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鈳,王鵬翔
(南京市城市與交通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綜合交通規(guī)劃二所,江蘇 南京 210000)
鐵路樞紐落客平臺是供社會車輛及出租車進行落客的平臺,是旅客出行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如果落客平臺的通行能力不足,落客等待時間過長,影響旅客的出行時間安排,增加旅客的心理負擔。目前,針對落客平臺交通組織的研究較少,一般通過禁止落客區(qū)載客,禁止不規(guī)范停車等方式來提高運行效率。落客平臺的交通流一般為多車道交通流,仿真分析是研究交通流的重要手段[1-3],因而對落客平臺進行仿真,找出其薄弱環(huán)節(jié),對其進行優(yōu)化,以提高落客平臺運行效率、節(jié)約旅客旅行時間很有必要。在交通流仿真模型中,元胞自動機模型固有的并行計算能力、靈活性、由低向上的建模方式使其在模擬交通運輸系統(tǒng)上有獨特的優(yōu)勢[4-8]?;谠詣訖C模型研究落客平臺仿真系統(tǒng),并采用該模型對南京南站北落客平臺進行仿真,分析各因素對通行能力的影響,提出相關(guān)優(yōu)化建議,以提升落客平臺運行效率,緩解落客區(qū)擁堵。
基于元胞自動機理論,將每條車道抽象成首尾相接的元胞鏈,每個元胞有“占用”和“非占用”2個狀態(tài),“占用”表示車輛行駛至該元胞,“非占用”表示車輛未行駛至該元胞或駛離該元胞。一個元胞在某一時刻只能被一輛車占用,以元胞被占用狀態(tài)來描述車輛移動過程。落客平臺抽象模型如圖1所示。圖1中,帶有顏色的元胞表示被車輛占用。在時刻T,車道1元胞4被車輛A占用,T+t時刻,車道1元胞6被車輛A占用,該過程表示經(jīng)過t時間段,車輛向前移動了2個元胞。
1.1.1模型假設
車輛在實際行駛過程中會受到各種因素(如雨雪天氣、駕駛員個性、周圍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模型模擬越細致,模擬效果越好,然而隨著模擬精度的增加,邊際效用越來越小。為此,作出以下假設:各車輛長度相同、速度相同,且車輛在車道上勻速行駛;系統(tǒng)采用離散時間,每次迭代更新一次元胞狀態(tài),每個元胞在某一時刻只能有一種狀態(tài);不考慮駕駛員個性對車輛運動的影響,相同類型車輛停車概率相同;無空車行駛至落客平臺接客,車輛落客完畢后直接駛出落客平臺,無接客行為;乘客穿過車流間隙時會對車輛前進造成阻礙,降低車輛運行速度,不對此過程進行模擬,僅通過設定低于實際值的車輛運行速度來表現(xiàn)這一影響。
1.1.2 直行規(guī)則
元胞自動機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擬交通流中的擁堵現(xiàn)象,t+1時刻車輛所處位置與t時刻車輛所處位置及前進距離有關(guān),可以表示為
式中:xn(t+1)表示經(jīng)過1個仿真步的時長后車輛n所處位置(初始位為0,車輛行駛方向上遞增),Cell;xn(t)表示t時刻車輛所處位置;v表示車輛n的行駛速度,Cell/仿真步;μ(t)表示t時刻車輛是否前進,取值范圍為0或1,取0表示該時刻車輛不前進,μ(t)的取值與車輛所處具體環(huán)境有關(guān),當前方元胞被占用或正在進行落客等原因無法前進時取0。
1.1.3 換道規(guī)則
換道規(guī)則用于描述車流為阻塞流時的換道行為。當車輛阻塞時,駕駛員無法得知前方車流狀態(tài),此時駕駛員可以根據(jù)等待時間決定是否換道。以車輛等待時間作為駕駛員換道的主要影響因素,等待時間越長,駕駛員換道的概率越大。此外,還需滿足以下條件:車道與相鄰車道無隔離欄;車輛與相鄰車道前車的距離大于0;相鄰車道位置未被占用。車輛換道行為如圖2所示。圖2中,元胞中的字母為車輛編號,表示被占用,車輛p處于停車狀態(tài),車輛n為相鄰車道車輛,車輛移動速度為1 Cell/仿真步,經(jīng)過2個仿真步,車輛m從車道1換道至車道2。
圖1 落客平臺抽象模型Fig.1 Abstract model of drop-off region
圖2 車輛換道行為Fig.2 Vehicle lane-changing behavior
當相鄰車道后方存在前進車輛時,如果后車在前車換道過程中恰好行駛至前車的位置,即當xn(t) +v·t'=xm(t)時,車輛m與車輛n會發(fā)生碰撞。其中,xn(t)表示換道時刻相鄰車道后車n所處位置,xm(t)表示換道時本車道車輛m所在位置,t'表示換道所需時間。車輛m與車輛n的沖突行為如圖3所示。
圖3 車輛m與車輛n的沖突行為Fig.3 Conflict between vehicle m and vehicle n
考慮到駕駛員無法準確判斷沖突點,車輛n避讓車輛m的概率可以表示為
式中:Pn為車輛n避讓車輛m的概率,車輛n距離沖突點越近,避讓的概率越大,當xn(t) +vn·t'=xm(t)時,避讓概率為1;ρ為大于0的參數(shù)。
P為標準避讓概率,用于流程執(zhí)行中的判斷過程。當車輛n避讓車輛m的概率Pn小于標準避讓概率P時,車輛n擁有車道使用權(quán),車輛m需避讓車輛n;當車輛n避讓車輛m的概率Pn不小于標準避讓概率P時,車輛m擁有車道使用權(quán),車輛n需避讓車輛m。
(1)車輛運行規(guī)則。不同車道運行規(guī)則不同,車道4、車道5為雙車道,車輛可以移動至相鄰車道,車道1、車道2、車道3由于隔離欄的存在只能行駛在相應車道。
(2)超車規(guī)則。若前方車輛正在落客,則判斷后方車輛能否超車及是否超車,能否超車由車輛所在車道及相鄰車道環(huán)境決定,是否超車由車輛所處位置決定,越靠近上游區(qū)域,選擇超車的概率越大。
(3)落客規(guī)則。1車道為出租車道,存在引導,車輛會優(yōu)先選擇靠近中下游的位置停車落客,其他車道無引導,車輛多選擇靠近上游的位置停車落客。
仿真系統(tǒng)采用時間步長,每個仿真步移動一個元胞的距離,仿真步長與車速有關(guān),車速越高,仿真步長越小,單位時間的迭代次數(shù)越多。令l'表示單位元胞長度, m;v'表示車輛運行速度,m/s;t'表示仿真步的時間步長,s。系統(tǒng)中每個仿真步代表的時長可以表示為
在每一系統(tǒng)時刻均需判斷:①是否有新車進入;②車輛是否能夠前進;③車輛是否超車及是否能夠超車;④車輛是否停車落客;⑤車輛是否落客完畢等。
每一次迭代,都要對系統(tǒng)中的車輛進行狀態(tài)更新,判斷其狀態(tài),進行落客、移動、等待和超車等操作。其中,初始化主要包括生成車輛與元胞、確定每輛車的目標落客位置及確定車輛完成落客所需要的時間。對于進行落客的車輛,每次迭代都需要判斷是否落客完畢,若落客完畢則進行移動操作。仿真流程如圖4所示。
南京南站是全國規(guī)模最大的鐵路綜合客運樞紐之一,北落客平臺設計通行能力2 000 pcu/h,實際高峰小時已達2 188 pcu/h,飽和度為1.09。隨著南京城市地位的提升,南京南站將會迎來更多的客流,屆時南京南站北落客平臺將會面臨巨大的流量壓力。以南京南站北落客平臺為例,采用基于元胞自動機的落客平臺仿真系統(tǒng)進行仿真分析。
圖4 仿真流程Fig.4 Simulation process
南京南站北落客平臺為直通式落客平臺,全長約300 m,包括“1出租車道+3停車道+1超車道”共5條車道,其中第1條車道為出租車車道,第2條、第3條、第4條為停車道,第5條為超車道。車道1、車道2和車道3之間設有隔離欄,車道4和車道5間無隔離;車道1、車道2乘客下車后可適時穿過車流間隙到達站房側(cè),車道3、車道4乘客下車后需要先通過人行通道聚集至人行橫道,再穿過車流間隙到達站房側(cè)。人行通道僅可供人行走,車道1、車道2、車道3除人行橫道區(qū)域外均可落客,車道4全線均可落客,車道5僅供車道4車輛超車使用,禁止落客。南京南站北落客平臺各車道功能及位置如圖5所示。
南京南站北落客平臺各車道加權(quán)平均停車時間為50.1 s,與原規(guī)劃預測取值(50 s)接近。除超車道外,各車道平均單次停車時間較為接近,總平均停車次數(shù)2.11次,遠超原正常取值(1次)。出租車雖為單車道,但受迫性停車較少,整體效率較高。經(jīng)過實地調(diào)研,單車道的通行能力在300 pcu/h左右,而雙車道每條車道的通行能力在450 pcu/h左右,后者是前者的1.5倍。平均延誤和平均速度方面,車道4和車道5 (雙車道)優(yōu)于車道1 (出租車專用道),優(yōu)于車道2和車道3 (社會車輛車道)。南京南站北落客平臺各車道各項指標參數(shù)如表1所示。
南京南站北落客平臺有效落客長度為300 m,設單位元胞長度為0.5 m,則每條車道由600個元胞組成,5條車道共3 000個元胞??紤]到車輛前后的安全距離,設定車輛長度為6 m,每輛車占用12個元胞,車輛所在位置用車頭所在元胞表示。設車輛運行速度為10 km/h,則仿真步長每次仿真步移動一格元胞,即系統(tǒng)內(nèi)車輛速度為1 Cell/仿真步。系統(tǒng)仿真時間為1 h,迭代次數(shù)為3 600 / 0.18 = 20 000次,車輛輸入間隔服從μ= 1 s,σ= 0.5 s的正態(tài)分布,停車落客時間服從μ= 60 s,σ= 30 s的正態(tài)分布。
圖5 南京南站北落客平臺各車道功能及位置圖Fig.5 Function and location of each lane of the north drop-off region of Nanjing South Railway Station
表1 南京南站北落客平臺各車道各項指標參數(shù)Tab.1 Indicators of each lane of the north drop-off region of Nanjing South Railway Station
通過C#編程對南京南站北落客平臺進行仿真計算,仿真結(jié)果與落客現(xiàn)狀比較如表2所示。通行能力仿真結(jié)果與現(xiàn)狀的平均差距為4.4%,平均速度仿真結(jié)果與現(xiàn)狀的平均差距為6.7%??梢钥闯觯暇┠险颈甭淇推脚_仿仿真結(jié)果與落客現(xiàn)狀差距較小,仿真系統(tǒng)能夠較好地模擬落客平臺運行特征。
表2 仿真結(jié)果與落客現(xiàn)狀比較Tab.2 Comparison betwee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rop-off region
南京南站北落客平臺目前各車道車輛集中在上游路段進行落客,下游路段落客數(shù)量很少,對車輛集中落客位置進行調(diào)整,不同落客位置通行能力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調(diào)整落客位置對于“車道4+5”影響很小,原因是車道5為超車道,當前方車輛停車落客時,后方車輛可通過超車道繼續(xù)尋找落客位置。對于車道1、車道2、車道3,車輛在上游落客時,后續(xù)車輛僅能在該車輛后方落客,導致整條車道利用率較低,調(diào)整落客位置發(fā)現(xiàn),落客位置越靠后,通行能力越大,車輛集中在下游落客比集中在上游落客能夠提高約12.5%的通行能力。
表3 不同落客位置通行能力 pcu / hTab.3 Passing capacity of different drop-off locations
隨著人民生活品質(zhì)的提高及鐵路樞紐輸送能力的增加,通過機動車抵達落客平臺后進站的旅客越來越多,落客平臺的運行壓力與日俱增,亟需提高落客平臺通行能力及運行效率?;谠詣訖C理論,構(gòu)建落客平臺運行仿真系統(tǒng),通過實例驗證基于元胞自動機的仿真系統(tǒng)可以真實地模擬落客平臺的落客行為,為未來各鐵路樞紐落客平臺車流組織的仿真模擬提供了理論基礎(chǔ)。車輛選擇上游落客、后方車輛需等待前方車輛落客完畢后才能繼續(xù)前行是造成直通式落客平臺利用率低的原因,在落客平臺實際車流運行組織中,可通過相關(guān)措施迫使車輛優(yōu)先行駛至下游落客,以提高落客平臺的整體運行效率,或在設計階段提出新形式落客平臺,規(guī)避前方車輛落客造成后方車輛受迫性停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