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佳
(常州市武進人民醫(yī)院,江蘇 常州 213000)
急性胃穿孔是嚴重潰瘍病的并發(fā)癥之一,患者發(fā)病時,可出現(xiàn)持續(xù)的燒灼及刀割樣疼痛感,使得患者異常痛苦,短時間內得不到治療,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危險。腹腔鏡手術是疾病的主流治療措施,其安全性高及恢復效果好的優(yōu)勢,常用于疾病的治療中,手術的同時,圍術期加強護理干預,對于加快恢復進度,改善患者預后有著顯著意義[1]。下面將80例急性胃穿孔患者分組實施研究,給予兩種不同護理方式進行干預,對比兩組各項指標恢復進度,具體如下。
研究對象為2016年12月~2019年11月急性胃穿孔患者80例,患者分組實施研究,對照組及觀察組各49例。對照組男29例,女11例,年齡24~65歲,平均(45.27±3.22)歲;觀察組男26例,女14例,年齡25~67歲,平均(45.89±3.25)歲,兩組患者以上基線資料的選取需要保持良好的均衡性,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圍術期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術前加強評估,糾正其水電解質,對癥進行治療,做好術前準備;術中配合手術,按照流程完成手術;術后加強導管、口腔護理,做好營養(yǎng)干預指導。
觀察組圍術期采用個性化護理干預,具體實施內容為:(1)術前護理:與患者建立信任關系,通過面部表情或肢體語言,與患者交通,與其建立信任的關系;站在患者角度思考問題,對患者抱有同理心,注意表達方式,語氣溫柔,表達委婉,微笑服務,使得患者感覺到親近感。采用鼓勵性語言安撫患者的情緒,耐心與患者溝通,給予其足夠的信心及勇氣,了解其情緒對疾病潛在的風險,必要時請心理醫(yī)生輔助,使其心理問題得到解決。(2)術中護理:密切監(jiān)視患者生命體征,加強心電監(jiān)護,做好保暖措施,注意非術區(qū)的遮蓋,采用加熱毯,防止患者體溫下降;輔助醫(yī)生實施手術,護理操作平穩(wěn)及快速,促使手術順利進行。(3)術后護理:加強口腔護理,及時清理患者的口腔分泌物,以防出現(xiàn)誤吸情況;加強導管護理(胃管、尿管及引流管),保證其暢通,防止出現(xiàn)彎曲及牽拉情況;加強功能鍛煉,鼓勵患者盡早下床活動,可先在病床周圍活動,后根據(jù)患者情況,增加活動范圍及活動力度,促進胃腸蠕動。并指導患者進行功能訓練,促進血液循環(huán),減少壓瘡發(fā)生;制定合理的飲食計劃,待患者排氣后,鼓勵其進食易消化、高蛋白及高熱量食物。
肛門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及住院預后時間
采用SPSS 20.0軟件系統(tǒng),進行對比和檢驗值計算,咽鼓管功能評分及聽力水平行t檢驗,當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肛門排氣時間及腸鳴音恢復時間更短,住院預后時間顯著縮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各項指標恢復情況(±s)
表1 對比兩組患者各項指標恢復情況(±s)
組別 肛門排氣時間(h)腸鳴音恢復時間(h)住院預后時間(d)對照組(n=40) 30.89±2.34 28.23±2.14 9.45±1.23觀察組(n=40) 22.09±2.38 18.68±2.23 5.56±1.18 t 6.859 5.321 4.767 P<0.05 <0.05 <0.05
急性胃穿孔是外科常見急腹癥,常由急性胃潰瘍導致,疾病發(fā)作時患者出現(xiàn)劇烈疼痛感,如不及時采取干預措施,易發(fā)生病變,對患者生命安全構成威脅。腹腔鏡手術的實施過程中,配合有效的護理干預,可幫助患者盡快康復[2]。個性化護理具有顯著的優(yōu)勢,是一針全面、個性及針對性強的方式,可彌補傳統(tǒng)護理方式缺乏靈活性的缺點,以患者為中心,強化基礎護理,從患者的心理、社會及生理方面著手,為患者制定護理計劃,圍繞圍術期展開,對于患者的負面情緒及時加以疏導,對于每個階段的生理需求盡可能滿足,對患者實施并發(fā)癥、康復指導及飲食指導,促使患者早日恢復健康[3]。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實施個性化護理后,其肛門排氣及腸鳴音在短時間恢復正常,住院時間得以縮短,幫助其盡早恢復到正常生活中國。
綜上所述,針對急性胃穿孔患者,采用人性化護理干預使得患者肛門排氣及腸鳴音在短時間恢復正常,并縮短住院時間,使得患者盡早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