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茹,張雅芳,呂婷婷,顧俊俠,董新姣
(溫州大學生命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浙江溫州 325035)
多環(huán)芳烴芘和重金屬鉻(Cr)都是環(huán)境中的微量持久性污染物,往往同時或先后進入環(huán)境中.浙江省輕工業(yè)如皮革廠和電鍍廠等發(fā)展迅猛,其排放的廢水中含有大量重金屬如六價鉻,它具有極強毒性,對呼吸道和消化道有刺激、致癌和誘變作用[1-2],對當?shù)卦斐闪藝乐氐闹亟饘巽t污染.與此同時,一些工業(yè)、交通和生活中煤、石油和木材等不完全燃燒時產(chǎn)生的多環(huán)芳烴也會進入到環(huán)境中[3-4],這就在當?shù)丨h(huán)境中形成了普遍存在的多環(huán)芳烴和重金屬的復合污染,復合污染的存在加劇了生物毒性和處理的復雜性[5].微生物來源廣泛,用于治理環(huán)境污染成本低等優(yōu)勢,已成為解決復合污染的重要手段.目前絕大多數(shù)學者只關(guān)注單一污染物微生物修復相關(guān)工作研究,而去除重金屬和多環(huán)芳烴的共脫毒微生物及機理研究則報道較少[6].本研究利用富集培養(yǎng)方法從多環(huán)芳烴-重金屬污染較嚴重的廢水及土壤中分離、篩選芘-鉻(Ⅵ)共脫毒菌株,通過單因素實驗考察了溫度、pH、接種量、污染物濃度等因素對共脫毒菌株修復芘-鉻(Ⅵ)復合污染的最適條件,探索菌株脫毒特性,為復合污染的治理提供寶貴菌種資源和技術(shù)參數(shù).
無機鹽培養(yǎng)基:硫酸銨1 g,七水硫酸鎂0.2 g,氯化鈣0.2 g,磷酸二氫鈉0.5 g,磷酸氫二鉀0.5 g,氯化鈉0.2 g,七水硫酸鐵0.01 g,蒸餾水1 L(固體培養(yǎng)基加入1.5%瓊脂粉).
LB培養(yǎng)基:蒸餾水1 L,加入蛋白胨10 g,酵母粉5 g,NaCl 10 g,pH 7.5左右,121℃高壓滅菌30 min(固體培養(yǎng)基加入1.5%的瓊脂粉).
芘、鉻(Ⅵ)的溶解及添加:取適量K2Cr2O7溶于無菌水中配制成50 g/L的鉻(Ⅵ)母液,用時取一定體積的母液加入培養(yǎng)基中混合即可.芘不易溶于水,母液配制用正己烷溶解定容至5 g/L.定性篩選菌株所用的固體平板,取30 μL芘涂布于平板上晾干備用.定量檢測除芘率的液體培養(yǎng)基,根據(jù)實驗需求的濃度將此母液加合適的體積于滅過菌的培養(yǎng)瓶中,靜置一定時間讓正己烷揮發(fā)掉,再加入培養(yǎng)液和鉻(Ⅵ)備用[7].
樣品采集:樣品來源于浙江省溫州市平陽水頭鎮(zhèn)的皮革廠、加油站、汽修廠附近的水樣和土樣.皮革制造業(yè)是此鎮(zhèn)的重要支柱產(chǎn)業(yè),其中皮革廠附近由于鉻鞣法廣泛應用于皮革工業(yè),因此重金屬鉻是這類工業(yè)所排放廢水和污泥中的主要污染物質(zhì).加油站在裝載卸載石油以及加油過程中有微量石油的泄露.汽修廠在車輛維修中產(chǎn)生的有害廢物(如廢機油、廢電路板和油漆)長期積累.因此這些采樣點均為重金屬與多環(huán)芳香烴富集量超標具有代表性的地點,樣品采集后立即進行處理.
菌株富集:取土樣10 g和水樣10 mL分別接入到90 mL無機鹽培養(yǎng)基中,同時加入芘和鉻(Ⅵ),使芘的濃度最終為50 mg/L,鉻(Ⅵ)的濃度為10 mg/L和20 mg/L,于30℃,150 rpm搖床振蕩培養(yǎng)72 h.再將培養(yǎng)過的樣品各取10 mL轉(zhuǎn)接到各物質(zhì)濃度相同的培養(yǎng)基中,于30℃,150 rpm搖床振蕩培養(yǎng)72 h.
菌株分離:將富集培養(yǎng)過的菌液樣品移取50 μL均勻涂布于無機鹽平板(已事先加入終濃度為10 mg/L的鉻(Ⅵ),并取30 μL的芘母液涂布于平板上晾干),30℃恒溫培養(yǎng)72 h,觀察個體形態(tài)和菌落形態(tài)特征,挑取形態(tài)不同的單菌落劃線轉(zhuǎn)接于同樣成份的平板,重復4 - 5次,如此得到能夠耐受芘和鉻(Ⅵ)的純種菌株.
芘的提?。簩⒕杲到廛藕蟮木杭尤?10 mL二氯甲烷,然后全部倒入分液漏斗中,另取10 mL二氯甲烷于三角瓶中清洗瓶壁,重復3次并將洗液移入分液漏斗中.萃取有機相,經(jīng)無水硫酸鈉去除殘留水相,于旋轉(zhuǎn)蒸發(fā)儀上旋蒸濃縮,最終用甲醇定容至1 mL,稀釋到100倍,待檢測[5].同法提取和分析對照樣品(即沒有菌加入,其它同菌液樣品)作為芘的起始濃度.
芘的檢測:HPLC法,條件:色譜柱為4.6 mm×150 mm烷基C18反相柱;流動相為色譜純甲醇,流速l mL/min,甲醇︰水 = 9︰1,柱溫30℃,進樣量10 μL,熒光檢測.
鉻(Ⅵ)的檢測:采用國標方法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6].
挑取單菌落于5 - 10 mL LB培養(yǎng)液,30℃培養(yǎng)一段時間至對數(shù)期(OD600約1.5),按5%(V/V)量接種于50 mL無機鹽培養(yǎng)液中,其中鉻(Ⅵ)濃度為20 mg/L,芘濃度為50 mg/L;30℃,150 rpm振蕩培養(yǎng)7 d.2 d時取樣檢測鉻(Ⅵ),7 d時取樣檢測芘濃度,樣品和空白對照(不加菌,其它同樣品)均設置3個平行重復.芘或鉻(Ⅵ)去除率的計算:R=(C0-C1)/C0×100%,其中R為去除率,C0為初始濃度,即空白對照中的芘或鉻(Ⅵ)濃度,C1為樣品中的芘或鉻(Ⅵ)濃度.
采用分子克隆手冊[8]中方法進行細菌總DNA的提取,基因組DNA提取后,以此作為模板,以 16SRNA 基因的通用引物正向(P1):5′-AGA GTT TGA TCC TGG CTC AGA ACG AAC GCT-3′,反向(P2):5′-TAC GGC TAC CTT GTT ACG ACT TCA CCC-3′,作為引物進行PCR擴增.PCR擴增條件:95℃,預變性5 min;95℃,變性30 s,退火溫度55℃,30 s,72℃,延伸2 min,30個循環(huán);然后72℃再延伸10 min,4 ℃保存.擴增結(jié)束后將該PCR產(chǎn)物送交公司測序后用NCBI網(wǎng)站數(shù)據(jù)庫(http://www.ncbi.nlm.nih.gov/)的Blast軟件進行比對分析.
采用單因素實驗,選取溫度、pH、接菌量、芘濃度、鉻(Ⅵ)濃度等五個對菌株去除芘-鉻(Ⅵ)復合污染影響最明顯的因素,探究降解菌的脫毒特性.
不同溫度:分別設置不同溫度,20℃、30℃和40℃下,將菌株接種至芘濃度為50 mg/L、鉻(Ⅵ)濃度為20 mg/L的LB培養(yǎng)液中,置于pH 7.5,搖床轉(zhuǎn)速為150 r/min條件下培養(yǎng),分別測定7 d芘降解率和2 d鉻(Ⅵ)還原率,考察不同溫度對菌株共脫毒的影響.
初始pH的選擇:pH值分別調(diào)至6.0、7.0、8.0、9.0和10.0,將菌株接種至芘濃度為50 mg/L、鉻(Ⅵ)濃度為20 mg/L的LB培養(yǎng)液中,置于pH 7.5,溫度為30℃,搖床轉(zhuǎn)速為150 r/min條件下培養(yǎng),分別測定7 d芘降解率和2 d鉻(Ⅵ)還原率,考察不同pH對菌株共脫毒的影響.
不同接種量:將接種量設置0.5%、5%、10%、30%和50%,分別接種至芘濃度為50 mg/L、鉻(Ⅵ)濃度為50 mg/L的LB培養(yǎng)液中,置于pH 9.0,溫度為30℃,搖床轉(zhuǎn)速為150 r/min條件下培養(yǎng),分別測定7 d芘降解率和2 d鉻(Ⅵ)還原率,考察不同接種量對菌株共脫毒的影響.
不同芘濃度:將菌株接種至鉻(Ⅵ)濃度為50 mg/L,芘濃度分別為0 mg/L、100 mg/L、500 mg/L和1 000 mg/L的無機鹽培養(yǎng)液中,置于pH 9.0,溫度為30℃,搖床轉(zhuǎn)速為150 r/min條件下培養(yǎng),2 d測定鉻(Ⅵ)還原率,考察不同芘濃度對菌株還原鉻(Ⅵ)的影響.
不同鉻(Ⅵ)濃度:將菌株接種至芘濃度為50 mg/L,鉻(Ⅵ)濃度分別為0 mg/L、25 mg/L、50 mg/L和100 mg/L的無機鹽培養(yǎng)液中,置于pH 9.0,溫度為30℃,搖床轉(zhuǎn)速為150 r/min 條件下培養(yǎng),7 d測定芘降解率,考察不同鉻(Ⅵ)濃度對菌株降解芘的影響.
富集培養(yǎng)后通過平板初篩得到約30株能夠抗芘-鉻(Ⅵ)復合污染的細菌菌株,再通過液體搖瓶培養(yǎng)后檢測其同時降解芘和還原鉻(Ⅵ)的能力,復篩得到6株具有共脫毒性能的菌株,在加有終濃度為50 mg/L芘和20 mg/L鉻(Ⅵ)的無機鹽培養(yǎng)液中,7 d后對芘有50%以上的降解率,同時對鉻(Ⅵ)有不同程度的還原.
將復篩得到的6株菌株提取其基因組DNA,成功提取的基因組DNA結(jié)果見圖1.以此基因組DNA作為模板進行16SrRNA基因的PCR擴增,可以看到擴增出16SrRNA基因結(jié)果,見圖2.圖中,M為DNA Marker,泳道1 - 6依次為菌株B,1,5,8,6,10.將PCR產(chǎn)物送交公司測序后用NCBI網(wǎng)站的Blast軟件進行比對,結(jié)果表明這6株菌分屬于Bacillussp.(.芽孢桿菌屬)、Raoultellasp.(.拉烏爾菌屬)和Serratiasp.(.沙雷氏菌屬)共3個屬,根據(jù)復篩中效率檢測,它們的綜合性能最優(yōu)者為6號,而1號效率雖不夠高,但屬于Raoultellasp.(.拉烏爾菌屬),比較少見此類菌具有降解芘或還原鉻(Ⅵ)能力,故選取 1號和 6號菌進一步研究,并將其命名為Raoultellasp.F1和Serratiasp.Z6,同時將其提交到 GenBank上,接收號為 KY006166和KY006167.
圖1 六株菌的基因組 DNA
圖2 六株菌的16SrRNA 基因
芘和鉻(Ⅵ)作為典型的有機和無機污染物一直都是研究熱點[9-11],因為芘是具有四個稠環(huán)的多環(huán)烴很難降解,還易作為母體轉(zhuǎn)化為毒性極強的神經(jīng)毒劑苯并(a)芘,常被作為多環(huán)芳烴的指示物進行研究[12].鉻(Ⅵ)毒性很強,它能通過飲用水和食物鏈累積放大等進入動植物和人體[13],引起“三致”效應(致畸、致癌、致突變).而微生物可以將鉻(Ⅵ)還原成基本無毒的鉻(III)后從而進行鉻(Ⅵ)的解毒和去除.但芘-鉻(Ⅵ)復合污染研究還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僅有少量報道關(guān)注于采用混合菌群對芘-鉻(Ⅵ)復合污染的土壤修復[5,14].我們這里篩選到6株具有芘-鉻(Ⅵ)共脫毒能力的細菌菌株,每一株菌都能同時降解芘和還原鉻(Ⅵ),這在以前還未報道,值得進一步優(yōu)化其共脫毒條件為后續(xù)研究奠定基礎.
在20℃、30℃和40℃下進行了菌株共脫毒效率的檢測,結(jié)果見圖3.由圖3可知,溫度對兩株菌還原20 mg/L鉻(Ⅵ)的能力有促進作用,并且Z6菌株優(yōu)于F1菌株;30℃和40℃顯著大于20℃,而30和40℃比較接近,其中40℃略大于30℃.在30℃時兩株菌株的芘降解能力是最好的,并且Z6菌株優(yōu)于F1菌株.溫度對兩株菌降解芘的影響規(guī)律是:30℃最優(yōu),20℃最低,推測是20℃不適于菌體生長,菌體生長受到較大影響進而共脫毒能力減弱.溫度是微生物生長的重要條件,低溫可導致細胞膜凝固,引起物質(zhì)運送困難,而高溫則可使蛋白質(zhì)變性,故溫度成了影響微生物生長繁殖和生理代謝活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15].鑒于兩株菌降解芘時 30℃最好,而還原鉻(Ⅵ)時最適溫度是40℃比30℃略高,綜合二者,采用30℃作為其最佳溫度.
圖3 不同溫度下菌株共脫毒效率
pH設置6.0 - 10.0檢測兩株菌共脫毒效率,2 d后取樣測量鉻(Ⅵ)還原率,7 d后取樣測量芘降解率,結(jié)果見圖4.從圖4可以看出,Z6和F1都在pH 9.0時鉻(Ⅵ)還原率達到最好,其中Z6菌可以將20 mg/L鉻(Ⅵ)完全還原.兩菌降解芘的pH影響不同,它們都在pH:7.0 - 10.0的芘降解率比pH 6.0較高,Z6在pH 7.0最優(yōu)達到56.8%,而F1在pH 9.0的時候降芘率達到最大值60.6%.因此F1在pH 9.0降芘效果最好,Z6在pH 7.0降芘效果最好.絕大多數(shù)微生物的生長pH都在5.0 - 9.0之間[14],細菌更適于在中性偏堿環(huán)境中生長,其代謝活動也傾向于在中性偏堿環(huán)境中有利,F(xiàn)1在pH 9.0時降芘和還原鉻(Ⅵ)效率都最優(yōu),而Z6還原鉻(Ⅵ)最適pH也為9.0,但降芘最適pH為7.0,不同菌株可能降解芘和還原鉻(Ⅵ)的相關(guān)酶不同,所需求的最適pH值也會不同,很少數(shù)菌會在極堿性條件下如pH低于11.5下還原鉻(Ⅵ)[16].綜合pH對兩菌降芘率和降鉻(Ⅵ)率的影響結(jié)果,后續(xù)實驗統(tǒng)一采用pH 9.0.
圖4 不同pH下菌株共脫毒效率
經(jīng)pH和溫度優(yōu)化后,菌株的鉻(Ⅵ)還原率明顯提升,可以將20 mg/L鉻(Ⅵ)完全還原.后續(xù)實驗提高了鉻(Ⅵ)濃度以便檢測數(shù)據(jù)用于比較,采用50 mg/L的鉻(Ⅵ)和50 mg/L芘來分析不同接種量影響效果.在pH 9.0和30℃下,兩菌的接種量設置范圍是0.5% - 50%,結(jié)果見圖5.從圖5可以看出,Z6還原鉻(Ⅵ)的效率隨著接種量增加呈現(xiàn)先保持平穩(wěn)后迅速提高的趨勢,當達到50%接種量,其還原率高達83%.F1接種量從10%提高到30%對應的鉻(Ⅵ)還原率從8.0%激增到 32.4%,然后變化比較平穩(wěn);接種量增加到 50%時,鉻(Ⅵ)還原率略有下降.Z6在接種量為 50%的時候降芘率達到最大為 47.0%,F(xiàn)1在接種量為 30%的時候降芘率達到最大57.9%.因此可以得出,兩株菌對鉻(Ⅵ)還原和芘降解受接種量影響有些差異,有限的培養(yǎng)液中營養(yǎng)隨菌量增加對F1的影響比對Z6更大.
由圖6可知,鉻(Ⅵ)濃度對兩株菌降解芘影響很大,不加鉻(Ⅵ)時F1和Z6對50 mg/L的芘降解率達到60%以上,而鉻(Ⅵ)濃度從0 mg/L上升到100 mg/L時兩株菌都幾乎不能再降解芘了.顯然這說明了鉻(Ⅵ)的毒性很強,它易透過細胞膜進入細胞,結(jié)合細胞內(nèi)大分子引起遺傳密碼的改變,進而引起細胞和生物體的突變和癌變[17].
圖5 不同接種量下菌株共脫毒效率
圖6 不同濃度鉻(Ⅵ)下菌株的降芘率
圖7 不同濃度芘下菌株的鉻(Ⅵ)還原率
由圖7可知,芘濃度對兩株菌的鉻(Ⅵ)還原能力基本沒有大的影響,兩菌株對芘的耐受性較高,當芘濃度達到1 000 mg/L時,F(xiàn)1和Z6兩株菌對鉻(Ⅵ)的還原效率沒有受太大影響.隨著芘濃度從0 mg/L上升到500 mg/L時鉻(Ⅵ)還原率都隨之有所增加,這說明一定濃度的芘對鉻(Ⅵ)的還原有輕微促進作用,這可能是由于這兩株菌可以利用芘作為碳源進而促進了其還原鉻(Ⅵ)的效率所致.芘在自然界中很難降解,但它具有四個苯環(huán),理論上是可以作為碳源,這里分離出來的兩株菌具有降解芘的能力,這類菌株可以成為少數(shù)能夠降解和利用芘作為碳源的微生物菌種資源[18-19],這也是菌株篩選工作重要意義的體現(xiàn).
本研究立足于國內(nèi)外PAHs-重金屬復合污染微生物修復的最新研究成果,結(jié)合復合污染領域研究發(fā)展趨勢,以溫州多環(huán)芳烴(芘)-重金屬鉻(Ⅵ)復合污染較為嚴重地域平陽水頭鎮(zhèn)為執(zhí)行地點,采集樣品進行共脫毒菌株的篩選,通過單因素實驗考察了菌株共脫毒的最適條件及其脫毒特性,得出以下結(jié)論.
1)從污染場所取樣、分離篩選得到兩株綜合性能較好的菌株F1和Z6,鑒定為Raoultellasp.和Serratiasp..
2)對菌株進行脫毒特性研究,對其從溫度、pH值、接種量、鉻(Ⅵ)濃度、芘濃度五個方面進行研究.兩株菌在30℃環(huán)境下對鉻(Ⅵ)還原和芘降解達到最好的效率.偏堿的環(huán)境對兩株菌還原鉻(Ⅵ)和降解芘的效率起到促進作用,但偏酸的環(huán)境兩株菌的適應性較差、降解效率較低.接種量的增加對兩菌株還原鉻降解芘均有促進作用,有限的培養(yǎng)液中營養(yǎng)隨菌量增加對 F1的影響比對Z6更大.鉻(Ⅵ)濃度越高對菌株降解芘的抑制作用越強,芘濃度為500 mg/L時,兩株菌還原鉻能力最好.
3)兩菌株在30℃,pH 9.0的條件下可以達到共脫毒最佳狀態(tài),其中Z6菌株性能更優(yōu),條件優(yōu)化后可以將50 mg/L芘降解到近60%,同時將20 mg/L的鉻(Ⅵ)完全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