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春美
經常有老師問我:“那些學生怎么那么喜歡上你的美術課呢?”“你一不罵,二不罰學生,而學生上課的紀律是那么的好,學習興趣是那么的濃,是不是有什么絕招?”其實那里談得上有什么絕招,要是說有什么方法的話,只不過我在平時的教學中,注意采用鼓勵教學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用欣賞的眼光去審視學生的每一幅習作,注重培養(yǎng)同學們的學習興趣與參與意識,力求達到師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協(xié)調統(tǒng)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所以課堂鼓勵成了美術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尤其對小學生來說,課堂上的鼓勵成了他們上課的一劑“強心針”。有了它,課堂也就變得更加多姿多彩。下面就談談我在實施鼓勵教學方法過程中的幾點體會:
鼓勵審美個性,培養(yǎng)審美意識
審美意識,即是讓學生不僅僅能學會欣賞藝術品,而且還能作出自己的審美判斷。美學家曾經說過:“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對同一審美對象,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經歷、學識和情感個性,就會有不同的審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能事先就給某一審美材料規(guī)定一個統(tǒng)一的評價標準,而是充分地發(fā)揮學生的審美感受,鼓勵學生用自己獨特的視覺感受看藝術作品,使學生的情感與對象產生共鳴,審美的想象力自然會得到自由的發(fā)展。如:在欣賞梵高的《向日葵》時,我僅僅介紹了作品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情況,便讓學生看畫,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氣氛,并要求學生看畫的同時思考下面的問題:畫的是什么?怎么畫?色彩、用筆有什么特色?哪個地方給你感觸最深?然后,鼓勵每個同學都說出自己的想法與看法。他們有的看到的是單純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強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筆觸形成的視覺沖擊力;有的領略到的是一種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則從作品中體會到生命被壓抑而發(fā)出的納喊;有的則感到每朵花就象一團火焰,這是愛的最強光。一下子激發(fā)出這么多的見解。可見,鼓勵學生的審美個性,可以啟發(fā)同學們對審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復雜性和深遠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這不僅僅可以讓學生的興致變得更高,也可以讓課堂達到一個小高潮。
鼓勵自我體驗,激發(fā)參與意識
鼓勵自我體驗,即是鼓勵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對材料的接觸感悟和多次的嘗試,從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有關的美術技能技巧。特別在美術工藝課里,我從來不要求學生依照范畫樣本制作,用什么形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樣粘貼?不作統(tǒng)一規(guī)定,而是讓學生自己對材料進行反復觸摸、把玩、琢磨、探索,要求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試驗,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和理解:原來,工具材料有這樣的性能特性;步驟不但可以是這樣的,還可以是那樣的;不但可以采用這種方法,還可以采用那種方法。在體現水彩畫、中國畫的工具材料的性能特點時,更要注意鼓勵學生親自動手,從初次作畫的失敗到反復嘗試練習后掌握工具的性能,從潤筆、著色、用水、點墨、行筆的體驗中去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另外,我還鼓勵學生多寫生,多觀察,多總結,每節(jié)寫生課都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分析大自然事物的形態(tài)特征,在真實的事物面前觀察表現比對著范畫臨畫要形象生動得多,學生對形象的掌握也會更快而且準確。在圖案創(chuàng)作方面,通過錄像、圖片、標本、實物等讓學生自己觀察、分析,鼓勵學生自己去總結概括它們的造型特點,結果同學們所創(chuàng)作出來的圖案造型比起教師僅出示圖案范畫讓學生欣賞參考制作出來的效果要好得多,圖案作業(yè)造型要豐富、生動得多。學生有了興趣,才能創(chuàng)造出好的作品。這樣一堂課下來,每位學生都設計出了自己滿意的作品,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意識。由此可見,課堂上的鼓勵遠遠比課下的輔導要有用的多。
鼓勵藝術表現,激發(fā)藝術創(chuàng)造
現代美術教育家伊頓說:“教育是一種勇敢者的探險——尤其是藝術教育,因為它涉及到人類的精神創(chuàng)造。”可見,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是藝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因此,我十分注重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現藝術才華的空間,以提高學生的藝術創(chuàng)造力。教師不管在平時的輔導中還是課堂上,都不能隨隨便便否定學生的想法。只有學生有了想法,教師再加以改正和肯定,這樣才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在教學中我從來不隨意扼殺學生作品里所體現的與眾不同的東西,因為美術不同于某道數學題只能有一個答案,美術作品的美具有多樣性、多元性。需要從不同的視覺角度去欣賞和評判,否則條條框框太多會限制學生的創(chuàng)作思路,這樣學生的作品會顯得千篇一律,缺乏他們自己的個性與活力。所以,不管學生的作品顯得夸張還是平淡,細膩還是粗獷,熱情還是寧靜,奔放還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內在的含義,是學生思維創(chuàng)造性的結晶,是學生內心的真實反映。作業(yè)評講時我也注意要多講優(yōu)點,多肯定學生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一面,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表現美的欲望。這樣做,同學們自然會變得更大膽、更充分主動地用自己的繪畫語言與外界交流,這樣才會給學生的藝術表現提供一個有利的條件。因此,教師不僅是“傳道、授業(yè)、解惑”,而且還要以一份真誠的心與學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見、交朋友、交心。讓同學們的藝術表現熱情培養(yǎng)起來,給他們留有一個自己的空間,讓他們的藝術個性表現出來。例如引導學生以“我愛家鄉(xiāng)風光美”為主題創(chuàng)作一幅風景裝飾畫,課前我先布置同學們回到自己的村子或小區(qū)里走一走,看看哪一處景象你認為最能代表家鄉(xiāng)的美。上課的時候我先講一點風景裝飾畫的基礎知識,然后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觀察談談想法,結果由于每一個同學的生活環(huán)境、心理個性等都不同,他們對美的感受也大不一樣。有的認為熱鬧的市場能體現家鄉(xiāng)的繁榮景象美;有的說寧靜的小街美;有的說幽靜的村前小園美;有的認為田野的春天大遍莊稼綠油油是生命的美,秋天碩果累累是豐收的美……。課堂活起來了,同學們的腦子動起來了,我對同學們細微的觀察、深刻的體會都一一給予充分的肯定,同時鼓勵同學們把自己的感受表現出來,并啟發(fā)學生思考、嘗試用怎樣的表現形式最能將自己獨特的意境構思表現出來。結果,同學們的作業(yè)沒有雷同,內容與形式都非常豐富,且較充分的體現了家鄉(xiāng)多角度、多方位的美。以此同學們的激情也都被激發(fā)了出來,在作畫的時候學生也都非常順手,畫出來的畫也不再拙劣。
可見在美術教學中,注意鼓勵教學方法的運用,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對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特別是對于一直比較沉悶的學生來說,他們對于這個方面更加在意,老師的鼓勵對他們來說就是一種肯定,也是一種支持。在九年制義務教育過程中,美術教育已被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作為提高小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重要內容,是著力提升小學生素質的重要途徑。在新的時期 ,美術課程新標準的實施 ,更是把美術教育教學推向了前延 ,重視程度空前高漲 ,發(fā)展機遇前所未有。在這種情況下 ,為美術教育教學提出了新的課題 ,也就要對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模式進行全面更新。
(蘇州市吳江區(qū)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