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莊
水天之上,暮靄虛設(shè)幻境
淡粉。淡紫。淡藍(lán)。蒼穹層層相染
湖面壯闊,風(fēng)從遙遠(yuǎn)的地方奔涌入懷
我的愛總在黃昏醒來
夕光鍍亮一切,萬物都有柔媚之色
轉(zhuǎn)瞬即逝的美令人言詞窮盡
迫切想要說出內(nèi)心歡喜時
悲傷總不期而至
—《我的愛總在黃昏醒來》
好的詩歌應(yīng)是意念與形象的相互借力,完美融合,形成情感或精神的風(fēng)暴,直擊心靈。這首詩從平常景象入手,如同風(fēng)起于青萍之末。暮靄、蒼穹、夕光、愛、歡喜和悲傷,它們相互呼應(yīng),構(gòu)建了一條幽遠(yuǎn)蒼茫的生命精神之路。它們的出現(xiàn)并不偶然,而是基于某種生命必然的情結(jié)或本能的沖動。時光不再,命運難逃,許多美好的事物轉(zhuǎn)瞬即逝;曾經(jīng)的固執(zhí)、傷害、錯過,都遠(yuǎn)去了,不可更改。生命蒼老,已無法承受生命之重。生命的過程原本就是愛的能力逐漸喪失,原本就是無可奈何的一場告別。一個人佇立湖邊,風(fēng)吹來,面對那永恒之景,閃電驀然劃過心頭,這是怎樣的歡喜,又是怎樣的悲傷。其中的疼痛唯有詞語知道,唯有詩歌知道。
想起了李商隱的“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或許有些不相及,但就詩的內(nèi)在而言,它們是同一的。個體與永恒猝然相遇時的震撼,歡喜與悲傷潮水般涌起,欲說無語,由此自然展開蒼茫而遼闊的詩意。
……而遠(yuǎn)山影綽,我只愿是暮色的一部分
在山水間,我相信一切神靈的存在
相信俯視眾生的眼睛有善惡之分
風(fēng)吹動樹葉,我習(xí)慣是颯颯低語的其中一片
用緩慢的歡喜陷入更深的甬道
—《暮色》
與暮色結(jié)拜成姊妹,融入自然,敞開心扉,天人合一。這是傳統(tǒng)的自然神論的想象方式。風(fēng)吹動樹葉,一切卑微的生命與神靈共同呼吸融為一體。詩歌散發(fā)出一種樸素的光芒,寂靜而戰(zhàn)栗。這應(yīng)是詩人向往的精神狀態(tài)吧。
讀周玲的詩,腦子里總浮現(xiàn)這樣的情景:寬闊的河面,平靜的表面下暗流洶涌,不知不覺慢慢就形成了巨大的漩渦。她的詩具有這樣的一種力量,或這樣的一種魔力。
周玲家住江西都昌縣,那里有鄱陽湖,有南山,有好風(fēng)景。去過幾次,就認(rèn)識了她。但沒什么交談,印象最深的是她眼里常流露出的那種驚慌躲閃的神情以及一種特別的氣質(zhì)。沉默不語時,似乎本能地將自己遮掩,讓自己低到塵埃;偶爾又異常興奮,充滿激情,好像整個世界正撲入自己的懷中。她總讓人聯(lián)想起徘徊在森林邊緣驚魂不定的鹿,一會兒感覺她離你很遠(yuǎn),一會兒又感覺她離你很近。與朋友一起偶然的談話,才了解一些她充滿變故與動蕩的人生經(jīng)歷。這使我對她的詩歌有了更深的理解,使我看到了作品與人生間彼此摩擦分裂生發(fā)出的熾熱的火花和張力??磥碚嬲茉忈屢粋€人詩歌的是生活,是命運本身。
逃離與愛構(gòu)成了周玲詩歌核心的精神情結(jié)。但她逃離得牽掛而心事重重,愛得純粹瘋狂而虛幻。
周玲的詩歌簡潔純粹,彌漫著某種莫名的情緒。是惆悵嗎?是憂郁嗎?是哀傷嗎?似乎都是,似乎都不是。這應(yīng)是一種久遠(yuǎn)而古老的情緒,一種對生命的徹悟與悲傷的情緒,一種憐憫博愛具有宗教情懷的情緒。
一入深山,我就想成為山里人
我胸藏火光,有與生俱來的野性和欲望
它們總在春風(fēng)里被點燃
去熱愛腳下的土地,親近每株植物
識百藥,聞香折花,與流水結(jié)為近鄰
用竹籬笆圍好墻院,翻地種菜,劈柴生火
跟山里人學(xué)會在圓木上種各種香菇,木耳
數(shù)著笛風(fēng)布衣粗食,生活隨意從簡
偶爾想出山澗時
就備好一天的光陰和干糧
沿著三百幾十個彎道往塵世走
運氣好的時候搭輛順風(fēng)車
在熟悉的小鎮(zhèn)上看看車水馬龍,人來人往
再在暮色前沿途返回
許多小念頭在體內(nèi)暗自洶涌
像春風(fēng)亂心,百毒入侵
像抵達后無端的幸福與愁緒
—《望曉源》
想成為山里人,這是詩人內(nèi)心的命令,是山外生活受傷、厭倦和看破的一種必然走勢。許多年又許多年,生命早已粗陋,內(nèi)在已異化喪失了許多。但生命最初的火光、野性與欲望還在,盡管它們在塵世里奄奄一息,可當(dāng)春風(fēng)吹起萬物復(fù)蘇時又被點燃,于遠(yuǎn)方搖曳召喚。想象中的夢幻般的生活開始了,這里沒有刻板、空虛和迷惘,沒有猜忌、傾軋和冷漠,沒有喧囂、哭泣和尖叫?!安删諙|籬下,悠然見南山?!弊杂沙鋵嵉膭谧?,與平常的事物相遇,生活隨意從簡。冷漠板結(jié)的心靈慢慢復(fù)活,愛不知不覺漸漸生長。愛腳下的泥土,親吻大地,親近每株植物,撫摸它們。生活回到了本身,生命回到了本質(zhì)。沿著三百幾十個彎道往塵世走。兩個世界相隔多么遙遠(yuǎn),其中的道路艱難曲折。再次面對山外的人來人往、車水馬龍,詩人是怎樣的一種心情呢?
詩人清楚這是座虛構(gòu)的深山,是曇花,是海市蜃樓。真正的深山已荊棘叢生,葳蕤一片,年輕的生命如同小溪早已被城市的大海帶走,唯有蒼老的身影在籬笆旁踽踽獨行。這注定是場虛幻之旅,但詩人在這癡人夢境里得到了喘息與安慰。這正是抵達后無端的幸福與愁緒。
詩人似乎癡迷于這種逃離。逃離成了一種療傷方式。
“楓葉在頭頂高聲喧嘩/而雨,遲遲不肯落下/席地而坐,與草木相扶而歌/我們有著共同的卑謙與柔情”(《等雨來》)?!按藭r,最幸福的事莫過于瞬間陷入癡人夢境/圈地種稻,伐竹汲水,搭灶釀酒/糯米酒,玉蘭酒,桃花酒,桂花酒,菊花酒/我們的酒壇子應(yīng)季而生/虛掩的木門只等有情人”(《玉蘭溪》)。“就這樣漫無目的地走著/涉草洲,畫沙痕,一把雨傘共天涯/遇見的每一種草木都說不盡喜愛/小小的光帶來風(fēng)向與坐標(biāo)/而我們病痛一生的靈魂,某天之后/終將會與它們相互依偎”(《草在返青,草在開花》)。
關(guān)于愛,詩人傾注了心血,是她詩歌最核心的部分。愛是個很古老的話題,而對于詩人,愛是她打量這個世界熾熱的目光,是她與這個世界產(chǎn)生聯(lián)系的方式,是她的精神支撐,是她的真理,是她永恒的詩篇,更是她的生存方式。從這些詩中,我體會到了周玲的單純與復(fù)雜,卑微與尊貴,實在與虛幻,沉穩(wěn)與瘋狂。
喧囂絕于耳際,夜影沒進長夜
河流只在胸中迂回
你要的江山,一抬頭就能看見
向黑暗交出肉身與色相
時間把一切羽化成最后的模樣
我們在月光下變換身份
有時是云,有時是樹
或者是追著山澗的流水,相互啄食的飛鳥
每一天的流浪都充滿了新意
每一天,我們都有嶄新的名字
那時,風(fēng)隨意翻動草甸
隱秘的墳塋上,有著永不止息的風(fēng)聲
—《永不止息的風(fēng)聲》
沒有喧囂,唯有寂靜溫暖的長夜。這是另一個時空。我們與大地融為一體,河流在胸中迂回,江山就在不遠(yuǎn)處,抬頭就能看見。赤裸裸地來,赤裸裸地去,所謂的人世不過是一聲短暫的嘆息。而黑暗,綢緞般如水的黑暗永遠(yuǎn)在身邊蕩漾。人世遠(yuǎn)了,痛苦遠(yuǎn)了,我們在時間里找回了自己,回到了最初的模樣。最初的模樣就是最后的模樣,是自由、快樂、愛的模樣。靈魂飛翔。我們是云是樹是流水,是飛鳥,是自然中的一切,是精靈,是愛本身。這片土地上許多東西正逐漸消失,愛卻無處不在。愛彌漫于天地之間,蹤跡無可追尋,唯有永不止息的風(fēng)聲向人間訴說著生命的秘密??捎姓l來傾聽?除了草甸的風(fēng)以外,還能有誰來傾聽?
還是給你我的葵花吧,它是我胸腔里最溫暖的部分
還有我整片的島嶼
島嶼上的白月光,紅土地,我的后花園
給你我冬天里的柴火,純凈的歌謠
它們曾撐開我的骨架
驅(qū)趕了所有的風(fēng)聲與嗚咽
如若不夠,親愛的,再帶上我的眼睛
一縷一縷的光綿綿不絕,穿過你的身體
我要讓你的河流重新沸騰
—《我要讓你的河流重新沸騰》
你是誰?是外面的世界嗎?是戀人嗎?抑或是另一個自己?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讓一條凍封的河流復(fù)蘇,重新洶涌奔流,這是件多么艱難的事情,需要多么大的勇氣、愛與關(guān)懷,需要付出多么大的代價。給你我的葵花,給你我的島嶼,給你我的肉體,給你我的柴火,給你我的歌謠,給你我的精神,給你我的眼睛,給你我的鮮血,給你我的生命。我看見一個人卑微地跪拜在祭壇上,把自己作為祭品奉獻給愛。我看見一堆火在寒冷的荒原上熊熊燃燒,一個靈魂在召喚著另一個靈魂。
沒有愛的世界一片荒蕪,沒有愛的生命毫無意義。這人間,唯有愛不可辜負(fù)。
“馬匹還沒涉過我的湖泊/聽我說,我多么需要那些噠噠的馬蹄聲/來敲碎過往的光陰/做一個心向光明的女子/俯首低眉間,一寸寸熾熱柔軟”(《我看見你》)?!耙砸蝗諡槿碎g,一語為誓言/夕光下,從容相望,寸寸入泥”(《湖灘上的舞蹈》)。“如果最后的影像是幻滅/那么,我愿意敞開的身體上/每一寸都涂滿/被時光鐘愛過的甜蜜與悲愴”(《睡在夏天的蘆葦蕩》)?!皩殐?,當(dāng)你呼吸到濕漉漉的空氣時/請記得一定要放慢腳步/讓內(nèi)心柔軟些,再柔軟些/你要把這世間歡喜的事物,愛得比生命更長久”(《寶兒》)。
周玲是屬于用生命來寫作的詩人,她的每一首詩都有強烈的內(nèi)在精神的驅(qū)動,具有生命的質(zhì)地。周玲是敏感的,具有某種巫性的直覺,她敞開心靈,平常外物感應(yīng)似的隨之舞蹈。在她的詩歌中,風(fēng)花雪月都具有靈性,都具有生命。她關(guān)注生命,卻很少直接通過玄虛的觀念來傳達自己對生命的看法,而是從日常中找到與之休戚與共的事物與景象,融入自然的共鳴中。她的詩歌自然、樸素、傳神,如同土地上長出的莊稼,有一種天然的豐富。周玲是一個行走在生活邊緣的孤獨的人,她不回避苦難,卻有著與苦難和解共處的能力。詩歌是她為自己熬制的藥,自救的藥。詩歌使她的靈魂安靜了下來。周玲是平靜的,但她的心中常有風(fēng)暴,這是她詩歌的泉源。我相信,她的詩歌會越寫越好;我相信,多年后回望這個時代的詩歌,她的名字會被人們提起。
(作者單位:江西省湖口中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