRP用于評估HFrEF病人病情、判斷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