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楊
(盤錦遼油寶石花醫(yī)院,遼寧 盤錦 124010)
支原體肺炎(MPP)是兒科較為常見的內(nèi)科疾病,患兒在出現(xiàn)支原體肺炎后,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患兒免疫功能和呼吸功能下降的情況[1]。相關臨床資料顯示,在小兒支原體肺炎的治療中,大環(huán)內(nèi)脂類抗生素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安全性較高,有著較為廣泛的應用,但只是采取阿奇霉素治療,見效慢,在改善小氣道和早期臨床癥狀方面有所不足[2]。特布他林具有緩解狹窄引起的呼吸受限和急性支氣管痙攣的功效,能有效減輕下呼吸感染癥狀,兩種藥物的聯(lián)合使用能有效改善治療效果[3]。本文主要是選取80例小兒支原體肺炎患兒為研究對象,探討兩種藥物聯(lián)合使用的效果,相關情況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小兒支原體肺炎患兒80例為研究獨享,所有患兒均存在呼吸急促、咳痰、咳嗽和發(fā)熱等癥狀,雙肺聽診表現(xiàn)為濕啰音和痰鳴音,在肺部X線胸片中表現(xiàn)為炎性高密度影;所有患兒能配合治療工作,遵醫(yī)囑;一個月內(nèi)沒有使用免疫制劑和糖皮質(zhì)激素類的藥物;均沒有其他感染疾病史。排除病情危重兒童;排出特布他林或阿奇霉素過敏患兒;排出合并惡性腫瘤、先天性心臟病或其他部位感染患兒;排除低蛋白血癥的虛弱幼兒。通過數(shù)字列表法將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患兒4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齡1~12歲,平均年齡(5.23±3.68)歲,病程1.5~7 d,平均病程(3.21±1.56)d,臨床肺部感染評分(CPIS)5~11分。觀察組患兒40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齡1~11歲,平均年齡(5.36±3.45)歲,病程1.5~6 d,平均病程(3.55±1.48)d,臨床肺部感染評分(CPIS)5~11分。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病程和臨床肺部感染評分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所有患兒住院后均進行基礎治療,包括糾正酸堿平衡和水電解質(zhì)紊亂的補液,通過退熱劑進行降溫處理,給予基礎治療,包括祛痰、止咳等?;純貉躏柡投鹊陀?0%情況下采取低流量吸氧。對照組患兒在基礎治療的基礎上增加阿奇霉素貫療法,將8 mg/(kg·d)計量的阿奇霉素混合到100 mL的0.9%氯化鈉注射液中,連續(xù)5 d靜脈滴注,5 d后改為口服阿奇霉素干混懸劑,每日1次,每次0.5 g,再持續(xù)治療14 d。觀察組患兒采取阿奇霉素貫療法聯(lián)合特布他林霧化吸入的治療方式,阿奇霉素使用方法與對照組患兒相同,將2.5 mg特布他林溶入到10 mL注射用水腫,經(jīng)霧化器霧化后吸入,每日2次,每次15~20 min,持續(xù)治療14 d。
1.3 觀察指標:對比兩組患兒的14 d治療有效率、CPIS評分,對比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14 d小氣道功能指標、14 d呼吸功能指標、30 d后免疫功能指標。治療效果分為痊愈、顯效、有效和無效。痊愈是患兒治療后的影像學檢查正常,臨床癥狀消失;顯效是患兒的影像學檢查中顯示吸收大部分炎癥,濕啰音和痰鳴音減弱,咳嗽明顯緩解,體溫正常;有效是影像學檢查中顯示吸收部分炎癥,濕啰音減少,咳嗽有所緩解,體溫正常;無效是影像學檢查、體征和臨床癥狀均未有所改善,甚至還存在加重的情況。14 d小氣道功能指標包括FEF25、FEF50和FEF75。14 d后呼吸功能指標包括氧合指數(shù)PaO2/FiO2、動脈氧分壓PaO2和呼吸頻率RR。免疫功能指標包括IgG、IgA、IgM以及補體C3、C4水平。
1.4 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單組采用t檢驗,多組采用F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治療效果方面,對照組治愈15例(37.5%),顯效15例(37.5%),有效8例(20.0%),無效2例(5.0%),總有效率為95.0%。觀察組治愈18例(45.0%),顯效12例(30.0%),有效10例(25.0%),無效0例(0%),總有效率為100.0%。兩組治療總有效率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在治愈率方面,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的觀察組的CPIS評分為(3.05±2.05)分,與對照組患兒的(3.24±2.17)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在患兒小氣道功能方面,在治療之前,對照組FEF25、FEF50、FEF75分別為(1.25±0.13)分、(1.70±0.22)分、(1.09±0.15)分,觀察組為(1.24±0.16)分、(1.66±0.21)分、(1.09±0.12)分,指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jīng)過治療后,對照組FEF25、FEF50、FEF75分別為(1.67±0.20)分、(2.07±0.28)分、(2.15±0.27)分,觀察組為(1.97±0.24)分、(2.43±0.27)分、(2.60±0.30)分。兩組患兒均有所改善,觀察組的改善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
兩組患兒的呼吸功能指標見表1,在PaO2/FiO2、PaO2、RR三個指標方面,兩組患兒治療前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兒的PaO2/FiO2、PaO2改善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RR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兒的呼吸功能指標對比(±s)
表1 兩組患兒的呼吸功能指標對比(±s)
兩組患兒的免疫功能指標見表2,IgG、IgA、IgM以及補體C3、C4水平方面,治療之前,兩組患兒差異無統(tǒng)計(P>0.05)。治療30 d后在IgG、IgA、C3、C4這4項指標上有所升高,IgM有所下降(P<0.05)。觀察組患兒的IgG、IgA、C3、C4較對照組高(P<0.05),IgM較對照組低(P<0.05)。
表2 兩組患兒的免疫功能指標對比(±s)
表2 兩組患兒的免疫功能指標對比(±s)
小兒支原體肺炎是常見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發(fā)病后會伴隨憋喘、咳痰、咳嗽和高熱等癥狀,嚴重限制小氣道功能,降低呼吸功能,且還會對免疫功能形成一定影響,在治療中對其免疫功能評價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4]。
大環(huán)內(nèi)脂類抗生素是治療的首選藥物,其余支原體核糖體50S亞單位結合后能對蛋白質(zhì)的合成形成抑制效果,以此實現(xiàn)抗菌功效。阿奇霉素有著較長的半衰期和較高的利用率,能在短期內(nèi)提升需要濃度,較輕的胃腸道反應,能進行序貫治療[5]。在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到,采取阿奇霉素治療的對照組治療有效率達到95%。觀察組通過阿奇霉素聯(lián)合特布他林聯(lián)合使用,治療有效率可實現(xiàn)100%,且治愈率有45%,高于單獨采取阿奇霉素治療的對照組。這說明特布他林在提升小兒支原體肺炎的早期治療效果方面具有較大的提升[6]。從患兒的小氣道功能、免疫功能以及呼吸功能等方面來看,治療之前患兒的各項指標差異不明顯,經(jīng)過治療,都有所改善,但增加特布他林霧化吸入的觀察組在FEF25、FEF50、FEF75、PaO2/FiO2、PaO2、RR這些指標上都改善明顯。兩組患兒經(jīng)過14 d治療,免疫功能指標都有所改善,經(jīng)過30 d治療,IgG、IgA以及補體C3、C4水平提升,血清IgM水平降低,觀察組在IgG、IgA增高方面高于對照組,在IgM降低方面低于對照組,說明特布他林霧化吸入能有效改善患兒免疫球蛋白水平、呼吸功能和小氣道功能[7]。特布他林為選擇性短效β2腎上腺受體激動劑,霧化吸入能直接在呼吸道上發(fā)揮作用,減少釋放的內(nèi)源性炎性因子,是黏液分泌和黏膜水中減少,氣道阻力降低,對呼吸功能有著很好的改善作用[8]。此外,特布他林對于過度釋放白三烯引發(fā)的支氣管痙攣、嗜酸粒細胞浸潤和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很好的抑制和預防作用[9]。該藥物能快速舒張氣道,便于排除呼吸道分泌物,降低毒素含量,其抗菌性能也能對炎性因子水平進行調(diào)節(jié),激活免疫系統(tǒng),增強免疫力,聯(lián)合阿奇霉素使用,能達到減輕呼吸道高反應和控制支原體感染的雙重效果,特別是在改善早期癥狀方面十分明顯[10]。
綜上所述,對于小兒支原體肺炎的治療,采取阿奇霉素貫療法聯(lián)合特布他林霧化吸入治療方式能有效改善治療效果,提升患兒的呼吸功能和小氣道功能,增強患兒免疫力,值得臨床推廣應用。