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程
摘 要:隨著全民閱讀運動的興起,公共圖書館作為文獻信息資源的集散中心,成為了越來越多的市民、讀者閱讀和休閑的不二之選。近年來,傳染病和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時有發(fā)生,公共圖書館人流量爆發(fā)增長的同時,公共衛(wèi)生安全也經常面臨挑戰(zhàn)。文章分析了公共圖書館存在的衛(wèi)生隱患和開展衛(wèi)生防疫需要關注的重點,對公共圖書館如何更好地開展衛(wèi)生防疫工作提出了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消毒;衛(wèi)生防疫
中圖分類號:G25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 (2020) 08-0-02
一、引言
公共圖書館作為文獻信息資源的集散中心,同時也是人群相對集中的公共場所,存在場館內人員密度大、停留時間長、構成復雜,空氣質量不佳,圖書資料和設備被讀者反復使用等情況,容易給病毒或傳染病的傳播提供土壤。事實上,很多公共圖書館在開展日常服務的過程中,并沒有對公共衛(wèi)生引起足夠的重視,衛(wèi)生防疫工作形同虛設,存在不小的隱患。為了保障館員和讀者的安全,營造健康、衛(wèi)生的閱讀環(huán)境,公共圖書館應當把衛(wèi)生防疫工作納入日常的管理。
二、公共圖書館存在的衛(wèi)生隱患
(一)空氣質量差
我國多數的公共圖書館特別是一些年代較久的館舍,往往由于經費及當時的建筑設計觀念等因素的影響,在通風、除濕等方面存在欠缺。比如,筆者所在的揚州市圖書館,雖然是2010年建成投入使用,但當時的設計為了考慮美觀和與整體建筑群的協調,整個館舍采用玻璃幕墻設計,通風較差。有調查顯示,閱覽室室內空氣污染比較嚴重,空氣中的真菌粒子沉降量普遍超標準[1],書庫的情況則更為嚴峻,由于缺少人工或機械通風,空氣更加渾濁、潮濕。
公共圖書館館藏的圖書、期刊等紙質資源,本身因為紙張易受潮發(fā)霉、油墨印刷氣味難聞等因素,就容易加劇空氣的污染,再加上通風不暢,很容易促使細菌滋生和疾病傳播,影響?zhàn)^員和讀者的健康。
(二)圖書等紙質資源易受污染
圖書等紙質文獻資源比較容易受到各種病菌的污染。有關單位曾做過測定,一本流通超過3年以上的圖書上隱藏著的流感、鏈球菌、大腸桿菌、乙型肝炎病毒、結核桿菌等病菌總數一般在400種以上[2]。公共圖書館的圖書借閱期限一般都在一個月左右,在此期間,圖書館對圖書的使用環(huán)境、讀者是否健康等情況都無法掌握,如果歸還后未能及時消毒,則有可能對讀者和工作人員的健康造成危害。
(三)微生物和蟲、鼠的危害
公共圖書館相對封閉的環(huán)境給了大量微生物繁殖的空間。據調查,公用電腦鍵盤上的微生物數量為每平方米510個,公用鼠標上的微生物數量為每平方米40~260個,這些可能引起消化道和呼吸道傳染病[3];蒼蠅、蟑螂等有害昆蟲和老鼠的侵襲,不僅會對紙質文獻造成污染和損害,還會傳播諸如痢疾桿菌、乙肝病毒、鼠疫等疾病。
(四)讀者和工作人員存在健康隱患
隨著全民閱讀的開展,越來越多的讀者選擇將圖書館作為閱讀、休閑、娛樂的場所,讀者數量呈幾何趨勢增長,到館人員的構成也愈加復雜。到館讀者的健康狀況固然難以掌握,但如果作為直接接觸讀者的館員存在潛在的疾病或傳染病,則更容易造成交叉感染,進而影響圖書館的公共衛(wèi)生安全。
三、公共圖書館實施衛(wèi)生防疫的工作重點
(一)消毒
1.館舍和公用設施的消毒
公共圖書館自身可能存在的污染途徑主要有空氣污染、紙質文獻資源(圖書、期刊、報紙)污染和公用設施污染。其中館舍和公用設施,是讀者接觸最多、使用最頻繁的兩項因素。定期對館舍和公用設施進行消毒,不僅有利于保障讀者和館員的健康,也能預防疾病的傳播。對于閱覽桌椅、計算機等公用設施,可以采用酒精擦拭的方法,既能起到消毒的作用,也不會影響設施的使用壽命;對于走廊、閱覽室、書庫等,則要根據場所的不同對消毒方法進行選擇,比如二線書庫可以考慮化學熏蒸法,同時加強通風,注意環(huán)境衛(wèi)生。
2.圖書等紙質文獻的消毒
圖書消毒的常用方法,大致分為物理法和化學法兩種類型,具體來說,常用的有曬書法、微波消毒法、熏蒸消毒法和儀器消毒法等,對于館藏在架圖書,可以根據各圖書館的實際情況,適時適當采取相應的方法,規(guī)范操作,達到消毒目的,同時盡可能降低對圖書資料的損傷。
近年來,隨著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的建設、借閱網點的拓展以及新型公共閱讀空間的興起,公共閱讀服務的“最后一公里”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但隨著圖書流通的加快,交叉感染的概率也在大大增加。由分館、城市書房等借閱網點回流的圖書往往相對集中,受限于讀者需求大、短期工作量重、借閱網點分散、圖書館工作人員數量相對緊缺等原因,在不影響圖書正常借閱流通的前提下,如何對這部分回流的圖書采取行之有效的消毒是公共圖書館需要解決的一個難題。
(二)館員的健康管理
公共圖書館應當重視對館內人員的健康管理,避免交叉感染。定期對館員進行體檢和傳染病的篩查,關注館員的心理健康,提高館員的自我防護意識。依托工會,建立健全館員的健康保障,為開放部門的工作人員配備相應的勞保用品,對于已經感染傳染性疾病的館員,應當暫停接觸讀者或臨時調整工作崗位,待其康復后再恢復正常工作。
四、公共圖書館推進衛(wèi)生防疫工作的舉措
(一)建立衛(wèi)生防疫制度
公共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很少有醫(yī)學專業(yè)背景,一般沒有系統的學習過相關的衛(wèi)生防疫知識,在應對傳染病或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時難免顯得力不從心。公共圖書館應當吸取過往的教訓,盡快制定相關的衛(wèi)生防疫制度;對全館工作人員進行系統的培訓,掌握必要的衛(wèi)生常識,在組織上和制度上引起全館上下對衛(wèi)生防疫工作的足夠重視和自覺關注;公共圖書館應加強環(huán)境衛(wèi)生的管理,對于購買服務的,應當適當提高要求,加強監(jiān)督,及時反饋改進。
(二)消毒工作的常態(tài)化
事實上,公共圖書館已經不是第一次面對傳染病流行和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比如非典型性肺炎、甲型H1N1流感、禽流感等。令人遺憾的是,各公共圖書館在傳染病暴發(fā)期間,往往都非常重視館內的消毒殺菌工作,但疫情一結束,由于經費和觀念的局限,消毒工作又離開了大部分公共圖書館的視野,衛(wèi)生防疫又回到了擦桌、掃地等日常的清潔工作,甚至一些圖書館館舍兩年時間未曾消過一次毒[4],這給病毒和傳染病在公共圖書館的流行埋下了很大隱患。
公共圖書館應當結合各自實際,將消毒工作納入圖書館的日常管理,定期對館舍、紙質文獻資源、公用設施進行消毒,特別應當重視書庫的衛(wèi)生狀況和消毒工作,防鼠治蟲,盡可能地做好預防性消毒和定期消毒,給讀者提供健康安全的閱讀環(huán)境。
(三)重視對讀者的宣教,培養(yǎng)健康的閱讀習慣
有的讀者有不健康的閱讀習慣,比如邊吃東西邊看書,或習慣蘸口水翻書,將借閱的書籍亂丟、亂涂亂畫等,在不經意間就對書刊造成了污染,影響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公共圖書館應加強知識普及,把公共衛(wèi)生知識和應急管理等內容納入對讀者的宣傳教育,可以為讀者推薦傳染病相關的專題書目;除常見的標語、宣傳單冊外,可以在官網設置專題頁面,利用微信等新媒體進行推送;同時可以將宣傳與讀者活動結合起來,豐富活動形式,根據不同的讀者群體,開展個性化的閱讀推廣活動,例如對于少兒讀者,可以針對性地設計知識性、互動性強的讀者活動,提升對不同讀者群體的宣傳效果,讓讀者主動關注公共衛(wèi)生防疫的相關知識,愛護圖書,促進讀者養(yǎng)成健康衛(wèi)生的閱讀習慣。
(四)建立監(jiān)測預警制度,完善信息報送機制
公共圖書館應當充分發(fā)揮圖書情報工作的獨特作用,建立起監(jiān)測預警制度,通過大數據分析,事先對可能引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的信息進行監(jiān)控和風險研判,及時制定相應的工作計劃和預案,提高公共圖書館的應急處置能力;同時完善信息報送機制,并由專人負責,及時準確地將衛(wèi)生應急信息報送給當地的衛(wèi)生行政部門和衛(wèi)生機構[5]。
五、結語
公共圖書館因普遍實行免費開放,在運行和發(fā)展過程中難免受到傳染病和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的影響。公共圖書館盡管不是專業(yè)的公共衛(wèi)生機構,但不應只著眼于信息資源的建設和服務網絡的拓展,還應及時樹立危機意識,重視館內的消毒工作,將衛(wèi)生防疫工作制度化、常態(tài)化,為讀者營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面對傳染病和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時,公共圖書館應當提高應急管理能力,通過建立監(jiān)測預警制度和大數據分析為政府的風險評估和決策應對提供依據,發(fā)揮圖書情報工作在國家應急管理體系中的獨特地位和作用。
參考文獻:
[1]吳海鷹.加強圖書館公共衛(wèi)生工作預防疾病的傳播[J].醫(yī)學情報工作,2000(1):33-34.
[2]聶晶.圖書館圖書消毒工作初探[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3(1): 108-109.
[3]陳扣英,金怡.高校圖書館衛(wèi)生防疫淺析[J].中國科技信息,2009 (6):193-195.
[4]徐萱雙.淺談公共圖書館的衛(wèi)生防疫工作[J].圖書與檔案,2013 (35):146-180.
[5]魏永麗,韋漢淬,羅燕萍.圖書館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應急機制構建探索[J].圖書情報工作,20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