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皓
摘 要:文章簡述了在新時期下,公共圖書館對弱勢群體的服務范圍、服務內容與服務要求的應然與實然,借鑒了北京艾迪訊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社會化運營公共圖書館的實踐經驗,并提出了具體措施,以更好地服務弱勢群體。
關鍵詞:弱勢群體;圖書館服務;創(chuàng)新服務
中圖分類號:G25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 (2020) 12-0-02
一、引言
我國人口基數大,弱勢群體數量相較其他國家和地區(qū),弱勢群體人數多。切實保障弱勢群體享有公共文化服務的基本權益,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由之路。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重要陣地的公共圖書館,就如何發(fā)揮社會職能需要,更深層的研究。
二、弱勢群體享受公共文化現狀概述
(一)弱勢群體的定義
弱勢群體在公共文化服務領域是指,不能享受到免費公共文化服務或者無法便捷使用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人群。具體包括:殘障人士、空巢老人、留守婦女兒童、城市農民工等。
(二)弱勢群體在中國的客觀情況
目前,我國的弱勢群體,數量龐大且結構復雜,根據《殘疾人藍皮書:中國殘疾人事業(yè)發(fā)展報告》,中國現有殘疾人8500多萬、60歲及以上老年人近2.5億,這些數據還不包括其他弱勢群體,并且有不少老人也患有殘疾或者其他病癥,對于公共文化服務機構來講是需要積極面對的挑戰(zhàn)。
我國針對弱勢群體出臺保護性法律的時間較晚,直到20世紀90年代才開始陸續(xù)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權益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等弱勢群體保障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而在公共設施保障方面,也是自20世紀開始長期處于落后狀態(tài),只有在大城市零星可見無障礙設施,自21世紀開始,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發(fā)展,無障礙設施才與基礎建設不斷完善。
在公共文化服務領域,2017年03月01日才正式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2018年10月26日才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自新中國成立以來,近半個多世紀沒有公共文化服務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可見我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方面是相對比較落后的,文化產品的供給在20世紀計劃經濟時期的影響下,也是較為隨意的。可以說,市場經濟地位的確立,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文化市場的繁榮,又推進了相關立法的進程,弱勢群體享有公共文化服務的權利,才浮出水面。
(三)公共文化服務向弱勢群體傾斜的合理性
弱勢群體服務是公共圖書館服務中重要的一環(huán),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就在于一個社會對弱勢群體的重視程度?!豆矆D書館法》第三十四條中規(guī)定了對弱勢群體的特別關照義務,需要結合空巢老人、殘障人士、留守婦女兒童、外來務工人員等弱勢群體的特點,提供相應的服務,滿足閱讀需求。對于弱勢群體的特別關注,并不違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恰恰反而是對平等原則的合理延伸。因為對于弱勢群體而言,獲得文化服務的機會的大大少于其他人群?,F代社會對弱勢群體的保護,是一種適度的再平衡,也是為彌補初次分配不均衡而在公共文化服務領域采取的再分配措施。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種基于人道主義關懷的保護性政策,所以對于弱勢群體的保護就具有了天然合理性。
(四)公共圖書館為弱勢群體服務的方式
公共圖書館基于上述情況,就應當考慮空巢老人、殘障人士、留守婦女兒童、外來務工人員等弱勢群體的特點,從軟件與硬件兩個層面保證其獲取信息的權利。一方面,應當保證暢通的渠道,準確收到弱勢群體反饋的需求;另一方面,至少配備一名館員或者志愿者給予進入館內的弱勢群體人員其適當且必要的幫助,提供適合其需要的文獻信息或者幫助解決在獲取文獻信息時遇到的各種困難。
近年來,公共圖書館在弱勢群體服務方面已經有了較大的進展。我國公共書館全部免費開放之后,一系列推廣全民閱讀的政策相繼出臺,不僅強調了文化建設的重要性,而且為圖書館弱勢群體服務的開展提供了保障。
三、我國圖書館弱勢群體服務存在的問題
(一)服務效率低
我國公共文化服務起步晚且水平較低,沒有從供給側改革,被動服務居多,且缺乏長遠規(guī)劃,對駐區(qū)內的弱勢群體總量并沒有進行研究,忽略了人口統計學上的定量分析,片面從主觀出發(fā),提供針對性較弱的閱讀服務,而且沒有針對館員提供系統化的培訓,業(yè)務水平較低,能動性不能轉換為客觀服務內容,缺少為弱勢群體推薦或提供較為適合的內容,使的公共圖書館在為弱勢群體個人服務時服務效率低、服務效果差,弱勢群體的參與閱讀推廣活動的意愿也就不高。弱勢群體的閱讀需求與公共圖書館提供的服務目前無法很好的對接,加上信息渠道的溝通不暢,就成為了弱勢群體享受閱讀服務的最大障礙。
(二)服務不均衡
我國公共圖書館在法律保障上、宣傳上、服務模式創(chuàng)新上、取了較大的進展,但是受區(qū)域發(fā)展水平不均的影響,各地公共圖書館弱勢群體服務水平也參差不齊,區(qū)域間發(fā)展不平衡。
目前,一些地區(qū)的公共圖書館重點建設少兒館,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把少兒與幼兒作為重點服務的對象,開展了相應的閱讀推廣活動,但忽視了外來務工人員、殘障人士、孤寡老人等其他弱勢群體,相對于有監(jiān)護人的少兒來講,這些人群更需要關懷,但是公共文化服務上的缺位就致使了閱讀推廣服務上的不均衡。同時,由于客觀條件有限,公共圖書館在整體的運營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適合少兒閱讀的繪本圖書配比較小、圖書種類單一、設施不到位及沒有考慮弱勢群體需求等。
(三)弱勢群體利用圖書館存有客觀障礙
我國公共圖書館在開放時有一定的要求,比如保持衣衫整潔等要求,而實際上對衣著得體也是對弱勢群體的歧視。圖書館對于弱勢群體而言有可能是免費獲取知識與消息的重要途徑,在消除信息鴻溝方面也有著積極的意義。因此,弱勢群體利用圖書館存有的客觀障礙亟待解決。
四、社會化運營在服務弱勢群體方面的優(yōu)勢
(一)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的優(yōu)越性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明確了要積極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而社會化運營在某種程度上能夠有效彌補傳統圖書館公共服務供給的不足,發(fā)揮社會力量的作用,創(chuàng)新管理模式,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1]。北京艾迪訊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參與社會化運營的公共圖書館,不僅為讀者量身打造了多個閱讀服務品牌,而且還開展了上門開展閱讀推廣服務的新模式,在與養(yǎng)老院、福利院、醫(yī)院、社區(qū)等駐區(qū)單位開展深入合作之后,取得了較為廣泛的成效,為讀者服務模式的轉變注入了持續(xù)而深沉的驅動力量,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二)針對不同弱勢群體開展不同形式的服務
開展人口普查等相關調查就是為了了解人口統計學上的特征,在公共文化服務的運轉中利用這些數據,更能滿足弱勢群體讀者的閱讀需求,公共圖書館要根據人口普查相關數據提供精準的主動服務,對駐區(qū)內的弱勢群體以及單位進行,與當地政府深入開展合作,按照不同人群的不同分布特點,提供相應服務。交由北京艾迪訊智慧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的海淀區(qū)圖書館(北館)創(chuàng)建了青青育苗活動品牌,衡水市圖書館創(chuàng)建了萌萌噠智趣樂園的活動品牌,天津市新梅江圖書館創(chuàng)建了智趣手工坊專門針對兒童提供手工服務,切合少兒讀者的需求。樹立閱讀推廣品牌的目的就是將閱讀推廣按照人群之間的不同特征,提供精準服務。
北京艾迪訊智慧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的社會化圖書館保證了硬件設施的相對完善。在艾迪訊運營的海淀區(qū)圖書館(北館),不僅擁有無障礙設施等通行保障硬件保障,而且在閱讀需求上還能滿足弱視讀者的閱讀需求電子閱讀機、BMI健康機、血壓計等設備。同時在衡水市圖書館一層還專門開辟了盲文閱讀區(qū),方便盲人讀者閱讀。這些措施都體現了對于弱勢群體的精準服務。
(三)建立專屬弱勢群體服務文獻資源數據庫
公共圖書館應當從館藏文獻和網絡數據庫中,按照前期弱勢群體需求的調查,有針對性地篩選出文獻資源,包括政治、經濟、文化、時政、小說等各個方面,并建設相關數據庫。同時,圖書館還要對后續(xù)服務進行更近,對弱勢群體提出的需求在后續(xù)的工作過程中予以完善,提高服務效率,提升服務效能,讓每一個人都能平等的享受公共文化服務的便利。
(四)完善網站建設
弱勢群體由于身體上或年齡上等其他方面的因素,勢必會在獲取信息的渠道方面與其他人群相對具有天然不足,公共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的主要陣地,應該通過建設數字閱讀平臺,通過網絡讓一部分可以使用電子設備的讀者享受到足不出戶的在線閱讀服務,圖書館也可以開展線上參考咨詢服務,解答他們的咨詢。圖書館還可以開展網上預約或者電話預約送書上門服務,將弱勢群體所需要的書籍送上門。
五、結語
為弱勢群體提供閱讀服務是將公共資源向弱勢群體傾斜的重要表現,是社會再分配在公共文化服務領域的重要手段,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基本途徑,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體現,也是公共圖書館的義不容辭的責任,這充分體現了公共文化服務的均等性。圖書館應秉承“一切為了讀者、為了一切讀者、為了讀者一切”的服務方針,了解弱勢群體需求,傾聽弱勢群體呼聲,服務弱勢群體需要,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而不斷努力。
參考文獻:
[1]彭曉梅.淺析公共圖書館對弱勢群體的特殊延伸服務[J].圖書情報論壇,2012(5):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