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于高校音樂教育的開展,其主要目標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專業(yè)知識水平和音樂鑒賞能力,并加強學生專業(yè)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在當今社會時代得以快速進步和發(fā)展的影響下,使得高校音樂教育模式得到了恒大轉變。與其他學科相比,音樂教育與社會時代有著極為密切的相互關系,而在新媒體這一時代背景下,對高校音樂教育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標準。因此,本文針對于新媒體時代下音樂教育的發(fā)展現(xiàn)狀進行了詳細分析與探討,僅供參考。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高校音樂教育;問題及發(fā)展趨勢
引言:在新媒體這一時代下,高校教育模式得到了相應轉變。針對于大學階段教育,可以說學生各項素質提高的一個重要時期,其教學模式應該要與社會發(fā)展相貼近,以此來為學生提供更多接觸社會的機會。就新媒體來說,其特點具有較強的傳播性,并且在信息量方面也相對較大,而正是由于這一特點,勢必會為高校音樂教育的開展帶來一定的挑戰(zhàn)。筆者結合自身實際教育工作經驗,詳細分析了新媒體時代下高校音樂教育中所存在的問題,并針對于新媒體時代下的教育發(fā)展趨勢,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希望對相關教育工作者有所幫助和指導。
一、新媒體時代下高校音樂教育中所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教師對新媒體的認識程度不夠
教師作為高校音樂教育開展的主要實施者和領導者,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和效果的高低。而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高校音樂教育模式逐漸趨于現(xiàn)代化方向發(fā)展,而在這樣的一種形勢背景下,作為教師則必須要對一些現(xiàn)代化教學技術手段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對于一些年輕教師來說,要想將新媒體技術做到靈活運用是一件比較簡單的事情;而對于年紀較大的教師來說,普遍缺乏對新媒體技術的正確認識,所以在實際課堂教學的開展過程中很難做到合理應用,只能采用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來開展課堂教學活動,針對于這一問題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無法充分發(fā)揮出高校音樂教育的時代性,嚴重阻礙到教學的發(fā)展。
(二)新媒體的運用不足
利用新媒體開展音樂教育,可以說是新媒體時代下高校音樂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一個主要趨勢。通過新媒體這一輔助教學手段的應用,既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同時還可以有效豐富教育資源,滿足當今時代下音樂教育的發(fā)展需求。通過對目前高校的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在新媒體運用方面還普遍存在著不足,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高校對新媒體的資金投入和支持力度不足,所以導致教學設備數(shù)量的缺少,并且有很多教學設備都比較陳舊落后,嚴重阻礙到高校音樂教育模式的革新。
(三)現(xiàn)代教育理念與傳統(tǒng)教育理念存在著相互沖突
從音樂教育中我們可以看到,具有一定的雙重屬性,既具備傳統(tǒng),又有著現(xiàn)代在里面。所以作為音樂教師實際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則必須要注重傳統(tǒng)特色與時代特色的相結合,在培養(yǎng)學生專業(yè)素養(yǎng)的基礎上能夠做到與時俱進。在以往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中過于注重理論;而在現(xiàn)代教育理念中更加注重學生的實踐。雖然目前很多高校已經對音樂教育模式實施了整改,加入了一些互動教學模式在里面,但是更多的時候只是停留在表面上而已,而沒有將其有效落實到實際教學當中,導致音樂教育改革一直處在落后狀態(tài)。
二、新媒體時代高校音樂教育的發(fā)展趨勢分析
(一)音樂教育內容趨于多元化方向發(fā)展
從我國傳統(tǒng)的音樂教育內容中我們可以看到,其中對西方音樂更加重視一些,特別體現(xiàn)在歐洲音樂方面,包括西大提琴、小提琴和鋼琴等一些西方樂器;另外還有歌劇、美聲唱法和西方樂理在里面。隨著全球多元化的不斷深入,加快了各民族文化之間的相互融合,而在音樂教育領域方面也開始加大了對民族音樂的研究力度。對于我國的民間音樂內容來說,有著多樣化特點,而在全球化不斷推進的影響下,我國音樂教育內容中逐漸融入了一些西方國家的音樂理論和精華,這在一定程度上極大豐富了我國音樂教育內容。例如:以武漢音樂學院為例,開設了《戲曲音樂理論》、《中國傳統(tǒng)音樂概論》和《鋼琴發(fā)展史概論》等不同類型的音樂文化教育內容。
(二)音樂教育形式逐漸趨于多元化方向發(fā)展
在我國以往傳統(tǒng)的音樂教育中,其主要以班級教育模式為主,以班級為單位來進行音樂知識的傳授。例如:以鋼琴課堂教學為例,先將理論知識講解給學生,然后再到琴房進行練習,而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則要做好學生的指導。在新媒體這一時代背景下,音樂教育形式逐漸區(qū)域多元化方向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先進媒體技術手段逐漸被廣泛應用到課堂教學當中,由于音樂這門學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通過一些新媒體技術手段的采用,可以促進教學質量和效果的有效提高。
(三)教育方式逐漸趨于小眾化和細分化方向發(fā)展
在新媒體這一時代背景下,其音樂教育方式將會逐漸小眾化和細分化。在面對多樣化音樂教學內容的情況下,要想做到多而不亂,那么則必須要進一步細化教學內容,同時這樣還可以更好的滿足大學研究生對音樂學習小眾化的實際需求。例如:有的學生對古典音樂比較熱衷;而有的學生更加喜歡民族音樂,所以這一點作為學校在音樂教學課程的設置時需要做好考慮,通過對教育方式和教學內容的不斷細化,以此來不同學生對音樂學習的實際需求,從多方面、多角度來培養(yǎng)專業(yè)型音樂人才。
結束語:
綜上所述,由此可見隨著社會時代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fā)展,新媒體教學逐漸得到了廣泛應用,并成為了現(xiàn)代教育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所以這就需要教師正確認識到新媒體教學的重要性,并不斷的探索和實踐,通過一些合理有效教育方式及手段的采用,以實現(xiàn)高效教學質量和效果,促進新媒體時代下高校音樂教育的更好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滕騰.新媒體時代下音樂教育的發(fā)展趨勢[J].中國音樂,2016(4):155-159.
[2]孫露.新媒體時代下音樂教育的發(fā)展趨勢[J].青春歲月,2020(6):10-11.
[3]馬一飛.新媒體背景下高校音樂教學改革的路徑選擇[J].環(huán)球市場,2019(29):248.
[4]張宇.新媒體時代下的高校音樂教學改革解析[J].魅力中國,2017(18):197.
作者簡介:姓名,王繹涵,出生年月,1997.8,性別,女,籍貫,山東,最高學歷,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