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慶陽市人民醫(yī)院,甘肅 慶陽 745000)
臨床上,椎體壓縮性骨折是原發(fā)性骨質疏松所誘發(fā)的一種疾病癥狀,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骨質疏松癥發(fā)病率持續(xù)增長,嚴重威脅到老年人的身體健康[1]。即便是幾個月內,骨折可能會有所緩解,然而腰背痛疼痛依然存在,導致生活質量每況愈下。對于這一病癥的治療,理療、服藥止痛藥物及使用支撐器械等實傳統(tǒng)保守治療方法,然而并發(fā)癥頻繁出現(xiàn),且難以迅速緩解疼痛感[2]。鑒于此,本研究作者結合自身多年所學的專業(yè)知識,并結合臨床實踐,提出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方法,并選取特定對象驗證其臨床價值,現(xiàn)將整個研究過程匯報如下。
選取骨科2019 年收治的80 例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以選入組別的順序分為兩個小組,單數(shù)為對照組,偶數(shù)為觀察組,其中對照組男28 例,女12 例,年齡55-80 歲,平均(62.41±3.8)歲;觀察組男25 例,女15 例,年齡54-79 歲,平均(60.25±2.0)歲。據統(tǒng)計,兩組患者一般性資料差異較?。≒>0.05)。
對照組接受保守治療,接受矯形復位,服用仙靈骨葆膠囊、鈣爾奇D,并開展關于腰背肌功能訓練[3]。觀察組采取經皮椎體成形術,協(xié)助患者取俯臥位,將枕頭墊在胸部,確定病變椎體后,把徹底消毒的手術巾鋪在手術區(qū)域,利用C 臂機定位功能對傷椎的椎弓根在皮膚之上的投影點進行明確,選用濃度為2%的利多卡因實施局部麻醉。整個手術過程中,應對患者的心電變化進行監(jiān)護,使用PVP 專用骨穿刺針操作,在C 臂機雙平面的引導下,經皮鉆至傷椎椎弓根至椎體前中1/3 處,穿刺時應留意患者雙下肢是否出現(xiàn)異常癥狀,以此來保證手術順利開展,把骨水泥調制成牙膏性狀,使用專門注射器,把骨水泥緩慢地注入到病變椎體中。這一注射過程應在C 臂機側位透視引導下開展,一旦出現(xiàn)注射壓力較低而導致椎體滲漏的情況時,應立即停止注射。一般情況下,骨水泥注射量控制在2-3 mL;胸椎、腰椎注射量分別控制在2.5 mL、5.0 mL,基于患者病情對用量進行合理調整,不得超過6 mL[4]。持續(xù)注射五分鐘后,為了避免水泥粘住針,應迅速拔出,并選用消毒后的紗布予以包扎。術后,告知患者應俯臥在床上休息十五分鐘后才可回到病房。
通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后,對兩組患者治療效果進行評價,評價標準主要為:①痊愈:臨床癥狀已經完全消失,患者感覺不到疼痛,自理能力已經恢復[5];②有效:偶爾感到疼痛,自理能力有所恢復;③無效:疼痛更加劇烈,生活需要他人照顧。同時,對于兩組疼痛情況的評估,可采取數(shù)字分級法(NRS)[6],0-10分表示程度不同的疼痛,疼痛程度分級標準主要是:1 分表示沒有疼痛感;1-3 分表示輕度疼痛;4-6 分表示中度疼痛;7-10 分表示重度疼痛。要求患者根據自己的感受指出最能評價自己疼痛的數(shù)字。
運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2.0 行數(shù)據的分析處理,以(%)表示所收集的數(shù)據,并通過χ2檢驗。若P<0.05 即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通過不同治療方案后,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2.5%,對照組為75.00%。兩組臨床總有效率對比得知,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n(%)]
據統(tǒng)計得知,觀察組疼痛情況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注射部位疼痛程度對比
臨床上,胸腰椎骨折大多數(shù)是由于間接外力、非暴力性損傷而造成的,TII 至L1 椎體為高發(fā)部位,疼痛劇烈且持續(xù)存在,并存在運動障礙,生活上難以自理[7-8]。對于胸腰椎壓縮性骨折,臨床已經研究出多種治療方法。保守治療雖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恢復較慢,需長期臥床休息,使得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更大,從而不利于患者的生活質量。經皮椎體成形術可有效改變椎體畸形的癥狀,緩解疼痛,增強椎體的穩(wěn)定性[9]。同時,經皮穿刺還可對凸畸形癥狀予以糾正,使得椎體內壓力持續(xù)降低,擴張氣囊,從而緩解疼痛感,安全性、微創(chuàng)性優(yōu)勢突出[10]。另外,注入適量的骨水泥,可促使椎體盡快復原,改善受損脊椎。本研究結果也證實了經皮椎體成形術的安全性與可靠性,理應成為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治療的首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