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艷寧
摘? 要 分析初中音樂多媒體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究初中音樂教學運用“多媒體+”教學模式的意義,提出初中音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模式的具體策略,以供一線教師參考。
關鍵詞 初中音樂;多媒體+;音樂素養(yǎng);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33.951? ?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20)03-0117-02
1 前言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教育部門對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音樂等素質類學科在初中教育教學中也越來越受重視。音樂是一門藝術類學科,在初中音樂教學中以培養(yǎng)學生藝術修養(yǎng)和審美能力為主要教學目標。但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師教學方式單一,導致學生學習興趣普遍不高。近年來,新課程改革在我國方興未艾,在新課程改革大背景下,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有了很大創(chuàng)新。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基于信息技術的教學方式也逐漸被運用于課堂教學中,多媒體教學、微課教學等教學方式開始普及?!岸嗝襟w+”教學模式是一種依托于信息技術的新型教學模式,將其運用于初中音樂教學,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能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加深學生對音樂的認識和理解,提高初中音樂教學質量。
2 初中音樂多媒體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引入多媒體教學是一種教學的創(chuàng)新,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但是當前初中音樂多媒體教學依然存在不少問題。
多媒體教學應用方式過于規(guī)范? 多媒體教學是一種新型教學方式,很多教師對多媒體教學的認識和理解不深,所以在運用多媒體教學的時候中規(guī)中矩、形式單一,主要用于音樂成果或者音樂作品展示等。大多數(shù)時候,教師還是習慣采取灌輸教學法,在這種情況下,多媒體教學的效果不明顯,也無法真正發(fā)揮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1]。
教師缺乏多媒體創(chuàng)新意識? 音樂是一門藝術,在藝術類學科教學中,創(chuàng)新是關鍵。但是當前很多教師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影響比較深,喜歡采取統(tǒng)一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標準,嚴重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音樂技能很難得到培養(yǎng)[2]。
教學改革不徹底? 在當前的初中音樂教學中雖然已經開始普及多媒體教學,但很多教師對多媒體教學仍存在一定的抵觸情緒,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存在換湯不換藥的情況,依然以傳統(tǒng)教學模式為主,教學改革不徹底。
3 初中音樂教學采用“多媒體+”教學模式的意義
“多媒體+”教學是初中音樂教學改革的發(fā)展趨勢,具有較強的教育意義。
可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于初中生而言,傳統(tǒng)的、枯燥的、乏味的內容很難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而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初中音樂教學包含的概念性知識點比較多,加上教師教學方式的局限性,學生參與音樂教學的興趣普遍不高[3]。運用“多媒體+”教學模式后,能夠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教學豐富性、生動性和趣味性的優(yōu)勢,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從而把學生的學習興趣快速激發(fā)出來,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
可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由于教學資源的局限性,學生能夠接觸的音樂素材比較少,在這種情況下很難真正培養(yǎng)良好的音樂欣賞和審美能力。運用“多媒體+”教學模式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素材庫來豐富音樂教學內容,讓學生接觸更多的音樂素材,從而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和審美能力,提高音樂教學質量[4]。
4 初中音樂教學運用“多媒體+”教學模式的策略
創(chuàng)設多媒體情境,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音樂美? 初中階段的學生處于青春期,在這個年齡階段容易受到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也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和抗拒心理[5]。因此,教師在引入“多媒體+”教學模式時,要充分把握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注重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多媒體教學情境,通過多媒體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更好地感知和接觸音樂,從而將學生的音樂潛能有效挖掘出來。值得注意的是,初中生由于生活環(huán)境和學習環(huán)境的差異,在音樂的興趣和理解方面也存在比較大的個性化差異。因此,教師在創(chuàng)設多媒體教學情境時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選擇合適的時機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人文教學環(huán)境,保證學生能夠較快地融入教學情境,去欣賞和感受音樂的律動,發(fā)現(xiàn)音樂的美妙。久而久之,學生對音樂的欣賞能力、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也會隨之提升[6]。當然,教師在創(chuàng)設音樂多媒體情境時,還要將實際的教學情況有機融合進去,不能過于泛濫,否則易使多媒體情境失去效果,甚至適得其反。
如在《青春舞曲》一課教學中,教師首先應對本舞曲進行深入研究。與其他舞曲不同,這首舞曲屬于維吾爾族歌曲,而大多數(shù)學生對維吾爾族了解不多,在這種情況下很難真正理解該舞曲的內涵。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為學生播放維吾爾族的樂器演奏或當?shù)氐闹枨?,從而將學生帶入教學情境中,幫助學生更好地感受蘊藏在音樂中的獨特魅力,不斷提升音樂素養(yǎng)。
利用多媒體素材庫,豐富教學內容? 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以教材和教輔材料為主,音樂素材相對較少,尤其是在音樂欣賞課中依然習慣以聽覺作為唯一的感知系統(tǒng)。在這種情況下,初中生難以真正走進音樂世界,音樂教學質量也會受到影響[7]。所以,為提升初中音樂教學效率,教師應在教學中采用“多媒體+”教學模式,通過豐富的多媒體素材庫選擇更多適合學生的音樂素材,從而有效豐富教學內容。同時,采用多媒體教學能將純聽覺欣賞變?yōu)橐暵牻虒W,可讓學生擁有更多思考和感受的空間,學生也更容易被帶入音樂情境中,真正感悟音樂的魅力。
如在《夜鶯》一課教學中,學生對這首歌曲比較陌生,所以在學習和欣賞的時候感到難度比較大。這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素材庫,找到各個版本的《夜鶯》演唱視頻或者音頻,供學生欣賞。在欣賞過程中,學生能充分認識到音樂的多元化。同時,為了讓學生更容易進入情境,教師還可以在學生欣賞音樂的同時,從多媒體素材庫中找出音樂的創(chuàng)作背景、當?shù)氐娘L土人情等,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認識音樂,讓學生感悟更多音樂內涵。此外,教師還可以配合音樂進行編舞,或者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一些音樂的編舞,通過這種方式使音樂教學更有趣味,提升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積極性。
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學習空間,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近年來,互聯(lián)網在我國發(fā)展十分迅速。在互聯(lián)網時代,眾創(chuàng)空間成為人們比較熟悉的多元智慧體,各種風格迥異的音樂作品也層出不窮,為初中音樂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8]。加上初中生處于青春期,接受新鮮事物的速度和能力都比較強,所以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空間,引導學生去了解和接觸更多音樂作品,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在開展音樂鑒賞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找出一些比較經典的作品讓學生鑒賞和感悟。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多媒體資源豐富,教師在選擇音樂作品的時候要認真篩選,確保所選音樂作品符合學生的思維水平和審美水平。此外,教師還要對學生做好定位,幫助學生將自身音樂創(chuàng)造的潛能挖掘出來,鼓勵學生嘗試自己創(chuàng)作。通過改變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方式,讓學生自主學習音樂知識,進一步鍛煉和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如在教學《共青團員之歌》時,教師應明確這首歌曲屬于經典老歌,所以在上音樂鑒賞課的時候要實現(xiàn)老歌翻新,讓學生能夠找到共同的欣賞點,從而更好地欣賞歌曲。教師可先讓學生掌握《共青團員之歌》的基本旋律和演唱技巧,當學生對歌曲有了一定的認知和了解之后,讓學生組建一個小團體,以團體為單位進行歌曲演繹。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將演唱的視頻拍攝下來,教師再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
5 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引入“多媒體+”教學模式,能為學生營造更好的學習氛圍,從而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進一步鍛煉和提升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和鑒賞能力,提高音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鄧澤惠.初中音樂“多媒體+”教學模式探究[J].基礎教育研究,2018(4):49-50.
[2]楊世琴.新課改下初中音樂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模式分析[J].考試周刊,2017(31):133.
[3]劉藝.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在我國中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才智,2017,19(8):78,80.
[4]楊柳青青,高宏旭,鐘永江.平板下的初中音樂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以《友誼地久天長》一課為例[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8,27(7):48-52.
[5]李麗.初中音樂教學多媒體運用的現(xiàn)狀及對策[J].戲劇之家,2018,29(17):212.
[6]張悄悄.如何運用多媒體優(yōu)化音樂課堂教學[J].都市家教,2017,41(1):64.
[7]謝婧.信息技術與初中音樂學科融合模式初探[J].中小學音樂教育,2018,26(5):13-15.
[8]張利平.新課改下初中音樂課堂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