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第八人民醫(yī)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乳腺疾病是女性人群中發(fā)病率較高的疾病,乳房作為女性的重要器官,不僅關乎女性的美觀性,同時還具有重要的孕育功能[1]。隨著人們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的改變,乳腺疾病的發(fā)病率日趨上升,臨床上治療該疾病主要以手術為主,但由于手術治療具有較大的創(chuàng)傷,導致患者在術后會形成身體缺陷,嚴重影響患者胸部的美觀性,對患者的身心均造成了較大的傷害[2]。因此,使手術治療創(chuàng)傷降低,最大限度保障患者的美觀性是現今臨床治療的研究要點。本研究對我院2016 年7 月至2019 年7 月收治的200 例乳腺疾病患者實施放射狀切口和經乳暈切口手術治療,試分析后者在臨床中的應用價值,詳見下文。
將2016 年7 月至2019 年7 月我院收治的200 例乳腺疾病患者納入研究,根據抽簽法進行分組,將患者分為實驗組(n=100)和參照組(n=100)。參照組患者選擇放射狀切口乳腺手術治療,實驗組選擇經乳暈切口乳腺手術治療。參照組年齡21~58 歲,平均(39.1±2.6)歲;病程1~5 年,平均(2.3±0.2)年。實驗組年齡23~62 歲,平均(42.2±2.4)歲;病程1~6 年,平均(2.5±0.3)年。所有研究對象基本信息對比無顯著差別(P>0.05),存在可比性。
納入標準:經告知后所有研究對象均自愿參與,并簽署相關文件,經我院相關醫(yī)學部門準許。
排除標準:自身免疫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礙者;肝腎器官嚴重受損者;精神意識不清晰,無法正常交流者;哺乳或妊娠期婦女。
1.2.1 參照組
參照組選擇放射狀切口乳腺手術治療,取仰臥位,行全麻處理;以乳頭為中心點,在腫塊部位做放射狀切口,直至皮下腫瘤處將其切除;將腫瘤和周圍組織進行分離,并對切口部位行止血處理,最后對切口皮膚進行縫合,根據創(chuàng)面大小判斷是否放置引流管[3]。
1.2.2 實驗組
實驗組選擇經乳暈切口乳腺手術治療,取仰臥位,行局部麻醉處理;以乳暈外緣與乳房皮膚結合的弧線作為切口(多發(fā)病灶或分散病灶則以病灶較集中部位為切口),根據病癥大小判斷切口的大?。ㄗ畲蟛怀^乳暈周長的50%);待麻醉起效后,將病灶處皮膚與皮下組織切開,游離皮下組織,將腺體向乳暈方向牽引,使手術視野更廣闊;然后打開乳腺前間隙,觀察病灶大小、數目、形態(tài),并將病灶組織一同切除,切除完畢后及時止血,并進行縫合,加以包扎[4]。所有患者術后均給予常規(guī)抗感染治療。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病變組織清除效果以及術后不良事件(乳暈異常、切口感染、局部血腫)發(fā)生情況。術后隨訪1 年,經檢查無殘留乳腺病灶、無病灶轉移、無復發(fā)則為清除干凈。
將數據納入SPSS 19.0 統計學軟件中進行分析,通過t檢驗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術后1 年隨訪,實驗組中97 例患者病變組織得以有效清除,清除率為97.00%;參照組中78 例患者病變組織得以有效清除,清除率為78.00%。實驗組患者的病變組織清除率高于參照組,差異較大(P<0.05)。
實驗組患者術后不良事件總發(fā)生率8.00%低于參照組的22.00%,差異較大(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對比[n(%)]
乳腺疾病包括乳腺癌、乳腺增生、乳腺囊腫等,由內分泌紊亂、飲食不當、生活習慣失調等均可能引起乳腺疾病的發(fā)生,手術治療是臨床中主要的治療方式,但手術會對患者的身體造成一定的損傷,尤其是不利于胸部的美觀性,致使大部分患者難以接受[5-6]。因此,探尋創(chuàng)傷較小并能有效清除病變組織的治療方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目前臨床上手術治療乳腺疾病的方式主要有放射狀切口手術和乳暈切口手術,放射狀切口手術切口較大,會在患者皮膚上留下較明顯的瘢痕,對乳腺的美觀性和供血均會造成不利影響,不利于術后恢復[7]。經乳暈切口手術是結合患者乳房生理結構制定的,由于乳暈顏色相對于乳房其他組織較深,術后瘢痕不會特別明顯,從而提高美觀性,使患者更易接受[8]。同時乳暈組織供血情況較好、皮膚薄,只需較小的切口便能獲得較好的術野,能夠充分觀察到病灶組織的情況,并進行有效清除,從而有效改善預后[9-10]。本文結果表明,實驗組病人的病變組織清除率顯著高于參照組,且術后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低于參照組(P<0.05)。由此可知,對乳腺疾病患者實施經乳暈切口手術能夠提升病變組織的清除率,創(chuàng)傷較小,可減少術后不良事件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經乳暈切口行乳腺手術治療乳腺疾病,能夠在有效清除病變組織的同時,兼顧美觀性,并具有創(chuàng)傷較小的特點,從而降低了術后不良事件的發(fā)生風險,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