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虹
宜興市和橋鎮(zhèn)第二中學坐落于風光旖旎的太湖之濱學校教育文化工作成果顯著,受到學生、家長和領導的江南古鎮(zhèn)鵝州——今和橋鎮(zhèn),這里歷史悠久,校園環(huán)境一致好評,先后被省教委、省教育廳命名為“江蘇省示優(yōu)美,鮮花綠樹相映,假山亭臺相間,文化底蘊深厚,范初中”“江蘇省模范學?!保捕啻潍@得“無錫市德歷代名人輩出。走進校園,潔白的教學樓在陽光的映襯育先進學?!薄耙伺d市 A級特色學校”“宜興市先進學下顯得寧靜而富有生機,給人一種親切、美好的感覺。?!钡葮s譽稱號。
初見張健校長時,他坐在寬敞明亮的會議室里,穩(wěn)重利落,神采奕奕。面對關于學校管理、發(fā)展方面的問題,張健侃侃而談,當問及他個人成就時,張健總是謙虛地表示“都是做了我應該做的”。和橋二中的教職工們在張健的帶領下,開拓創(chuàng)新,注重根本教育,關注學生本性的發(fā)展,培養(yǎng)了大量人才。
帶著一顆悸動的心投身教育
1993年張健從大學畢業(yè)之后,回到老家安徽的一所中專做英語教師。兩個月以后,聽朋友說蘇錫常和上海等地在招聘優(yōu)秀教師人才,不安于現(xiàn)狀的他憑借自身過硬的教學實力,通過競聘試講,成功從競爭者中脫穎而出。雖然已經(jīng)過去了將近三十年,但張健現(xiàn)在回想起那時的情形,還是歷歷在目。當時二十歲出頭的他,和另外一名教師一起坐了十幾個小時的長途大巴來到宜興,這是他第一次去這么遠的地方。在大巴上,狹小的座位,嘈雜的環(huán)境,擁擠的車廂,渾濁的空氣,張健時夢時醒,睡得很不踏實。第二天凌晨,下了大巴后,因為長時間的舟車勞頓,他十分疲憊,但沒多長時間就要“上戰(zhàn)場”了,張健在汽車站附近的旅店休息了幾個小時之后,匆匆趕往宜興市和橋高級中學。完成試講之后,他就回到了原本的工作崗位上。一周不到,張健就接到了來自和橋高中的信件,他被錄取了。
初出茅廬的張健剛來到宜興時非常不適應,他基本聽不懂宜興話,而在一個陌生的城市里,聽不懂當?shù)氐恼Z言是很難融入當?shù)氐纳畹?。好在他本科是外語專業(yè),再加上個人努力,所以比其他人適應得快。時任宜興市和橋高級中學校長的呂望平對這批新來的青年教師十分關心,這種關心不僅體現(xiàn)在他們的個人成長上,更在生活上。呂校長當時常常會邀請這些青年教師去他的家中吃飯,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也會約請這些年輕人一起娛樂、放松心情。當然,呂校長也沒忘記時時敲打他們,在工作上給予他們一些壓力,因為“有壓力才會有動力”。和橋高級中學當時有一個慣例,每周給青年教師培訓一次。培訓的主講人每次都不一樣,從校長到學校的其他領導,再到校內的骨干教師。培訓的主題很廣泛,從學校的歷史談到授課的經(jīng)驗,再到做人做事的智慧,那些場景張健現(xiàn)在還記憶猶新。當時第一節(jié)課是聽呂校長訴說他個人的成長歷程和一些對青年教師的建議,坐在臺下聽課的張健不僅獲益匪淺,而且深受感動?!叭绻f我在工作上有什么成績,那也是和橋這個地方造就了我。”當時的經(jīng)歷對張健的影響非常深遠,在他的從教生涯中,始終對和橋這個地方抱有一顆感恩之心。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一路走來,張健一步一個腳印,不斷為自己設立階段性目標,從一開始希望自己能多帶幾個班級,到希望自己今后可以上一節(jié)全市公開課。他知道,身為一名教師,最重要的就是默默做好自己分內的工作。在他的努力下,他帶的班級成績進步很快,不僅得到了家長和同事們的信任,還獲得了許多榮譽。在和橋高中工作了七年后,張健于 2000年入黨,成為了和橋高中歷史上入黨時最年輕、工作時間最短的教師,這對張健的激勵很大。在和橋高中工作的二十幾年中,張健獲得了許多榮譽,2004年被評為無錫市優(yōu)秀青年教師,2005年被評為宜興市行業(yè)先進青年,2007年開始擔任宜興市和橋高級中學副校長,同年被評為無錫市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2009年被評為江蘇省高中英語課程教材改革實驗工作先進個人,2012年被授予宜興市高考英語學科教學貢獻獎,2016年被評為無錫市“青藍工程”優(yōu)秀指導教師等。但這些并非他的最終目標,張健知道,榮譽是認真工作的附屬品,在教育這條路上,他還在不懈探求。
懷著一顆堅定的心繼續(xù)前行
“在二十幾年的教育教學歷程中,我曾以為我找到過教育的真諦,但在 2016年 8月當我從一所四星級高中來到一所被其它學校托管了 3年,外來務工子女占85%,即將面臨撤并的農村中學后,我又再一次陷入了困惑與迷茫中?!?016年暑假,張健被調往楝樹中學擔任校長,同時兼任宜興市和橋鎮(zhèn)第二中學的副校長、副書記。剛到楝樹中學時,兩所學校的落差讓他非常不適應。為了更好地開展工作,張健開始著手了解楝中的歷史,他翻看了校內幾乎所有與楝中校史有關的資料,也與校內幾位德高望重的老教師進行了溝通與交流,還拜訪了曾經(jīng)在楝中“戰(zhàn)斗”過的幾位資深前輩。經(jīng)過一番努力,一部比較完整而又有些震撼的楝中歷史才浮現(xiàn)在他的面前。
楝樹中學創(chuàng)建于 20世紀 50年代,初期是一所農業(yè)中學,由于歷史及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等諸多因素,由一所“老完中”變成了當時只有 2軌總人數(shù)近 300的學校。因為本地生源流失,外地生源漸增但基礎較差,中考成績很不理想,學校已有近 10年未進一位新教師。面對這樣的情況,張健沒有退縮,因為他意識到,楝中一定要尋求改變,要讓它變成一所不僅能讓教師感受到教育幸福,也能讓孩子們感受到學習的快樂的學校,他在心中告訴自己,既然來了,就一定要留下點什么。
張健原來的一名學生是當?shù)厝耍缽埥〉介瑯渲袑W任校長后,便為學校無償捐贈了電子屏和監(jiān)控等設備。受此啟發(fā),張健舉行了一次募捐活動,募捐了將近二十萬。在學校董事會的監(jiān)督下,鎮(zhèn)里領導的關心下,楝樹中學制定了一系列章程,??顚S茫瑢⑦@筆資金用于獎勵和資助老師及貧困家庭學生等方面。
面對學習基礎較差的孩子們,張健從改變學生們不良的學習習慣入手,經(jīng)常組織豐富多彩的校內活動,以期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張健對待學生,親切,溫和,既是良師,也是益友,因此在學生中人氣很高。因為是農村學校,地理位置較為偏僻,所以楝樹中學的教師難有機會接觸新的教學理念,也很少有機會同市內外專家、骨干教師乃至學科同仁直接對話、交流,老師們面對工作漸漸失去了熱情?!鞍倌甏笥嫞逃秊楸?教育大計,教師為本”,為了將大家的心聚在一起,張健不僅在生活細節(jié)上關心、愛護教師們,還將自己在和橋高中擔任英語教師時留存的筆記、教案和心得總結等交給老師們傳閱,希望可以碰撞出新的火花。為了能夠順利完成新課程的改革,也為了教職工的成長,張健先后邀請了宜興市教師發(fā)展中心的 9大學科研訓員,無錫市數(shù)學、英語學科教研員,南通市名校長、如皋市濱江中學校長閭秀松等專家學者來校作專題指導。同時派出了 5個學科的骨干教師赴如東景安初中學習課堂教學改革,還分批派出各個學科教師赴南京、常州、無錫及宜興市內參加培訓學習。
張健在楝樹中學任職初期,往往剛解決完一個問題,新的問題又接踵而至,好像有種層出不窮的跡象。教師們疲于應付,信心隱隱有些動搖,張健就鼓勵老師們,告訴他們想得越多,顧慮越多,自然畏首畏尾,放不開手腳,只有在實踐中先做起來,不斷總結提高,自然就能整理出最簡潔的思路。為了增強教師信心,張健還舉辦了校內教職工的頭腦風暴活動,讓每一位老師都參與到學校管理中來?!白鲆患虑椋匾牟皇巧硗庵锸欠裢陚?,而是有沒有信心和決心! 有決心,擬定目標,一切都不是問題 !”在全體教職工的共同努力下,學校漸有起色。
為了磨煉學生們的心性,張健提出了遠足的設想,路程設計從楝樹中學走到和橋高級中學,往返共十六公里。一開始大家都很遲疑,張健就以身作則,帶領著全校師生們走完了全程。目的地選在和橋高級中學是張健深思熟慮后的結果,目的是讓孩子們看一看和橋高中,了解它的歷史,在學生們的心中種下一顆憧憬的種子。為了讓楝樹中學的孩子們全面發(fā)展,張健和老師們結合學校具體情況,充分發(fā)揮農村中學的優(yōu)點,開設了花式踢毽、趣味乒乓、魅力舞蹈、三人籃球、五人足球、書畫剪紙、古典誦讀等課程。除了這些課程以外,他還主張增強學生的溝通、表達及分享等能力。張健希望楝樹中學的孩子們在校期間通過學習能夠了解自我,發(fā)展?jié)撃?,培養(yǎng)主動探索和研究的習慣,有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能夠終身學習,尊重關懷他人,習慣團隊合作,努力做到德行合一。
在張健的領導下,全校師生通力合作,楝樹中學渡過了最艱難的時刻,不僅重新建制,學生的成績也有了質的提升。2016年,學校的中考成績較去年進步了十一名,其中物理學科第五名。楝樹中學還曾獲得江蘇省健康促進學校、無錫市依法治校示范學校、無錫市平安校園、宜興市先進學校等稱號,張健因為工作成果突出被評為優(yōu)秀校長,大家長久以來的努力獲得了回報?,F(xiàn)在的楝樹中學今非昔比,不僅教學設施設備完善,成績也處在和橋地區(qū)中上游。成績提高了,孩子們也更自信了。
楝樹,又名苦楝,是一種古老的樹種。“蒸入黃梅雨,寒收苦楝風”,這種樹不擇環(huán)境,自然生長,對人無所求,不需要人們去呵護,也不需要人們去施肥除草,只要有泥土、陽光和水分就能長成參天大樹。它頑強的生命力是令人佩服的,而它那種在逆境中頑強生長、勇于拼搏的精神以及不慕繁華、扎根鄉(xiāng)土、耐得住寂寞的品質歷來備受文人墨客的稱譽和贊頌,這也正是楝樹中學“苦楝精神,楝樹文化”的真實寫照。在楝樹中學的三年,張健勤勤懇懇,努力發(fā)掘楝中文化中這種不怕苦、敢于拼搏、耐得住寂寞的精神和品質,把全身心都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去,因為他相信,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華。
保持一顆真誠的心辦好名校
宜興市和橋第二中學有著悠久的辦學歷史,是從原和橋中學分離出來的一所規(guī)模較大的農村初級中學。2019年 8月,張健調至和橋二中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開教導會,跟領導匯報,找到了和橋二中的“根”——和橋高級中學,重新確定和橋二中的建立時間為 1912年。接著,張健按照市局關于創(chuàng)建特色學校文件的精神要求,組織開展了系列研討論證活動,通過集思廣益,加之專家指導,將“敦和教育”作為學校的特色定位?!岸睾汀笔切S枴岸乇局潞汀钡暮喎Q,“敦本”就是注重根本,用“敦本”二字,一是沿襲創(chuàng)辦人辦學的重要思想——關注人本性的培養(yǎng);二是揭示了教育的本質:尋找事物的根源;三是彰顯了學校的辦學追求:遵循教育規(guī)律,發(fā)展學生天性,從而為每個學生的敦本幸福人生奠基。
和橋二中作為百年老校,成績長期處在宜興市第四名,其他方面也十分優(yōu)秀。為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建設和橋二中高效優(yōu)質課堂,著力提升學校教育教學發(fā)展的競爭力,張健帶領教職工討論研究后,制定了“導、學、教、練”的課堂教學改革方案和“好課堂”新三年行動計劃,張健作為校長,主動承擔起了組織領導的工作,積極推動落實各項計劃。為了加強學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規(guī)范并提升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和內涵,實現(xiàn)優(yōu)質教育資源共享,加快推進高品質教育進程,以張健為首的校領導班子還制定了無錫市東林中學、宜興市和橋二中結對共建實施方案,同時也積極地推進著初中英語課程基地的申報。從和橋二中的角度來說,相較于其他幾門,英語的成績稍微薄弱一些,因此張健希望依托課程基地的項目,協(xié)同校園文化建設,加上和橋二中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全體師生的共同力量,可以逐步提高學生素養(yǎng),形成學校的發(fā)展特色,讓和橋二中走向更燦爛的未來。
為了豐富和橋二中學生的課余時間,張健恢復了校內的英語、語文刊物,學生投稿,經(jīng)老師篩選發(fā)表在???,這樣不僅激發(fā)了孩子們的創(chuàng)作熱情,還提高了他們的寫作水平。另外,張健還鼓勵家長成立了家委會,校內的重大活動張健一定會邀請家委會成員參加,便于家長對學校工作的了解、理解和監(jiān)督,從而加強學校與家庭在學生教育工作中的配合與溝通,群策群力,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
當被問及未來的愿景時,張健提出:“希望在我的任期之內,在現(xiàn)有的領導班子的共同努力之下,學??梢杂懈玫陌l(fā)展,特別是在教師發(fā)展的方向,希望可以培養(yǎng)出土生土長的無錫市名教師,或者是江蘇省名教師,我有這種自信。因為我堅信,只要真誠做事,真誠待人,用真心去經(jīng)營管理學校,就一定會有所成!”
烏申斯基說:“教師是過去和未來之間的一個活的環(huán)節(jié)。它的事業(yè),從表面來看雖然平凡,卻是歷史上最偉大的事業(yè)之一。”從教近 30年,張健春風化雨,孜孜以求。他從一名普通教師到百年名校的校長,工作中不斷學習、實踐、升華,最后結出累累碩果。在教育這條路上,張健是辯證的思想者,認真的實干者,他始終堅持思想與實踐并進,堅守與創(chuàng)新并重,成功書寫了老校新篇,也回應了時代對教育的呼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